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格林卡钢琴曲《夜莺》

2020-11-28胡月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夜莺

胡月

【摘 要】格林卡是“俄罗斯古典音乐之父”,他将创作风格进行革新,融入了鲜明的俄罗斯音乐风格,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了民间曲调真切以及淳朴的气质,其中《夜莺》就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夜莺》是格林卡在1833年改编的一首变奏曲,格林卡采用变奏的手法进行引用,期间由引子、四个变奏与尾声组成,音乐色彩极为丰富,旋律线条悠扬浪漫,场景变化较多。

【关键词】触键方式;声部层次;节奏与速度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079-02

一、格林卡简介

格林卡的全名是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年出生于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之诺沃巴斯科伊,其家庭条件优越,是当地比较富裕的地主家庭。优秀的家庭出身,使得格林卡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年满13岁的格林卡就去了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就学,并在钢琴大师约翰·菲尔德门下学习钢琴,从小热爱声乐的格林卡在学习钢琴同时努力学习小提琴以及和声,并在早期创作了《格鲁吉亚之歌》,一位天才作曲家就此脱颖而出。26岁的格林卡开始走出国门,先后去了维也纳以及德国柏林,在游历过程中,拜入西格弗里德·德恩门下,开始学习作曲,这期间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威尼斯之夜》。30岁时格林卡对声乐作品《夜莺》进行了钢琴曲改编。32岁的格林卡回到俄罗斯后为了激励战争中的战士,创作了俄罗斯著名歌剧《为沙皇献身》,并在首次演出中大获成功。33歲的格林卡在俄罗斯已很有名气,帝国任命格林卡为圣堂乐长。38岁的格林卡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二部歌剧,歌剧名字是《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并于同年首次进行演出。40岁的格林卡前往法国巴黎进行访问活动,在访问过程中结识了柏辽兹,访问完巴黎后的格林卡,前往了西班牙,在西班牙的旅行中,对西班牙的民间舞蹈节奏深有感触。43岁的格林卡回到了俄罗斯,之后很多年都在旅行的途中,在晚期的创作中萌生了歌颂人民英雄的作曲风格,遗憾的是未能实现且于1857年死于德国柏林,整个生命只有短暂的53年,其有限的生命几乎全部奉献于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

格林卡作为第一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在早期的创作中浪漫曲调占大多数,但受其幼年影响,其创作风格在中期有较大改变。格林卡出生在一个农庄家庭里,儿时听到的民族音乐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812年,拿破仑发起侵俄战争,童年时期的格林卡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在当时埋下了爱国情怀的种子。所以在中期的作品中体现出了俄罗斯民间曲调真切淳朴的气质,把俄罗斯民间歌曲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格林卡的创作体裁涉猎范围广,在他的青年时期先后游学了欧洲各大音乐城市,同时也对歌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成功为俄罗斯音乐开启了崭新时代,不仅如此,他在管弦乐与室内乐的领域也创作出了优秀代表作,还有他的近八十首浪漫曲,这些作品都为后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夜莺》的曲式结构

《夜莺》是一首由引子、四个变奏段落、尾声组成的变奏曲式。

引子部分1-4小节,在第一小节出现了主和弦,奠定了整首乐曲的主调e小调。主题部分5-39小节无转调乐段,共有两个乐段组成。低音声部为和弦分解式,突出强调和声小调的色彩性,如同夜莺在树梢上进行啼鸣一样。第一次变奏41-74小节2/4拍,结束于三和弦,第二变奏75-100小节,在第二部分变化为12/16拍,增加了比较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节奏三连音。变奏三101-147小节转为同名E大调,并转回2/4拍。变奏四148-164小节又转回原调e小调,节奏6/8拍,主题声部在左右手交替出现。尾声165-270小节回归主旋律,使得《夜莺》在音乐性上更加完整。

三、《夜莺》的演奏分析

(一)触键方式

引子的前两小节,出现了两个长颤音的组合,在弹奏时注意指腹触键并运用手腕自下而上依次弹奏,来避免声音僵硬,最后落在右手高音位置,营造出夜莺在鸣啼的情景,后两个小节左右手都出现同音连线音程,右手其他三个音程的指法要连接,前两个音程两拍的时值弹够,最后一个音程落在弱拍并自由延长,展开主题。

在主题部分右手为主旋律要求连贯的演奏,如9-12小节,这是其中一个乐句,右手手指在落下时使用手腕顺势带动手指进行弹奏,指腹贴键弹奏出一整个乐句,触键要饱满,音符时值弹够,如用指尖弹奏声音可能出现触键重的情况,注意乐句的连线与呼吸,在弹完每一个乐句后右手抬起准备下一个乐句,左手触键柔和但不粘连,每个单音弹强,音程轻柔,如果左手不注意强弱,则整体音响效果混乱,不能突出主旋律。

271-278小节是尾声的最后一部分,急板部分要求快速下键快速起键,左手部分的跳音,手指灵活放松,触键不死板。右手旋律的部分手指要跑动灵活,十六分音符干净清晰要求颗粒性,从慢速40开始递增,每八个音为一组根据前附点、后附点、高抬指练习。音阶的触键要快、要短,大指下键不要过强,否则容易弹奏不均匀,按照力度在弹奏中不断加强,推进至和弦,弹奏和弦部分将腰部力量传至指间,手掌支撑,将力量沉入琴键,贯穿所有力量达到气势恢宏的效果。

(二)节奏与速度

引子部分为4/4拍的柔板,进入主题部分转为2/4拍小行板,第二段落相比第一段落速度加快。变奏一回到了主题原速。变奏二在第二段落91小节开始转为12/16拍,速度稍快。变奏三要求如歌传神的演奏,节拍转为2/4拍,变奏四节奏变化为6/8拍,尾声回归原速要求活泼地演奏出4/4拍节奏。在每一段有速度的变化时,练习的过程中要跟节拍器按照段落单独做速度练习,除此之外也可以多听音频,这样就能在演奏过程中迅速做出相应的速度变化。

引子是整个曲子的灵魂,情感的表达决定了音乐氛围,弹奏时流畅的颤音与明亮的和弦音色为后面的主题做了铺垫,柔板的运用与主题第一部分5-20小节小行板呼应,与此同时4/4拍转为2/4拍,旋律具有歌唱性,如同夜莺在树梢上进行鸣啼一样,主题的第二部分21-39小节弹奏速度相对第一部分稍微加快,音色轻巧欢快。

变奏一第一部分左手加入了旋律,速度平稳没有大的起伏,起到了衬托作用,仿佛有人在诉说着回忆,而第二部分弹奏速度稍微加快仿佛把人拉回了现实,面临着祖国被侵犯的担忧与恐惧,在情感上两段有明显的对比性。

变奏二加入了具有俄罗斯音乐特点的前十六后八的舞曲节奏,音乐语言流畅,就像是人们在和平时期开心跳舞的情景,但在第二部分转为12/16拍,节奏突然加快,仿佛战争突然来临,人们仓皇逃窜。

变奏三要求弹奏出如歌的旋律,整个部分没有多余的速度变化,又回到了主题的2/4拍,右手的旋律连贯流畅,像夜莺在一声声叹息着自己的家被掠夺但仍在奋起反抗,格林卡用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人民在战乱时仍坚强守卫自己的家园。

第四段变奏大量加入音阶,6/8拍的节奏型要求快速清晰地弹奏八分音符音阶,使得在音乐性上更为丰满,体现了俄罗斯战士的坚强及勇敢,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音阶的跑动恰好就描绘了一幅浴血奋战的画面。

尾声在174小节开始变为2/4拍,但此时速度较主题速度要快,178小节开始回归原速,并在206小节加入了三连音,融入了俄罗斯舞曲元素,仿佛人们在为回归家园而热烈欢呼、舞蹈、相拥,结尾变为4/4拍以响亮的和弦结束。

(三)声部层次

格林卡的《夜莺》不单单是单旋律声部,在变奏中也出现多层次结构,例如变奏二的第二段落90-98小节,有四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第一层次高声部开始主题,附点节奏推动音乐的情绪;第二层次出现的音型成为伴奏;第三层次出现的隐藏旋律呼应第一层次高声部,使音乐更加紧凑,线条更加清晰;第四声部根据情绪或节奏合二为一。在练习的过程中分声部练习,單独练习每一个声部,练习高声部时,弹奏时要注意歌唱性,第二声部练习时节奏要平稳,第三声部每个音符的时值弹够的同时注意连音线,为高声部旋律渲染情绪,低音声部可以和高音声部同时练习,然后再依次加进去第二声部与第三声部。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要立体、清晰。

第四变奏161-163小节,左手两个声部旋律线条明显,推动右手的高声部旋律。在练习过程右手六连音单独跟节拍器练习,要做到均匀、流畅,其次将低声部与中声部组合练习,要把高低声部的旋律线条分别弹奏明显,再加入中声部一起练习。

参考文献:

[1]杜马舍夫,陆多良.纪念格林卡[J].人民音乐,1957年03期.

[2]万昭.格林卡在俄国音乐历史上的贡献与俄罗斯民族乐派产生的根源(上)[J].中国音乐学院学报,1987.

[3]温静.两首钢琴改编曲<夜莺>作品的分析与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余思维.论格林卡<夜莺>的再度创作与演奏启示——从声乐曲到钢琴改编曲的嬗变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夜莺
好心的夜莺妈妈
夜莺
我不是夜莺,亦不求玫瑰
夜莺
夜莺
邢茜成功举办“夜莺之歌”独唱音乐会
爱不会变
一万种夜莺
夜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