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融媒体优势 助力“三农”发展
——融媒体背景下对农节目的创新转型
2020-11-29方勇涛
方勇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关键和难点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农节目作为助力“三农”的重要传播载体,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农节目要遵循服务、宣传、助力“三农”的节目定位,利用好融媒体多平台传播,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1 对农节目强化服务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1.1 对农节目定位的需要
对农节目要树立起对接“互联网+”的理念,实现电视媒体生产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等的系统创新和整体转型,提升节目的鲜活性,吸引更多的受众、产生更好的实际效益[1]。各地相继成立融媒体中心后,对农节目要利用其渠道多、覆盖面广、受众多的优势,在宣传、推广及直播互动等方面借好力,围绕“农”字办节目,抓住“融”字做文章,不断扩大节目的影响面,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
1.2 城乡对接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体现在农业生产中是城市居民对鲜优农产品的需求与农业生产销售不畅的矛盾。2020年春节后本是农业观光旅游和产生获得效益的第一个关键旺季,因为新冠疫情导致销售渠道不顺畅,各地都有不少新鲜农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城市居民想买新鲜的农产品没地方买,供需双方没办法进行有效对接。因此,加快对农节目的融合转播,不仅十分必要,而是非常紧迫。
1.3 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各地都相继成立融媒体中心,通过一段时间磨合,媒体融合操作越来越顺畅。有了近距离、本土化、贴近性强的融媒体技术支撑,对农节目就能实现高效、快速、准确的服务,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
2 新形势下对农节目助力“三农”服务路径
在融媒体环境下,对农节目要改变传统的采编制播思维,充分整合资源,更高效地发挥节目在传授致富信息和经验、拉近城市和农村距离方面的优势,把对农节目搭建成助推农民增产增收的平台,把助力“三农”的服务提升到更高层次。
2.1 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采编队伍
对农节目的采编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编辑、记者不仅要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还要熟悉农村农业的发展形势和农民的生活现状,因此对农节目要加强采编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一支有活力、有创意、肯吃苦、稳定的专业采编播队伍,才能持久深耕对农栏目的传播与发展。
1)优化采编人员队伍结构。对农节目前期采访拍摄时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采编人员要想提高采访效率,不仅在镜头前要能说会道,采访时还要善于引导采访拍摄对象,营造有利于采访拍摄的情境。浙江省嘉兴台《小马跑乡村》、县级台奉化台《乡间小路》、安吉台《吾乡吾土》、长兴台《走乡村》等节目都有比较突出的采编人才或者比较稳定的采编队伍。其中,嘉兴台《小马跑乡村》栏目的收视率和知名度在同级别电视台和同类别栏目中表现较为突出,这跟拥有一支稳定的编导和的栏目主持人队伍分不开。在《小马跑乡村》节目中,主持人穿着朴素大方,谈吐简洁明了,经常挽起袖子和裤腿,下到田间和农民朋友一起干活,近距离观察农民朋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捕捉他们生活劳作的情趣。带有浓烈乡土味,朴实亲切的节目样态,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观众和粉丝[2]。
2)定期组织开展培训。采编人员要积极学习掌握“融媒体”形势下的新技术应用、新媒体传播、新形式拓展等知识和方式方法,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渠道、新的方式,提升对农电视产品质量和效益,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内容。除了采编人员自身要善于学习之外,还要邀请专家进行专业的采编播制指导和培训,提升自身文字功底、编排技巧,熟悉对农节目采编制作流程,也能加深对融媒体传播业态的了解,从而提升对农节目质量和水准。
2.2 组建一支涉农专家团队
为了让对农节目更有权威性、准确性、更接地气,对农节目要加强与农技部门、农技人员合作,组建一支“三农”专家团,让农业专家、当地的致富带头人等参与节目选题、拍摄和制作的过程,随时随地为栏目组解疑释惑,在节目中做现场指导与示范,面对面交流与沟通,这样既能增强传播效果,也能挖掘节目资源,提升节目的专业化程度。
2.3 搭建一个融媒服务平台
1)创新合作形式,打造便捷云平台。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为对农节目助力“三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观众要的是一个拿起手机就能观看和操作的便捷、安全、有公信力的平台,以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完全能做到。2020年春节后的疫情期间,各地的农副产品销售遇到问题,浙江省平湖台对农节目积极与农口部门、农业基地衔接,将全市60多家农业基地进行抱团,用自己的融媒体技术和微信群、小程序搭建了助农公益云平台,变滞销为直销,对接了城乡供求,各个基地每天提供产品种类和数量,消费者直接下单,基地直接配送到小区,双方全程无接触买卖,2—3月份共成交了2 000多单,金额18万多元,有效缓解了一部分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节目本身服务属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今后,对农节目可以把安全、公益的云平台云销售做成的自己一个子栏目,加强策划和管理,既灵活又实惠,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2)大小活动结合,长短视频配套。对农活动由于参与度高、传播面广、影响力大,是对农节目的一个重要传播形式。节目在运作过程中,可以策划各种规模大小不同的助农活动,通过融媒平台扩大传播效果。例如,浙江公共·新闻频道对农栏目《翠花牵线》曾组织了浙江原产地50种优质土特产的商家参与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直观地了解浙江原产地货源,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对农节目完全有能力利用自身的融媒体平台,策划组织助力“三农”各种大型活动。
同时,以“主播帮你上抖音”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促销的对农栏目越来越多,通过名记者、名编导、名主持人的“我为农产品代言”活动,用短视频推广本地的名优新特农副产品,这种长短节目组合的传播模式不仅趣味性强、点击率高,宣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3)线上线下结合,无缝对接。一些对农节目早就摸索出线上线下结合的办法,线上通过节目为名优新特农产品站台吆喝,线下通过实体店的方式展销农产品,通过实体店、微店等营销平台和方式服务农民,深受农民与市民欢迎。
3 对农节目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尽管对农节目利用融媒体助力“三农”的时机和技术平台都已成熟,但由于受节目考核机制、平台建设、采编队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节目运用“融媒体”助力“三农”的成效并不均衡。
3.1 改变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对农节目想要突破原先的制播模式,就要赋予节目团队一定的权限,考核方式也应该与新闻类的节目不同。各级广播电视台要出台政策鼓励采编人员多策划多组织新的活动,这样才能使节目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3.2 确保平台建设各环节流畅
融媒体背景下,创新的对农节目常规的节目也可以经常开展多平台的大小活动,更需要更多部门和工作人员协同作战,每个台人员配备和运作方式不同,最核心的是要确保各环节的流畅,才能让整个团队正常运转,呈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服务。
3.3 提升采编队伍专业化能力
对农节目需要一支有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的采编团队,这是提高对农节目竞争力的核心和保证,需要各级电视台引起重视,积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实用性人才队伍。
4 结论
融媒体时代,节目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往往对对农节目质量、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农节目要适应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积极创新传播方式助力“三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宣传手段,使节目的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得到充分展现,才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