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2020-11-28王爱林
王爱林
【摘 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数学一直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放学生;主动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当学生获得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后,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学生是否获得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课堂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之举。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课堂上教师活动一少半,学生活动一大半,那么你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上如果教师活动一半,学生活动一半的话,那么你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如果教师活动一大半,学生活动一小半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通过“再创造”的方式,自己主动去探究新知识。
二、解放学生的頭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孩子们的心幕中,总有无数个为什么,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和好奇。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泯灭孩子们的渴求和好奇,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的愉悦,自由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如果能把枯燥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上课时就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集市场有一个老头卖葱,每千克3元。一个小伙子对他说,把葱分开卖吧,葱叶每千克1元,葱白每千克2元。老头一想,1元加2元正好3元,就卖给了他。讲完故事后,教师接着问:“听完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心里产生了无数的疑问,思考由问题而起。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动力。经过学生的一番深入思考,经过学生的一番热烈讨论,学生才明白老头是怎么吃了亏。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和眼睛,让他们在操作和观察中感知数学
学生操作学具是动手、动脑、动眼等多种感官协调的活动,有助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表象,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学具操作过程,让学生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摸一摸等活动中学习数学。
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拿出一个魔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首先获得对正方体的感性认识,告诉学生这个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之后,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这种形状的物体,观察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正方体有6个面,所有的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再让学生进行找一找的练习,找出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或通过摸一摸来判断袋中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形状;最后进行用正方体模型摆一摆的练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四、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学会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解放学生的嘴,加强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操作活动的内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去思考,在表达中去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教学“9+4”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学具操作来表述操作过程和计算过程。如:左边9根小棒,右边4根小棒,从右边4根里分出1根,放在左边与9根一起凑成10根,左边10根与右边3根合在一起是13根。然后,引导学生看着思维模式图,用数学语言说出计算过程: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教学中,教师可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表达交流机会,充分运用语言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限度地解放学生,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让每一学生都动起来,在课堂上做到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