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应被凝视的影片

2020-11-28徐琳萱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皮埃尔

徐琳萱

【摘 要】2001年,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带着风暴式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进入电影界。作为21世纪初期走入黄种人的黑色眼眸中的一部影片,首要的便是冲击力巨大的西方元素:夸张的表情,慵懒的幽默,快节奏的生活,开放的感情观和无处不在的性生活。这一切像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什么是速度与激情。可偏偏要描述的东西却都用隐匿的声音和图画进行代替。不必去纠结那是留白的艺术亦或是为了满足院线的限制级别删减了许多片段,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种铺天盖地的喧嚣似乎打破了尘封已久的热情,破门而入的直接和感性使上了锁的心脏剧烈跳动,而这通常正意味着碎裂和真实。

【关键词】《天使爱美丽》;皮埃尔;电影人物;电影制作;电影叙事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132-02

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作为法国著名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经典之作,不同于我们看的好莱坞大片或是快餐电影,它总是带着一丝浪漫、轻松和精致。《天使爱美丽》具有着20世纪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同时又有着20世纪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这大概是属于女性的童话,用真诚的爱和色彩进行情感的表达,小心翼翼又热烈奔放。皮埃尔偏爱于非同寻常甚至带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他超常规的摄影角度使影片具有了“怪味儿”意趣,他将胶片质感的绘画色调和影像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还原了50年代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的美丽巴黎。从始至终,我们通过诗意的对话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看到了皮埃尔对社会的透彻分析,他以复杂的结构形式,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融合机智与美丽,构成了一个细腻的混合体。“鬼马”的想象力是成就这部天才之作至关重要的因素,而造梦的局限和对性别某些低俗传统的话语在影响美感的同时又增加了真实性,总之,这部具有法国民族特色的古典风格电影以它独有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首先,从电影叙事上来看。遵循“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电影手册》的成员之一,吕克·戈达尔曾说过:“电影就是每秒钟24画格的真理。”《天使爱美丽》这部122分钟的电影,故事情节看似零散却又紧凑,音乐的配合和视频的快慢拿捏精准,整体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带动观众的心脉跳动。在情节上貌似没有大的起伏,但这其实是导演刻意用欢乐的气氛去淡化了其他更加复杂的情绪。影片一开始,爱美丽就失去了母亲,然而剧情并没有过多着笔在对这一悲伤事件的描写上。这个孤独的、有点蔫坏的小天使积极、阳光地成长,她露出牙齿的笑容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将快乐传递给其他人。在一路惩恶扬善的路上,爱美丽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她又能够相信爱情了,她为自己还有爱的能力而欣喜万分。爱美丽在等待和努力中,最终偶然地遇见那个让她一见钟情,又三观吻合的人,这看似巧合,其实又是必然。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有些人想谈恋爱,但是又懒又怂地宅在家里,你未来的另一半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与你擦肩,可是唯独不可能出现在你家里。“有谁不曾为暗恋而痛苦?我们总以为那份痴情是世界上最重的,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它一直很轻很轻。我们以为爱很深很深,但岁月让我们知道,它其实很浅很浅。最浅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我想,对爱充满热情的人总会比优秀的人更容易获得生活上的幸福吧!今天再回顾这部电影,不难看到皮埃尔导演受到了法国新浪潮运动的深刻影响,而且创作风格更加偏向于作者电影。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部电影的叙事曲线优美,则更应该用巴赞的话来讲,“电影最终还是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看上去像一首诗”。

其次,从电影制作上而言。电影作为艺术,有两点基本的特征:一是画面与音像的融合,也就是光、色、影、声、乐、画外音、字幕等协调配合。二是电影有着时间和空间的切割,以及蒙太奇自由取代戏剧艺术中的时空限制。

《天使爱美丽》可以说是一部高饱和度色彩的电影,光效上的反差更容易凸显总是身穿红色衣服的爱美丽的矛盾心理,她是多彩的而又不混乱的。影片的画面十分干净,虽然在影片中,爱美丽的家里各处堆积着颜色各异的物体,但这种摆放似乎并不是一团乱麻的随意置之,而是精心设计出来的缭乱状态,以符合屏幕色彩布局的整体色调。这部电影不遗余力突破色彩传统,使得整个影片看下来色调都是活波却又不调皮的,整体偏黄色重绿色的胶片质感确实没办法让人不印象深刻。该片满足了观众对色彩视觉平衡的需求,努力展现统一中蕴含的多样性,实现色彩的和谐,给观众带来了非凡的视觉享受。正如雷乃所说,“电影是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的联合,是联合而不仅仅是画面”。

从蒙太奇的剪辑上来讲,这部影片也是独具匠心的。这里的蒙太奇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和解释心理的手段,还是时空切割的处理方法。此外,这部电影在制作上,也带有明显的“左岸派”导演们提出的“双重现实问题”,也就是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皮埃尔毫无疑问是認同这一观点的,他以灵活的摄影方法、奇特的摄影角度(有时强调镜头的静止状态,而有时又侧重于画面的流动感),将眼前的现实进行艺术加工,将头脑中的现实投在眼前的表演安排中。这部影片的摄影风格更加倾向于“照相性”,侧重于画面的新鲜感,在镜头组接和单镜头中都注重探索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影片富有间离效果,五光十色、韵味悠长。

再次,就电影人物来讲。值得一提的是演员奥黛丽,她把爱美丽这个角色演绎得亲切自然,把古灵精怪的一颦一笑表达得十分具有灵性,幽默藏在温暖里,跟着爱美丽的一举一动细细碎碎地娓娓而来。这个法国女孩有着大大的漂亮的黑色眼睛,她是在一个缺乏父爱母爱所给予的安全感的环境中快速成长的,她年少的封闭导致她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年龄的递增只是一种数字上的成熟,于是她成了孤僻而又善良的大女孩。

小时候的爱美丽就有着人性柔软的一面,她家里的“抹香鲸”金鱼企图自杀,爱美丽疯狂大喊大叫,幼小的她担心自己会失去唯一的朋友,同时担心唯一的朋友会失去珍贵的生命,最终选择将其放生。妈妈为了安慰幼小的爱美丽,送给她一部二手相机,在拍摄照片的时候,爱美丽目睹车祸,她的邻居吓唬说她的相机会引发意外,爱美丽轻易地就相信了邻居的话,并陷入深深的不安和惶恐,她害怕别人因为她而受伤。爱美丽在失意中长大,当她成为双风车餐馆的女招待后,作为一个好奇谨慎的小店店员,她依然想要尽自己的努力使别人感到快乐,但不知道怎么对别人好,怎么给别人幸福感,她害怕被拒绝。于是爱美丽用她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她不求回报,像是只要通过自己使别人高兴,她就会感到充实。

爱美丽把所有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她喜歡制造一个又一个悬念,她偶尔会恶作剧,她对世间所有看似平淡的事都充满独特的想法,单纯与复杂在她身上达到了和谐统一,她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她去归还一个男孩藏在壁洞里的装满玩具和纪念品的盒子,因为她认为这个小铁盒里装着别人的童年记忆,是那个人的宝藏,而她又因为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别人说感谢的话的那种场面,所以就选择了电话亭召唤这种方式,最后在酒吧看着那个拿回铁盒的老人感动得稀里哗啦而内心满足。而这一天之后,爱美丽开始与不同的人交往,她想办法哄爸爸开心,她偷偷送爸爸的小矮人出去玩,小矮人会寄给爸爸明信片。她听邻居太太念过去的信,去报复那个欺负呆傻员工的水果店主,或者去看玻璃老人临摹《船上的午餐》,因为她对老人讲述了自己对那个船上目光游离的女孩的理解,老人觉得新鲜而又贴切,所以她有幸知道了玻璃老人每一年都画的《船上的午餐》,并且看到了那么多出自同一人之手、一样却又不一样的画作。爱美丽的生活充满了她自己制造的意外和精彩,她明白只有自己走出封闭圈,她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她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温柔与美好。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最后,《天使爱美丽》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凯撒奖、欧洲电影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以及多项提名。这部影片中满是支离破碎的孤独人物群像,喜剧中蕴藏着悲剧,很难界定它的艺术偏向。影片中渴望温情和救赎的人们,把自己锁在了避免外界打扰的躯壳之中,而爱美丽则与众人不同,她喜欢寻找并观察往往被大家忽略或是从没有人在意的事情,她还是一个讨厌老电影里那些开车从来不看路的人的可爱姑娘。爱美丽的态度,就是导演所向往或者说提倡的生活态度。爱美丽可以是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的人,我们潜意识里渴望和这个世界有着联系,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但是又恐惧和其他人进行交流,人生的情感和思想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深度,而这只能通过我们自己去不断掘进。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影片是想要告诉我们,如果注定孤独,那么也一定要去热爱这个世界,人生本来就该是简简单单的,温暖对每个人而言就像是内心深处的老朋友,不需要去寻找,只是需要被唤醒。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或许充满了人性的冷漠和不公的竞争,但也一定存在着温情与暖意。影片中除了主线爱美丽,还有副线尼诺,他的爱好十分奇特,他收集人们撕碎丢弃的照片,然后耐心地将碎片拼接完好,保存在他的相册里,在影片的片尾,一张一张破碎不完整的、零散的照片被还原、被拼接,这是一种意象表现,给我们留下一个千人千面的解释空间。影片的旁白带有戏虐、调侃的味道,像是一个欢乐的都市童话,而影片所表达的核心词却并不是贯穿始终的爱情,而是如溪水般流淌在影片中的孤独,把着力点置于这个人类历史中不可忽视的宏大主题上,这永恒的、宿命的孤独。而爱美丽在获得真爱后,那偶然的、奇遇般的真爱,使她将孤独从生活中剥离,获得新生。这部影片值得被历史铭记,人类在同与生俱来的孤独的战争中,赢了一个漂亮的回合。

参考文献:

[1]郑雅玲.外国电影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皮埃尔
想吃两块
耀眼的清晰——皮埃尔·彭贡潘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歪写数学史:史上最牛公务员皮埃尔·费马
神奇的小狗催眠师
想吃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