APP下载

中国—马尔代夫海洋科技合作的需求、挑战和建议*

2020-11-29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马马尔代夫印度洋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使得海上合作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聚焦的重点领域之一。2017年国家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中明确指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重点包括与小岛屿国家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合作[1]。马尔代夫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小岛屿合作国家,两国已于2017年12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尔代夫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在此背景下,加强中马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发挥海洋在推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潜力,共同应对海洋气候灾害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新形势下推动中马关系向前发展的新契机,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1.中马海洋科技合作契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1.1 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海洋挑战的共同需求

中马两国都是海洋国家,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共同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等全球问题挑战,这是中马两国开展海洋科技合作的重要契合点。马尔代夫作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海拔只有1.2m。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海平面上升速度明显升级,按照联合国有关部门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18cm~59cm[2]。到那时,马尔代夫将变得无法居住,防止被淹没成为马尔代夫最重要的国家政策之一,这也是马尔代夫在国际上积极倡导保护海洋环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所在。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使得马尔代夫面临着海岸线侵蚀、渔业资源衰退、珊瑚礁生态系统破坏等严峻考验,但因其自身能力建设有限,对外有强烈的海洋合作需求[3]。和马尔代夫一样,我国也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等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威胁,特别是会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国海平面公报表明,中国海平面上升速率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因此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也有迫切的需求,有必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海洋挑战。

1.2 有开展印度洋观测研究的共同需求

我国和马尔代夫均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而印度洋北部正是全球季风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5],且马尔代夫所处的印度洋暖池对全球天气和气候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因此,深入了解印度洋在亚洲和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中马两国都高度重视对印度洋的海洋、大气观测和研究。虽然20世纪50年代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组织实施了首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IIOE,1957—1965年)获得了印度洋多领域丰富的海洋观测资料,2008年组织实施的“印度洋海洋观测系统”(IndOOS)国际计划使得热带印度洋观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且在此之后,包括我国在内的有关国家都组织航次对印度洋进行多次较大规模的观测研究,但印度洋仍是目前全球各大洋中最缺乏科学认识的海域。从中马两国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等重大需求出发,合作加强对印度洋的观测研究非常迫切。

2.开展中马海洋科技合作的挑战

2.1 马尔代夫政局变化,影响了对华合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马尔代夫民主化进程时间较短,且目前仍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前进,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马尔代夫前总统纳希德和亚明执政期间,两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亚明总统执政期间,中马两国的合作更为密切,中马关系取得飞跃性发展,推动了中马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此形势下,中马海洋领域合作也在稳定推进,两国高层就海洋合作达成了共识,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且两国有关海洋管理部门及科研院所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但在2018年,马尔代夫大选后进入了“萨利赫”时代,一改前政府对华的友好态度[7]。此前亚明总统执政期间中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的合作项目,也被外媒恶意宣传为中国在马尔代夫制造“债务陷阱”,从而达到迟滞“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顺利推进。由此也影响了中马海洋合作的正常节奏,前期一些已顺利开展的海洋合作项目不得已暂缓执行或被迫搁置,从而直接影响了中马海洋合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 马海洋合作机构和合作领域单一,影响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马尔代夫与我国开展海洋合作的机构较为单一,其能源环境部下属的国家海洋气象局是目前对华开展合作的最主要机构,且双方合作的领域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于印度洋观测相关的防灾减灾领域,如两国都较为关注的珊瑚白化、海岸带侵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合作涉及较少。且我国与马方其他有关海洋机构如马尔代夫国立大学、马尔代夫国家天气预报中心、马尔代夫渔业与农业部等,双方仅限于简单的交流访问,尚未建立起实质性的合作关系。马尔代夫合作单位的缺乏,合作领域的单一,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双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影响整个中马海洋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

2.3 马海洋科技人才缺乏和海洋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合作的可持续性

马尔代夫教育较为落后,截至2011年才成立了唯一一所高校—马尔代夫国立大学,由此可见,其本土培养的高素质海洋科技人才十分缺乏[8-9]。我国虽通过政府奖学金或其他平台邀请马知识青年来华留学,但因宗教信仰等原因,马来华留学的数量较少[7]。马海洋科技人才的缺乏,使得海洋合作项目及其成果难以在马真正地落地生根,影响了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马尔代夫是发展中的小岛屿国家,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海洋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也是制约两国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目前我国与马方开展的共建海洋观测站等项目,也主要依靠我国设备和技术援助,一方面提高了我方的合作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中马海洋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3.中马海洋合作建议

3.1 继续推动高层引导,加强政治互信

马新政府自上台以来,中马关系受到一些影响,但马的发展仍会是马新政府要务,而中国对马的投资和最大客源国地位对马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7],因此从长远来看,推动中马合作发展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马关系仍会向前推进,无需过多担忧“萨利赫时代”的外交转向。与此同时,我方需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心,与马新政府积极接触,推动高层互访,加强政治互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马政府换届带来的负面影响。中马两国作为重要的海洋国家,合作潜力巨大,在此前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中,多次提到两国要开展海洋领域的合作。两国应继续将海洋合作纳入到高层互访的主题内容中,找准双方的利益共同点,继续推动高层海洋外交,建立海洋部门高层领导的互访和对话机制,紧密对接两国海洋发展战略,有效发挥高层的战略引领作用。

3.2 推动召开中马海洋领域联委会,规划和指导两国海洋科技合作

为有效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开展海洋合作的共识及已签署的海洋合作协议,应积极推动召开中马海洋科技联委会,对两国的海洋科技合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并将其打造成为中马海洋科技合作的重要协调和沟通机制平台。通过联委会会议,加强双方的政策沟通,通过顶层设计,制定两国合作规划,确定优先重点合作领域。并在联委会机制下,推动建立中马海洋联合研究中心平台,具体负责和落实联委会确定的合作事宜,推动项目落地并务实开展、管理和跟踪合作项目具体实施、承办海洋科技研讨会、推进两国科学家交流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具体事务。通过联合研究中心平台,可以有效利用双方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合作模式,夯实合作基础,集中力量推动中马海洋科技合作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3.3 优先开展重点领域合作,不断开拓合作新领域

中马两国在全球变暖的形势下海洋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又同时面临着受北印度洋季风和印度洋暖池影响的防灾减灾任务,因此,深化海洋观测、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海岸带侵蚀整治与修复等研究,加强海啸早期预警和对策研究,加快推进海洋与气象联合观测站建设,应是两国应优先开展的重点合作领域和方向。同时,两国应进一步深挖合作潜力,积极推动与马尔代夫国立大学、马尔代夫国家天气预报中心、马尔代夫渔业与农业部等有关机构建立联系,不断开拓合作伙伴和合作领域,朝着多元化、宽领域、多层次的高质量方向发展。在充分认识双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海水淡化、海岛开发、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设备援助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在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等领域加大投入,逐步加强马尔代夫涉海能力建设,提升其自身应对挑战的能力,帮助其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中马马尔代夫印度洋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Roman Klis设计公司总部——设计中的马尔代夫
海天一色 马尔代夫桨板体验
真正女性崇拜思想对《小妇人》中马奇姐妹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马钱苷和莫诺苷的含量
马尔代夫——芙滑势岛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马尔代夫要变卖 总统游艇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