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节”模式,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反思
2020-11-28郑贻摄
郑贻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湛江市教育局也顺应改革潮流,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为主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更是为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以及训练检测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思考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具體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文章主要通过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来对“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与探究,以便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提供依据。
【关键词】“四环节”;教学模式;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其学科性质影响,会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会的学生却总想着避而远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与完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尽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以便确保“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起点,是实现学生物理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先切实贯彻“先学后教”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堂外自学与课堂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特别指导之外,还需要制定预习计划,以便确保预习的针对性。
尽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太单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充分。再加上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教师有较大的依赖性,进而形成思维上的惰性,导致教师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时,大多数还是以教师指导为主,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依旧处于教师的“圈圈”里转来转去,没有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因此,在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便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有效的引导,进而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而教师的职责便是适当的进行指导,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目标。首先,准备实验器材: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薄玻璃板、玻璃板支架、光屏、笔、直尺、火柴、一张白纸;其次,教师把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告诉学生或是以纸片卡的方式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完成此次实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要适度,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大依赖性;最后,以实验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解与掌握,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凡是学生能自己工作完成的,教师尽量不要进行操作演示,以便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合作探究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合作探究则是学生丰富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各自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过程,之后再以相互讨论分析的方式对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等进行揭示与汇总,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在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在初中物理课堂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虽然取得的成效比较显著,但由于受到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使合作探究学习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参与度。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并没有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中;第二,在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是直接实施合作探究;第三,合作探究时间问题,得不到保障,往往在小组合作探究开始后还没有进行详细的讨论便匆匆结束,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第四,合作探究缺乏组织性,合作探究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相互协助的方式,使学生取长补短,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为学生说笑或玩耍提供了机会,进而忘记合作探究真正的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合作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改进,对合作探究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减少教师讲的时间,确保合作探究的有效及逆行;之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最好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或者是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实施合作探究,能够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最后,要明确合作探究的问题、内容、方向等,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有目标。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摩擦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合作探究实验的方式,围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题开展合作探究教学,使合作探究内容、方向等明确。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人数,把学生分为4-6人不等的小组,确保每组成员各方面的均衡性;其次,对于时间的把控要合理,教师要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便为学生的合作探究留足时间,并引导学生做几个动手实验,如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通过上面的随手小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滑动摩擦力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之后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摩擦,如铅笔写字时,铅笔与纸之间的摩擦;黑板刷擦黑板时,黑板刷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教师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教师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并制作实验记录表格。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实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精讲释疑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疑点与难点,教师一定要精讲点拨。第一,点拨。让存在疑点、难点不同的几个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讨论分析,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以便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实时点拨;第二,精讲。教师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從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精讲释疑主要是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精细化讲解,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然而存在的问题便是教师讲的太多,而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又回到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所以,教师要讲得精,而不是讲得多,一定要把重点放在“精”上,以此填补学生思路得空白。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的电学部分,跟学生讲解区分串、并联电路中,关键精讲电流的“路径法”,找到切入点突破难点;又如在讲解“短路故障的判断”的难点突破时,首先要精抓住关键点“电流在分支时总是往电阻特别小的支路(如只有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走”。因此,在精讲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才能达到知识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四、训练检测
之所以要在课堂开展训练检测教学,其主要目标便是为了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课堂训练检测的重点便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巩固,以便促进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对于课堂训练检测教学的题量要遵守适度原则,时间大约为10分钟,在此期间,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进而让学生形成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从而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训练检测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尤其是缺乏对后进生的积极评价,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检测内容的一致性,没有实施因材施教,分层训练。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改进,顾及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等实施分层训练,使训练检测更具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在完成课程内容教学后,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基础等布置不同层次的检测内容。训练检测题型的设计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生“吃饱”,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检测内容在结构上要起到呼应作用,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亦能考核学生双基的达标情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也需要积极正视,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林京.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与反思[J].才智,2019(10):70
[2]段义平.实施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2)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些资料能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而在数理学科中则可以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