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旬夫妇演绎“愚公移山”

2020-11-28李蕊娟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愚公移山海滩夫妇

李蕊娟

老夫妻“净滩”,曾遭人嘲笑

70多岁的蔡加渐和老伴陈省华,都是福建泉州祥芝镇人。据他们介绍,东大垵曾经是非常美丽的碧海银滩,但从几十年前起,附近居民开始往海边倒垃圾,加之风向和洋流将大量海漂垃圾集中推向东大垵岸滩,这里成了天然的“垃圾站”。

岸边到处是破旧的皮鞋、衣服、手套、橡胶轮胎、腐烂的网绳等。就连海滩边的芦苇丛中,同样布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垃圾。撿去表面一层垃圾,翻一翻下面,赫然又是一层垃圾,令人触目惊心。到后来,成堆的建筑垃圾也开始往这里倒,并一点点向海边蔓延,很快侵占了整个海滩。垃圾中的布条半嵌在沙子里,10多米长,好像海底的渔网,不时缠住游泳的人。蔡加渐和老伴都是游泳爱好者,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开始有了清理海滩垃圾的想法。

向来热爱环保的夫妇俩说干就干。第一次上海滩捡垃圾,陈省华做足了准备,戴上帽子,又用围巾包住脸。她退休前是小学副校长,脸皮薄,捡垃圾时怕遇见熟人。见老伴发怵,蔡加渐笑着打趣说:“原来陈校长也有怯场的时候啊!”

就这样,从2014年7月开始,这对老夫妇每天去海滩将漂浮的木头、塑料瓶、塑料袋、塑料泡沫等垃圾进行清理,然后用篮筐装好垃圾,合力抬着往外运,一筐接着一筐,从早运到晚,有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老人的几个儿女最初持反对态度,但转念一想,这肯定是老爸老妈心血来潮,估计过几天就知难而退了。没想到的是,两人真是铁了心要做这件事。后来,老两口甚至买来麻袋、扁担、铲子、竹筐、塑料桶等各式各样的装备。

这本身是一种“义举”,花钱受累不说,最初很多人还十分不理解。因为海滩上的垃圾就像山,一片区域好不容易清理干净了,海浪又会将沙子里的垃圾翻上来。有人觉得这对退休老人是闲得无聊瞎折腾,甚至以为他们是为了出风头,别有目的。

最可恶的是,在夫妻俩捡垃圾时,还有人故意将玻璃瓶摔在他们清理过的区域,碎片散得到处都是,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再清理一遍。

每天坚持搬运海滩垃圾

死鱼、腐烂的各类餐厨垃圾,气味熏得两人发晕。盛夏,热的时候气温接近39℃,别人都以为夫妻俩熬不住,但一双背影还是定时出现在烈日下的海边。蔡加渐说,其实老伴平时最怕晒太阳了,但自从听他讲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意义后,面对众人的不理解,还是义无反顾地每天跟着他去海滩清理垃圾。

陈省华很喜欢旅游,净滩前,她去过20多个国家。自从开始清理垃圾之后,她就再也没出门旅游过。就连过去经常和她在一起跳广场舞的朋友都说,垃圾如山还想清理海滩,看来陈校长两口子是要演绎一下“愚公移山”的故事啊!陈阿姨听了大笑说:“环境好了子孙都可以受益,我们可不图什么虚名!”

儿子蔡鹏泽是祥芝镇渔业协会副会长,平时工作很忙,对爸妈清理海滩的作业细节并不了解。一天傍晚,他手机里忽然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张照片:在海滩上,父母每人提着一个箩筐,正吃力地往岸上搬运海滩垃圾,父亲光着的膀子晒得黝黑,母亲的头发被海风吹得零乱……看到这一幕,蔡鹏泽眼泪都出来了。从此,他也加入到净滩行动中。

蔡加渐夫妇平时在海滩上清理得最多的是塑料和泡沫碎块,他们从网上了解到,这些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不要说在中国近海,即使在非常遥远偏僻的北太平洋中途岛上,人们都发现了大批“莫名其妙”死掉的鸟类,后来经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鸟都是因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的。看到这些,老蔡夫妇颇感震惊。陈省华说:“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垃圾入海前,把它们捡起来处理掉。垃圾一旦入海,就再也捡不起来了。”老蔡听了频频点头,这也更加坚定了这对七旬老人的净滩信心。

海滩上捡垃圾不容易,剪刀、扫把、锄头、铁钩、砍刀……十八般兵器样样派上用场。他们还自制了一种特殊工具,专门用来勾那些埋在沙子下面的破布条。有时布条埋得太深,两人合力连挖带拽,要折腾半天。因为捡垃圾,有一次陈省华的手被划伤了,被感染后,伤情反反复复,足有半年才好。

除了大块的布条、旧麻袋,最令人头疼的,还有深埋在沙子里的废旧汽车轮胎、建筑垃圾等,凭人力根本清理不了,要用挖土机、吊车钩住,才能“连根拔起”。

为此,在净滩的第一年,蔡加渐和老伴都是自费采买、租赁各种工具,还花了8万元雇车,将清出的垃圾运往垃圾转运站。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清理20多吨,得四五辆车来回运。看到这些,街坊四邻还有夫妇俩的一些好朋友,都颇受感动,他们也主动抽空来帮忙。

在蔡加渐夫妇的努力下,曾经满是垃圾的海滩变了模样

蔡加渐说,海洋垃圾一部分留在海滩上,一部分漂浮在海面上或已经沉入海底。这些年,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有的海岸边吹来的是阵阵恶臭,早已不再是清爽的海风。

“我们两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必须号召更多人一起努力。”蔡加渐和陈省华在发动亲朋好友之余,制作了不少红袖章和小旗子,印上夫妻俩的电话号码,沿着海滩插起来。

海滩行动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故事,纷纷参与到净滩行动中。附近的学校组织孩子们一起来捡垃圾,很多居民拖家带口来净滩,甚至还有一些外地的居民参与进来。一位老渔民真诚地对蔡加渐夫妇说:“你们都是好人,要活到100岁。”那一刻,蔡加渐眼泪流了下来。

2015年9月,蔡加渐组建起“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成员达百人;泉州各地的志愿者,也远道而来帮忙。之后,政府部门出资补贴协会,将蔡加渐先前自掏腰包的净滩费用报销,但夫妻俩仍然捐出了2万多元。

蔡加渐说,大量的海洋塑料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破坏了食物链,而且最终危害人类。比如海洋塑料垃圾已经玷污海盐,大家在食用盐的同时也摄入了塑料垃圾。所以,为了保护大家和子孙后代的身体健康,为了食物链不遭到破坏,大家要共同携手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清理东大垵海滩垃圾,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夫妇俩和大伙儿的努力下,仅1年多就初见成效。“海滩干净了。看到我们这么辛苦,扔垃圾的人也慢慢少了。”

一家三代上阵,打造白鹭栖息的美丽世界

2016年11月,协会登记在册的会员有376名,协会党支部成立。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儿子蔡鹏泽扛起了大旗,全面负责组织和管理协会日常事务。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海洋、保护家园的理念,蔡加渐的女儿蔡珊兰利用自己的音乐特长,帮协会排练相关节目。

从两个人,到一家人,再到一群人,一个关于净滩的故事渐渐流传开来。在蔡鹏泽的手机里,存着多张祖孙三代参加净滩行动的照片,他15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也时常参加净滩行动。“不仅是我家,许多老人都带着儿孙到海边净滩。”

从原来的不理解,到现在全家人来净滩,甚至还有80多岁的老者。一有净滩活动,协会志愿者及渔村妇女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或家务,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参与到净滩行动中。几年来,协会组织净滩行动600多次,参与者达5万人次,除了东大垵,志愿者的足迹还遍及后斗尾、古浮湾、中心渔港等多处海滩,越来越多的海岸线重现碧海银滩。

经过5年的努力,蔡加渐和妻子陈省华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祖孙三代人硬是清理垃圾800余吨,使这里奇迹般地恢复了几十年前的美丽。如今的海滩蓝天黄沙,碧海白云,浪潮退去,白鹭等水禽悠闲踱步觅食,美如童话世界,儿时熟悉的美丽白沙滩终于又回来了!慕名到这里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夫妻俩被誉为“净滩愚公”。蔡加渐夫妇说:“奇迹是由笨办法创造的。很多事情,一旦坚持下去,就会不同。”

“我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净滩行动唤起了大家的家园保护意识。”在蔡加渐和陈省华这对七旬老人看来,这才是最为深刻、最令人欣喜的变化。

(摘自《百姓生活》2020年第5期,月梦可心荐)

猜你喜欢

愚公移山海滩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海滩芭蕾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海滩上的字
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与劳斯莱斯汽车合作艺术短片《愚公移山》上海全球首映
《愚公移山》——杨福东影像新展
《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设计
邀请了多少对夫妇
海滩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