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0-11-28杜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要点开展策略核心素养

杜萍

【摘 要】核心素养是各个基础知识教学开展的核心,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和养成的学科能力。核心素养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不可缺少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注入了活力,也将教学目标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作、识字和古诗鉴赏等,每一个环节都是语文必不可少的内容,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奠定了基础。其中,阅读给予了学生识字组词学习充分的平台,为修辞手法、行文模式、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从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来看,很多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导致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难以稳定提升。因此,本文将重点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点出发,提出基于核心素养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要点;开展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标准》将“语文素养”划分了6个层次,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基础、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一)阅读文章中生词生字学习要点

小学阶段的教学要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积累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其中,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习生词、生字,这是一个从发现到理解最后到运用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则为这个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面对此内容教学,许多语文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把字、词和成语从文章中单独拎出来学习,并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去学习。字、词和成语在文章中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作者根据语境和情节反复斟酌而确定的,因此,结合文章段落句子进行生词生字的学习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二)不同阅读体裁的教学重心要点

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体裁主要包括记叙、说明、议论、小说和散文等,每一种体裁的重点和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记叙文重视文章的线索、记叙顺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句子分析、不同位置段落的作用和中心意思等;说明文重视说明对象、方法分类、标志、顺序和特点等;议论文重视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小说重视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散文重视文章线索、文眼、内涵、意境、语言和特点。体裁决定了教学要点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体裁上的区别和差异是培养阅读技巧的一部分,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该叙述和介绍文章的体裁,以便为学生自主思考和后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对于感情理解和共鸣要点

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精髓,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建立的阶段,文章中积极正确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文章的感情主要包括爱国情怀、歌颂祖国、珍惜时间、尊重老人、关爱父母和积极学习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感情不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去理解,认识到思想感情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师可以将生活实例导入情感教学。比如在开展关爱父母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父母是怎样的、父母是如何表达对我们的爱的、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自己会通过行动或话语去表达对父母的爱吗,通过这种方式,使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从生活视角出发去感知作者,理解思想感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基于核心素养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结合多样形式手段

小学语文阅读无论是从题材、内容、手法,还是从情感、思想上来看,都是多种多样、各具风格特色的,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和重难点去合理选择教学的形式手段,以此在多元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保障教学的多样性,使学生对教学感到新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课《普罗米修斯》为例,文章题材为神话古诗,教学要点在于对情节和人物的了解和把握,因此,从教学目标结合多样教学形式出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引导学生通過扮演深入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文章人物包括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赫淮斯托斯和赫拉克勒,文章情节包括偷火种—被惩罚—被救,教师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进行角色选择,对情节进行适当填充,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拍摄,在教学期间利用拍摄视频进行教学讲解,以此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重点内容。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为例,章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由于琥珀作为生物化石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相隔非常遥远,许多学生并不清楚琥珀的形状和独特性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进行琥珀图片的搜索,使学生积累兴趣的同时对其产生初步印象,之后再进行课本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和课外阅读能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起到良好的支撑辅助作用,小学生年纪较小,难以通过单篇文章的阅读去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等,而群文阅读和课外阅读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阅读需要和自主兴趣去阅读、去成长、去进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为例,文章根据时间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写潮的文章或古诗,鼓励组织学生阅读,使学生发现探究不同作者笔下潮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海的女儿》为例,文章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但课本主要节选了整个故事的结尾部分,相对于整篇文章而言,节选不利于学生对故事脉络、情节和人物的把握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人物的行为和情节的发生产生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故事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节选部分之前的内容,以此加强课堂开展的质量。同时,童话故事也是学生自主兴趣强烈的题材,教师可以基于此章节鼓励学生进行安徒生其他童话作品的群文阅读,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愉悦童心的目的。

(三)组织学生自主分析文章要点

小学阶段分析文章要点主要包括文章的氛围、行文的顺序、修辞手法、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段落句子分析和文章意图等,这是阅读文章的要点,也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建立良好核心素养的突破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分析,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中逐步进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蝙蝠与雷达》为例,文章主要记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生字生词、行文脉络、文章内容、作者的意图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等,这可以作为一次家庭作业去布置,学生按条理顺序整理记录自己的答案,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其进行分析整合,筛选学生完成较好的部分,完成不乐观的部分,从这两部分出发定义教学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使教学不再单单以教师的想法出发,从而保障了学生的教学主体。

(四)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开展问题教学是各个科目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分析层次和思考水平较低,往往只注重于作者字面上表达的内容,难以深入文章内容去分析和挖掘。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探究,掌握阅读方法。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为例,文章的要点在于作者对母鸡态度的转变分析和通过文章句子分析母鸡的形象,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层,哪些部分描述了对母鸡的讨厌,哪些部分描述了对母鸡的喜欢。其次,在分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分析母鸡的形象特点,文章描述:“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在此句中,教师的问题包括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描述母鸡的?表现了母鸡的什么性格?这段话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声音角度分析母鸡的吵闹。文章描述:“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在此句中,教师的问题包括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了母鸡的什么性格?作者的态度与之前相比发生改变了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对比角度去分析母鸡对幼雏的慈爱。问题的渗透使得学生的思维思考不再依赖于教师,从而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比教师直接传授形式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結束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部分,占据了课本的绝大部分篇幅,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对语文、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把握阅读教学的开展要点,以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渗透阅读教学,以此,保障学生对文章要点重点内容的理解、吸收、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兴趣的建立培养。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国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设计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07

[2]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3]吴梦迪.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4]郑国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设计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07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要点开展策略核心素养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现场作文让学生不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