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与保护探讨

2020-11-28洪惠

文存阅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保护

摘要: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文化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而基层博物馆建设中,对藏品的保护与管理就属于文化建设,不能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就具体工作而言,要不断的创新研究,以精准施策,切实做好藏品的管理与保护,有利于做好开发利用,为人们提高精神食粮搞好服务。文物是传统文化的彰显与记录,基层博物馆承担着文物的保护与管理职责,应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

一、做好藏品保护与管理的意义

基层博物馆虽然藏品不多,但是各具特色,代表着地方传统文化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是历史的沉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见证,许多藏品由于管理和保护的方法不当,造成損坏;有的由于不重视,造成丢失;有的管理不科学,保护不及时,使得馆藏文物失去应有的历史价值。搞好基层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才能真正的开发利用,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据不完全统计,基层馆在国家所有博物馆的数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做好藏品的保护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对丰富文化建设内容,能够提供载体和见证,因此,搞好基层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意义重大。

二、藏品的管理及保护措施

(一)形成全社会管理与保护藏品的共识。

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所有的藏品都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仅仅博物馆的管理与保护远远不够,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重视,舆论媒体的正面宣传,形成破坏、盗窃文物可耻的氛围,不断优化馆藏品的管理与保护环境,形成全社会爱传统文化,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从而为提高基层博物馆的藏品保护与管理责任感,为文物保护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馆舍与文物有利的保护管理环境。

目前,从传统的基层博物馆建设来看,馆舍大都与景区、寺院、庙宇等建在一起,一般馆舍陈旧,藏品裸露存放的较多,与安全、干净、通风透光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的馆舍阴暗潮湿,墙壁破败,文物遭到雨淋、粉尘掩盖的情况到处可见,因此,应从管理与保护的观念出发,对建在不利环境或者危险地方的馆舍,应重新选址,提高重建标准,按照管理与保护的具体要求,结合上级管理部门和大型博物馆建设的要求,在选址、设计、施工质量以及藏品管理与保护的各个方面,本着干燥、通风有利于藏品保护的条件,创设藏品的有利管理与保护环境,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对藏品的无意识破坏和马虎造成的文物损失。

(三)提高基层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环境都做了很大的改善与调整,信息化管理不仅效率高而且精准度强,基层博物馆的藏品保护与管理也是一样,要借助互联网计算机的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强化保护效果,各地针对不同特色的馆藏品,建立数据库,在分享的同时开展保护与管理的技术交流,使基层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入账藏品的妥善安置与保护

一般的入账藏品都是基层博物馆比较有价值的文物,做好入账文物的妥善安置与保护管理是藏品保护管理的重点,必须要求专门专人专管,在管理机制和养护维护要求中,增加必要的措施和技术要求,要与普通的藏品进行区别分开,放置柜架也要经过相关的技术处理,强化防腐蚀功能,严防潮湿,做好雷电防控,确保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文物不能造成直接威胁。进行环境控制的同时,做好登记、建立档案,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做到标码清晰,容易察看。

(五)做好藏品的日常养护。

入馆的藏品分别是级别不同的文物,做好日常养护很有必要。一是对造成破损藏品的修复。在搬运、腾挪和上架的过程中,有些藏品难免磕碰擦蹭,形成轻微的破损,要请专家技术人员做好专门的修复,并加强日常养护。二是对特殊的藏品实施专门管理。三是开展日常维护的科学研究。入馆藏品由于制作材料不同,所占空间不同,工艺不同,修复起来不是简单地加固和补丁,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而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要求,加上美学、结构学等相关的专业技能,都要经过研究,制定修复方案,确保准确无误,才能开展修复施工。

(六)对馆藏队伍进行培训。

全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很多,形式内容各具特色,新时代,要做好馆藏品的保护和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对现有人员队伍,有计划地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强化他们的敬业精神。一是相关的高等院校,创造条件,为各地的人才培训,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保障,一方面各地可以委培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专门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这样的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弥补社会上的人才需求。二是文化和博物馆管理机构,通过工作指导或者线上培训,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社会科研机构与各个博物馆结合各自的职能,也可以对现有的队伍人员素质实施帮扶式培训。

三、结语

基层博物馆及其藏品的保护与管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载体,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因此,加强馆藏品管理和保护的研究,提高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方法、措施,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刘福艳.浅谈关于新时期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225-226.

[2]焦成.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与保护探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04):91-93.

[3]张杰.关于新时期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29+34.

[4]罗瑞明.浅谈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和保护[J].大众文艺,2015(01):40.

作者简介:

洪惠(1973—),女,蒙族,本科,蒙古通辽市博物馆,文博中级馆员,研究方向:民族史。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