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表演专业表演设计主项提高课程改革的研究

2020-11-28许春利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许春利

【摘要】本研究针对体育艺术类表演设计专业主项提高课教学中设计如何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体育院校特点将体育元素融入表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表演专业中有体育特长;在体育院校体育专业中有艺术特长,培养出具有双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体育表演 主项提高 课程改革

1 前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院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和国家关于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适应我国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院校发展战略规划中关于专业增设的整体目标,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势配置,高等体育院校增设了艺术类表演专业。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吉林体育学院是吉林省首批地方院校转型试点院校。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2012年表演专业开始招生。几年来围绕表演专业如何将体育与艺术融合,体育艺术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上不断尝试创新。作为一个年轻活力的新兴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授课形式等尚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基于此提出了“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设计主项提高课程改革的研究”的课题,尝试对表演专业的学生开设一门融合体育与艺术并达到掌握一种乐器、能说会唱、能写能画、能演能练能健的主项提高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表演设计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法,专家访谈法,资料分析法,信息反馈法对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尝试。

3 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大型文体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关注,人们对体育文化和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我国很多体育院校及时调整了专业结构,增设了表演专业,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双特长的体育艺术类表演专业的人才,推动我国经济、文化、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也为高校体育艺术类表演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针对表演专业依据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表设主项提高课教学中教什么?如何教?来开展研究和教学改革,旨在如何将艺术融入体育元素,将体育与艺术有机科学的结合。

3.1 体育表演设计主项课程分析。体育表演设计主项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办学层次和类型设定,以应用型为基础,注重提高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加强职业化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文化、艺术修养和体育人文素养的人才;同时以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特色能力培养。体育表演设计主项课程培养的人才类型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俱乐部、各级各类表演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组织、培训机构;以社会专业体育艺术社会需求方向、社会大众体育文化社会需求方向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艺术教师社会需求为主。主项提高课程作为其专业的微观基础结构,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关系着体育表演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教学中如何将体育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体育艺术类表演人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依据和经验。

3.2 构建集“音体美”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表演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为影视、舞蹈、戏剧、音乐等方面,主要是表演艺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包括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相关业务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学习,整个过程没有体育元素。由于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相对较晚,在课程的设置中,主要是借鉴了表演专业的其他方向进行授课,例如音乐表演、服饰表演和影视表演等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内容。如何将体育元素融入艺术课程体系中?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通过研讨,提出构建集音体美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主项提高课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创新型主项课程,它包含了体育、戏剧、舞蹈、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表演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文化涵养、艺术修养和体育人文素养,同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特色能力强的体艺兼容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大部分学生是零起点考人体育表演设计专业,为了构建集音体美于一体的课程体系,结合师资队伍情况,在表演设计主项提高课中开设了《体育绘图与审美》、播音主持、化妆课、萨克斯乐器课、体育啦啦操等课程。为了教学中融人体育元素,体育教学里以啦啦操项目为切入点,课上不只教授啦啦操还融入体育舞蹈、瑜伽、体操、健美操等项目内容来夯实体育元素的融入。

3.3 构建“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演代考”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方面,表演专业实施了既重视学生体育技能,又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两手抓的人才培养理念,并通过课外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突出了课程建设。表演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成果均以“课程结业展演”形式体现完成,成果注重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建立了校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演代考”的教学模式。

3.4 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果显著。由于传统的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主项提高课程多是注重体育方面的培养,而对于艺术方面的培养力度不足。而体育表演这一项具有竞赛、健身、表演、娱乐等多功能专业,是一门表演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专业,因此其表演的艺术性同样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集“音体美”于一体的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主项提高课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包含体育艺术、表演艺术、美术艺术、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目的是为了将体育元素与艺术元素更均和的融入到一起,促进体育表演专业更好地发展,更是为了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体艺兼容的素质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近几年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以啦啦操、体育舞蹈项目为突破口,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啦啦操锦标赛(长春站)比赛;在吉林体育学院举办了三届长春市啦啦操邀请赛,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承办了三届东北地区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创造条件比学生参加全国各项目比赛,成果显著。特别学生在竞赛方面的能力的提高显著。其中2018年参加菲律宾国际啦啦操锦标赛获得街舞混合组“亚军”;2017年参加世界啦啦操公开赛韩国首尔站获得“冠军”;2017年参加第19届CBDF"院校杯”暨第八届“怀柔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获“冠军”;2017年参加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获6项“冠军”;2017年参加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获5项“冠军”;2016年参加全国首届啦啦操创意大赛获得“最佳风彩獎”;201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展演获“金奖”。综合这些竞赛成绩可以看出,在“音体美”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的“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演代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体育艺术人才。

3.5 集“音体美”于一体教学模式下主项提高课学生综合评价反馈分析。吉林体育学院表演专业目的是培养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体艺兼容的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在主项提高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注重了理论扎实和技术过硬两个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和经验总结得出: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学生都是来自普通高中和艺术学校,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艺术和体育的培养,艺术修养缺乏。经过三年的教学学生对集“音体美”于一体的教学和“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演代考”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比较认可和满意(见下表)。

4 结论

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是作为现代体育教育文化的重要标志,其专业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的市场需求,更体现了我国体育发展和对现代化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渴望。

本课题以吉林体育学院表演专业主项提高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主要提高课课程分析、集“音体美”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分析和“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演代考”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专业类型其主项提高课课程教学中通过啦啦操项目为切入点的教学,突出了学生在表演专业中有体育特长的特点;在集“音体美”于一体教学模式下,对表演专业主项提高课更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得学生有较高综合素质、文化涵养、艺术修养和体育人文素养,并对表演能力、竞赛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编能力方面的培养都做出了具体规划;在集“音体美”于一体的教学评价中综合考虑了体育和艺术的双重因素的考核评价,打破传统考试模式,采用“以演代考”的方式;使学生整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宋文利,朱佳滨,王春霞,许雪冬,王丽莉.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林区教学,2016(02):90-92

[2]张伟,闫月明,朱丽君.安徽省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体育表演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9,40(03):72-76.

本研究为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GJX2018D260)。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