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乐理念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中的影响

2020-11-28王珺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王珺

摘要: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五千年中华音乐文化的结晶与瑰宝。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音乐文化日趋繁荣,对世界音乐艺术殿堂的奉献越来越突出,是弥足值得民族自信、自尊、自珍的传家宝。新民乐理念作为新时代民族音乐发展的潮流,虽具个性,但其本質仍是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是与时俱进的,也是相辅相成的。认真分析和充分认识新民乐理念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是高校音乐教师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开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本分和应尽责任。

关键词:新民乐  传统民乐  民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73-03

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以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文明生发史的悠久与民族众多且各民族音乐文化色彩纷呈的特点,在不同时代都创造出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中分外璀璨的音乐成果。譬如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量乐器,有力地地向世界展示和诉说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和独具特色。明朝末年“丝绸之路”的发展,西域乐器传入中国所掀起的新一轮发展民族音乐的热潮和所结出的新鲜而丰硕的果实,为后世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范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民乐中所演奏的乐器种类也是多样的,如:古琴、扬琴、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笙、唢呐、中阮、中国大鼓等,这些乐器的演奏都极具中国元素、中国乐风的艺术感染力,每一类乐器都传世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具有固定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固定性”体现在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的调性排列,在作品的结构上严格遵循传统的固定格式;“地域性”体现在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如:江南丝竹音乐细腻柔美、东北地区音乐粗犷豪放。

二、新民乐的产生

新民乐是New Age(新世纪音乐)里的分支,是当代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趋势,它的风格是多样的。

着眼于音乐选材。新民乐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上,大量地运用了欢快明朗的旋律与节奏,并且不拘泥于传统的五声调式,将中国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了恰当地融合。

着眼于乐器的编配。新民乐在传统民族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了电声乐队、MIDI音乐,如:架子鼓、吉他、电贝司、非洲鼓、箱鼓等,丰富了音乐伴奏的肢体、充盈了音乐作品的内涵。其中新民乐代表作《奇迹》《辉煌》融入了大量的现代音乐元素,具有时尚性的特点。

着眼于舞台效果,新民乐演奏者所穿着的演出服十分的青春靓丽,并且从传统的“坐着演奏”的形式发展为站在舞台上演奏,还有的加上伴舞,加上灯光、印象、喷雾等艺术渲染手段,可谓声、光、电形齐上阵,表演气氛瞬间即可沸腾起来,很容易形成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的审美互动。这样的表现效果正如同有研究者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演出效果所作出的“平面论”,对新民乐的演出效果所出处的“立体论”。

三、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比较

中国新民乐的出现仅有十年左右,从其音乐称谓即可见其根脉是民族的民乐,但又不同于传统民乐,因为加入了新的时尚的西洋音乐元素,所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新民乐之间,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差异,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并非是相互独立和相互排斥的。

从音乐的本体而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所固定的五声传统调式束缚了作品的创新,而新民乐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发展,将现代流行音乐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之中,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次重大的创新与突破,在传承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更加具有了融入新音乐元素的“包容性”特点,其表现手段打破了传统民族音乐独奏和齐奏的局限,开拓了为独奏齐奏与合奏重奏协奏得以兼而有之和兼容并用的局面。

就发展的形式而言,新民乐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时代顺延,是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是党和国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思想在民族音乐方面的体现。作曲家与演奏家的积极响应,将传统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移植与改编,融入流行音乐、西洋音乐,象征着中国民族音乐朝着时代发展的乐坛乐风方向发展的进步。确实,无论任何事物,都不能保持原貌的在原地踏步,都应该在继承中发展,这也是事物发展不进则退所阐述的道理,唯有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才会不断涌流事物内部的发展能量,形成发展的活力,取得更大的价值收效。

四、新民乐理念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中取得的成果

(一)日常教学成果

笔者作为一位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师,十分热爱自己的音乐专业和育人职业,从教以来,一直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土壤中,不断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在勤奋耕耘中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更加喜爱中国音乐是笔者一直以来探索的核心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专业小课的方面,将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与新民乐作品进行恰当的分配,将乐曲与练习曲相结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将相应的作品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既能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又能提升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在乐团合奏课的方面,笔者先后组建了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古韵新风”民族乐团、“蝶之韵”扬琴室内乐团、“古韵新风”民乐男团,在乐队的编制与作品的选择上都秉持创新的理念,将电声乐队、钢琴、人声、弦乐四重奏等多种音乐形式融入到作品的改编、排演当中,所排演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如:《金蛇狂舞》《茉莉花》;又有现代的,如《桃花醉》《卡农》《权御天下》,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作品交替学习与演奏,引导学生树立了“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技艺水平。

笔者将探索出的“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独奏与重奏相结合”的理念运用到了日常教学当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们对于中国音乐的深厚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舞台实践成果

在教学中,除了将理论与演奏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舞台表演、艺术实践也是笔者探索的一个大的板块。

乐团成员先后参演了多场中外交流、民乐专场的音乐会演出活动,新民乐是演出时重磅推出的演奏形式,如:在2018年5月举办的“古韵新风”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中,将音乐会分为“古韵”与“新风”上下半场,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与“新民乐”相结合,所演奏的“新民乐”作品《小苹果》《奇迹》《咱们屯里的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大赞誉;在北华大学第二届、第三届“乡音飞洋”中外文化交流音乐会中,我们将《权御天下》《卡农》带上了国际交流舞台,乐团师生与来自国外的高校师生共同演奏,收获了许多的美好与感动。

2019年我们的“蝶之韵”扬琴室内乐团荣获中国北京“第三届国际扬琴音乐节”乐团及组合专业B组银奖,在这次比赛的决赛中,学生们演奏的是“新民乐”扬琴重奏作品《光年之外》,获得了海内外多位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新民乐理念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能够让学生们在舞台表演中增强民族荣誉感,让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三)传播发展成果

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古韵新风”民族乐团在新民乐理念的引导下,在“高雅音乐进校园”系列活动中,将多首新民乐作品带到了中小学的课堂之中。

中小学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之一,是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在走进中小学之前,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了解程度较低。在走进中小学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调研情况,对于乐器的介绍与作品的演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演出开始之前,介绍每一件乐器的“前世今生”,并且通过演奏乐器的代表乐句让学生们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我们在活动中演奏了《女儿情》《凉凉》等新民乐作品,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中国音乐文化、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在引领学生表演新民乐传播新民乐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新民乐理念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播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起着引领与推动的巨大作用。

五、新民乐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一)国内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特色、成果理当被一代又一代音乐教育人所引以为豪和传承发扬。新民乐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中的新成分、新营养、新果实,必将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增加新的活力元素和创造能量,也理当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所探索、发展、创造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作品,以新民乐的发展来促进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那么,对新民乐的音乐教育要从不同方面加强建设和积极推进。

在高校新民乐建设上,中国各大艺术院校都在探索新民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如:中央音乐学院“艺境”室内乐团创作与演奏了大量的“新民乐”作品,如:《沙海艺境》《茶马》。北华大学“古韵新风”民族乐团与“蝶之韵”扬琴室内乐团在探索“新民乐”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也在创作与演奏优秀的“新民乐”作品,如:民乐合奏《梦里水乡》,扬琴重奏《summer》《离人愁》等。这样的高校音乐教育实践还需要积极拓展,尤其需要高校音乐教师的积极尝试和摸索经验,既要能够创作新品,又要能够引导教育学生做新民乐传播的表演者和实践者,让大学生成为新民乐创作、传播和发展的骨干力量。

着眼于基础教学中的新民乐教育。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需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载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队伍为支撑,提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中小学民族乐队是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与排演的过程中,以适合中小学生演奏的作品作为主线,“以曲代功、以功代曲”,让学生们在欢快明朗的旋律中提升演奏功底,传承与发扬中国五千年优秀的民族文化。

新民乐建设与教育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跟随时代的步伐,在“触类旁通、百花齐放”中分享各种艺术形式,在“古今贯通、中西合璧”中感知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在“因材施教、积极创新”中培养更多的人才。相信在广大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与学习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新民乐会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中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二)国际音乐教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文化作为交流的载体之一,在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民族音乐一次又一次地在国际交流舞台上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教育是全世界永恒的主题,在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的思想引领之下,中国民族音乐也跟随着“新丝绸之路”进入了其他国家的音乐课堂与交流活动之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的美好明天。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名片,在国际音乐教育中也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国的演奏家们走向世界,为外国师生演奏与教学中国乐曲,并且加强与作曲家的合作与沟通。近些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新民乐”作品,如:扬琴新作品《狂想曲》《孤岛极光——天秤座》,二胡新作品《楚颂》;各大音乐团体纷纷走出国门,在各个大洲奏响中国“新民乐”的作品;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以展演、夏令营、合奏等方式,在一起交流中国新时代的民族音乐思想。

新民乐对于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只局限在国内的教育领域中,在国际音乐教育与交流的过程中也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新时代民族音乐——新民乐。

六、结语

新民乐的理念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中推動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作品的创新、增加了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确保民族音乐文化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也才能确保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加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廉程.从音乐本体与属性等方面来谈“新民乐”与传统民族音乐的比较[J].北方音乐,2012(02).

[2]庞卓.新民乐理念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中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7(12).

[3]牛宇辰.从新民乐看后现代音乐艺术对中国民乐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7(15).

[4]吕婷婷.谈新民乐理念对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影响[J].剧作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