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探讨与实践
——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

2020-11-29

纺织报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校企实训

王 静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710)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引擎,以质量变革为重要目标。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不断兴起,呈现出聚焦生产领域、技术要素深度融合、成果转化更为活跃、与产业升级结合紧密、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等趋势特征,创新创业与技术创新、效率变革、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结合得更为紧密,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撑。《意见》鼓励大型企业建立开放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利用第三方开放创新平台资源,建设全新、立体、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意见》的指导下,都市丽人集团创建都市智谷集团,逐步实现企业全新、立体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创业者需求为核心运营理念,全面整合资源,聚集产业要素,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研发平台与运营服务,进一步推动入孵企业创业、就业发展。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与都市智谷集团建立校企合作框架,积极进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其中,服装设计专业积极深入地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1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1.1 现状

校企合作早已在高职院校中“遍地开花”,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多种多样,其成果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选择标准过高,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脱节,且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设计类人才,但设计能力又达不到企业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现有的实训设施与设备无法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要,急需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所学与所用存在差距,所学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就业岗位适应慢;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与合同,合作模式不够深入。因此,如果要培养出企业需求的真正人才,服装教育就需要走向市场,将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产业目标和项目带回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解决高职院校服装教育与实践的脱节、教育与市场的脱节问题,使学生与企业实现真正的零距离。

1.2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行模式

1.2.1 校外定岗实习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企业解决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岗位的问题,学校解决企业一定的员工不足问题。实习基地共享模式,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且成本最低,是目前大多数院校最常采用的模式之一[1]。但是,企业对设计类岗位的需求有限,并不能真正解决学校学生就业岗位问题,学校专业教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适用于企业用人才的问题。出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很多实习基地没有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实训质量得不到保障,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1.2.2 校内外实习基地共建模式

以企业依托,实习基地共建(多建于校内,以工作室形式存在),师资队伍共建(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职业岗位锻炼,企业员工可到学校完成学历进修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学生接受企业一线专业人员指导),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实习基地共建型模式,需要以企业为依托,企业能够全过程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全过程实习,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上达到高度共识,对校企双方都有一定的基础要求。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和专业知名院校存在基地共建模式。

1.2.3 订单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在新生入校时就选拔学生进入企业冠名班,冠名班学生在校期间享受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及生活补助,学生在企业进行跟岗及顶岗实习,毕业时根据学生意愿选择就业单位(例如都市丽人集团在某校设有内衣设计订单班)。订单培养模式对企业的实力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都在一线城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企业岗位职能需求为基础学习,成长较快,能够更快速地适应相应的设计类岗位。但是,企业最后实际接收的毕业生人数有限,学生就业选择多种多样,能够留在实习企业的人数较少,与企业投入不成正比,这种模式举步维艰。

1.2.4 项目合作模式

以设计项目为依托,校企双方围绕项目在专业教学、专业能力拓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生业等方面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项目一般由企业发布,企业与校方共同参与指导,项目完成后,项目成果由校企双方共同评价,企业对项目成果具有支配使用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掌握某一个设计领域内的岗位技术职能,企业以自身需求向部分学生提供就业,其他学生可自主择业。目前,项目合作模式是设计类专业最为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对校方设计专业水平,学生设计能力有较高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存在设计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所学与所用存在差距、所学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以及就业岗位适应慢等问题,以至于项目合作模式的校企合作项目成果不能真正贴合市场需求,无法被企业采纳并产生效益。

2 都市智谷校企合作项目

都市智谷集团作为企业,创建了都市丽人智能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平台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开展服务型制造以及加强产业链整合等一系列手段,推进产业升级改造,创新城市产业发展新模式。成立都市智能产业联盟,通过产业集群和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整合,促进自身长足发展,同时培育、孵化一批相关上下游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2.1 项目简介

都市智谷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力本位、就业导向、服务区域”的建设思想,通过整合行业企业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实训形态、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构建多元开放的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强化教学多边互动,拓宽教与学的互动渠道,打造多学科、多课程的实训平台,提升实训教学和实训队伍素质[2]。其中,京东校园馆是京东联合院校共同打造的产教融合新载体,依托京东的品牌赋能,建立了集“教学创新、职业体验、生活服务、技能培训、科技共享、无界零售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创新基地。学校与都市智谷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后,服装设计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依托校内非遗蓝染工作室,入驻京东校园馆。

2.2 创新创业融合机制

京东校园馆项目通过校企双方实训基地共建、实践实训共建、课程共建、校企共同评价、市场检验等路径完成项目目标。

校方负责组织学生依托蓝染工作室,开展专业教学、开拓创新产品课程、设计并制作产品,负责创新部分的教学;企业负责提供学生创业实践场地、技能培训、零售服务等服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拓展设计创新能力,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创新设计产品的研发和制作,产品最终进驻京东校园馆进行展示与售卖,展示设计及售卖过程同样是由学生自主实践完成的。从产品设计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企业为学生提供场地与优质的后勤服务,产品售卖所得利润由校方支配,企业同时以更多的产品,更好地满足智谷产业园区中的成熟型企业人员的不同需求[3]。

2.3 项目成果

2.3.1 专业共建,校企共同育人

追求质量效益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点,学生学习过程由学校专业评价体系进行考核,设计作品由企业与市场进行综合评价。创新设计作品,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市场对产品的检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抗打击能力以及专业素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提高服装设计专业的整体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3.2 整合优势资源,实现校企共赢

企业与学校合作,充分发挥了独有的优势,产教融合、就业导向、服务区域,构建多元化开放的实践基地,强化教学多边的互动,使得成果多途径转化,形成多学科,甚至多校联合的实训平台。除此之外,还构建了以京东店铺运营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建立了互联网产业运营中心,整合国内高端研发设计和引进海外的设计资源,根据掌握的数据信息改善园区经营策略,整合技术赋能、产品完善、渠道拓市场推广等。深度运营与深度应用互联网和技术,“线上+线下”进行平台的同步拓展以实现资源整合,形成“高等院校+创新平台+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创新创业资本+创业人才+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智慧园区,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共赢。

2.3.3 共享优质就业服务体系

智谷园区入驻的企业已有100余家,包含各个行业领域以及生活娱乐服务中心(超市及影院等),园区建有招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园区企业成果展厅等设施,以解决企业人才招聘、培训辅导相关难题,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因此,校方同样可以共享优质的企业招聘资源及就业服务体系。

2.3.4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通过创新设计产品,由企业和市场共同评价以及市场的检验,全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已经初步有一定的设计研发产品、市场调研、品牌运作、成本控制等能力。相较于其他学生,他们的成长空间更大。

3 结语

与都市智谷的合作,让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有了更多的就业方向选择、更大的空间、更优质的平台以及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成为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一种新型模式。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校企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