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苏州弹词为例畅谈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中的传承

2020-11-28成敏瑞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弹词苏州形式

成敏瑞

摘要: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这些民族瑰宝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美诗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传统文化再次成为丰富和提升人民精神世界和艺术审美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逐渐走入普通大众的视野,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尤其是地方音乐与小学音乐课堂的结合,不仅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刻板形象、丰富和充实了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形式,更是对地方音乐的良好传承。本文以苏州弹词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好的传承地方音乐,即发挥地方音乐的美育教化作用的同时又能够将传统文化保留并传承下去。

关键词:地方音乐  传统文化传承  苏州弹词  小学音乐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12-03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美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已然成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关键一环。我国的地方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有弹词、评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都是优秀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变化,我国很多地方音乐面临着失传和受众缩小的困境,如何传承这些优秀的地方音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笔者认为,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兴趣的前沿阵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需要肩负起传统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引入地方音乐、增加地方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课时和内容比重,传承地方音乐优秀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

一、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已久,作为音乐教育系统教学的启蒙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发挥基础教育的美育作用,注重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從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虽然小学音乐教育在设置之初的目的是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重分数、轻美育”的局面,即强调应试教育,轻视德育工作。近几年,为了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的不良现状,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广,由此开启了小学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一)音乐教育现状有所改善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现状已经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能够考虑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课时方面不再似以往一样“形同摆设”,而是从形式或内容上能够满足基础课程的需要,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音乐教育虽然没有完全实现教育理念的扎实慎重,但至少教育的态度和工作方法已经有了显著提升。

(二)教学内容偏重教材

近代以后,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小学音乐教育的根基基本上是围绕教材进行的。但是社会在不断向前,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一味汲取教材上的有限养分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够充分的,仍旧全部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很难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显得固化。其次,教学内容中完全以教材为主体也会使教学内容单一化,使得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单薄无力。

(三)教学形式不够深入

虽然我国现阶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但是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仍旧是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 老师往往采用弹唱式的教学方式,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形式主要为“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生一句一句跟着学”,这种教学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单一的学习思维,不够深入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在小学音乐学习中不能获得基础的美的感受,丧失对于歌词、旋律和意境美的感知能力,音乐的美育作用仍旧得不到体现,同时,学生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下创新思维也得不到良好的激发,将生动、美好、鲜活的音乐教学变为生搬硬套的“课文教学”。

(四)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地方音乐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因此地方音乐的形式本就是丰富多彩且贴合生活的,完全脱离人们生活实际的地方音乐因为丧失了其生存和成长的土壤从而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想要领会到音乐的美,必然是要走到音乐中去,去体悟、去实践、去操作。目前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则是教学手段大部分拘泥于单一的“口口相授”,不去丰富教学手段、不深入剖析和理解音乐内涵,将鲜活有感知力的音乐变为乏善可陈的“课文”,不能充分显露出音乐的美和多面性。

二、苏州弹词的现状分析

苏州弹词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最杰出的艺术瑰宝之一,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更是我国地方音乐的优秀代表,因此本文以苏州弹词为例,分析如何利用小学音乐教学更好的实现对地方音乐的传承。

(一)苏州弹词之美

苏州弹词是发源于我国江苏苏州、盛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曲艺艺术,融合了说、噱、弹、唱等艺术手段于一体,说的部分融合了叙事和代言,其中既包含了第三人称的表述,又有从第一人称出发的演绎,苏州弹词的角色较多的吸纳借鉴了戏曲中的表演形式,在说法中塑造出各种性格形态的人物形象,其间配以说书人的评点和衬托。

苏州弹词之美,美在“其韵、其艺”,是集理、趣、味、细、技为一体的艺术特点,展现了吴侬软语的行腔韵味,同时,弹词规范的基本曲调又可以因着内容的变化而即兴创作,以此来适应不同的书目唱作的变换,可谓是“一曲百唱”。

此外,苏州弹词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之后其戏曲文化内涵、表演技巧和流派都得以充实和丰富起来,现有的主要流派有小阳调、马调、祁调、徐调、夏调、沈调薛调、周调、俞调、杨调、陈调、姚调共计十余种。自形成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积累传承和创新,苏州弹词逐渐成为一门系统化的可供雅俗共赏的艺术种类,具有“通俗却不低俗、高雅但不深奥”的美学特点。

(二)苏州弹词缺乏文化市场,艺人较以往流失严重

明代及明代以后苏州弹词的演出场所基本定在茶馆、茶楼等休闲或者休息的场所,这些场所人流聚集、阶层界限较一般场所不够明晰,从而促进和推动了苏州弹词在艺术形式、艺术流派等方面的发展,茶馆茶楼成为了苏州弹词艺人演出的主要场所,由此也诞生了大量有名的弹词艺人和作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风格的转变以及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变化,蘇州茶馆和茶楼等艺术建筑的新建或保留的越来越少,苏州弹词艺术和弹词艺人正在失去传承和生长的文化环境与文化市场,同时经济活动节奏的加快,以苏州弹词为代表的“慢”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苏州弹词艺人的生存空间从有明显代表色彩的茶楼茶馆中逐渐退出来,缺乏了生存与发展艺术空间的苏州弹词艺人实质上是缺乏现代社会给予传统文化的支撑,在难以看到未来和发展前景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苏州弹词艺人选择离开苏州弹词的传承之路,愿意继承和发展苏州弹词的艺人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不利于苏州弹词的继承与创新。

(三)苏州弹词传承的形式与方法受传媒途经的局限

苏州弹词作为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它的了解和学习正在从以往传统的亲自接触逐渐转为“听说”。人们聆听现代音乐的渠道多样,有音乐播放器、实体CD和虚拟CA等多种形式,这使得即便是一首新鲜的现代音乐也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开来,然而苏州弹词这类的地方音乐本身传播媒介鲜少,苏州弹词的艺人流失、文化市场缩小都直接或间接的禁锢了苏州弹词的传播,苏州弹词的普及面受限,这些都使得苏州弹词逐渐丧失可以扎根的市场,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接触方面。因为缺少与其接触的渠道,导致苏州弹词只能局限于固定的年龄层和群体,进而导致苏州弹词和现代社会的断层。苏州弹词传承的形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做不到正确的与时俱进和应用创先,这些也都成为了影响和阻碍苏州弹词传承与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三、以苏州弹词为例探析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中的传承

(一)地方音乐与小学音乐相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地方课程可以体现各地方的音乐特色,展示民族文化,将地方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程可以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苏州弹词为例,苏州弹词有单档、双档和三档之分,其表演形式一般“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的时候大多用三弦和琵琶来进行伴奏,说的时候又会以醒目来作为节目拢神的道具,同时苏州弹词的流派多达十余种,每一种流派又有自己的艺术表演形式,将苏州弹词引入小学音乐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弥补音乐教材的局限与不足,还可以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形式,比如将琵琶、三弦等传统的民族乐器引入课堂,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民族乐器,随着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次,在小学音乐中融入地方音乐有利于扩大地方音乐的传承途经,这也是将地方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最重要的意义。以苏州弹词为例,地方音乐缺乏有效而广阔的传播途径,缺失以青少年和年轻群体为主的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基石,因此在地方音乐的传承方面往往后继乏力。将地方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丰富和扩大地方音乐的传承途经,给予地方音乐新的传播手段,还为地方音乐扎根青少年与年轻群体提供了便利条件。小学音乐是学生开启系统化艺术审美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音乐,让学生从小就有机会接触、了解和学习地方音乐,带领学生走入地方音乐的初级殿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从而为地方音乐在年轻群体中的稳固和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为传统艺术文化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

(二)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中传承的方法与手段

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中的传承与发展讲求落到实际,不强调形式和流程化的融合,在小学音乐中融入地方音乐需要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两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首先,强化地方音乐与小学音乐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苏州弹词为例,苏州弹词从传统意义上而言,其主要演绎和传播的场所聚集在茶楼茶馆,苏州弹词的表演内容和艺术形式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相距甚远,对其有兴趣的学生往往只能在固定场所或网络上自行搜索视频观看。受小学生的年龄限制,没有成熟的学习环境和大人的引导和影响,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对苏州弹词产生实质性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专业的观赏和学习平台,网络上能搜集到的苏州弹词视频画面不清晰,能搜集到的视频内容也较为稀少,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强化地方音乐和小学音乐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是为了给学生接触地方音乐一个正式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从小了解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苏州弹词等地方音乐的兴趣,给地方音乐奠定良好的理念基础。

其次,创新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地方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首先应改变的就是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模式。地方音乐与现代音乐不同,缺乏扎实的群众基础,如果强行将地方音乐引入小学课堂,在学生理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充分感知到地方音乐的意与美,教育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要将琵琶、三弦等民族乐器引入课堂,还需要创建专业的教学平台,弥补当前学生学习平台不足的劣势,对此,苏州区域内的学校可以联合在一起,创新以苏州弹词等地方音乐为主的共享学习平台,在平台内上传与苏州弹词等地方音乐有关的简易纪录片,也可上传有代表性的苏州弹词作品。

最后,组织举办主题竞赛,丰富和创新地方音乐传承形式。一方面学校应加强课上教学的普及和创新,另一方面还应丰富和创新课下的传承方法,比如组织以苏州弹词为主题的表演比赛,为学生搭建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或者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互助学习,苏州弹词本就是有单档、双档和三档之分,划分人物台词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贴近和领悟地方音乐的传统艺术之美。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审美特质的改变,地方音乐在大众艺术取向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少,如何将地方音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做好对传统艺术和地方音乐的传承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本文以苏州弹词为例,探析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中的传承,希望可以为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高洋,丁湲旖.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意义[J].当代音乐,2020(02):59-60.

[2]侯淑兰.运用音乐教育实现美育的路径[J].当代音乐,2015(09):42. [3]姚伶俐.多元化的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5(23):53.

[4]小罗.第五届中国昆剧节在苏州举行[J].中国戏剧,2012(07):69.

[5]何悠.南京白局引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思考[J].当代音乐,2020(03):50-51.

[6]黄雯.新媒体时代小学音乐教学中苏州评弹的有效融合[J].名家名作,2018(03):115.

猜你喜欢

弹词苏州形式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