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问题困境与完善

2020-11-28陈勤飞

现代企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依法电商意识

电子商务一跃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拉动了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关于快递包装的相关法律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以零散分布的现象出现在一些法律和相关政策中,没有针对快递绿色包装出台相关的法律,这就导致法律系统性弱化,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因此也难以较好地发挥法律对快递绿色包装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这一现状,针对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依法推进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进程。

一、法律缺失下非绿色快递包装问题和危害性

(一)法律缺失下非绿色快递包装问题

1.材料不统一。快递包装不同于一般的包装,它主要从商品的安全性考虑,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主要选择结实、防湿等材料,没有充分考虑材料的可降解性。由于法律的缺失,导致快递包装材料存在不统一现象;加上一些快递企业和电商,为了降低快递成本,大量使用劣质材料,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2.包装过度化。一些商家、快递企业为了保险起见,降低运输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商品损坏问题,除了选择结实、防潮材料外,一个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反复的包装方法。这就导致包装过程中过度包装现象的大量存在。相关法律的缺失,对包装过程的具体操作缺乏强制性规定,导致包装乱象丛生,随意性很大。

3.循环利用低。快递包装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包装材料,尽管一些商家、快递企业已经意识到快递包装的可循环性,但是由于包装循环技术不成熟,以及相关的操作程序复杂,加大了循环再利用的成本,包装循环利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循环利用得不到实质性的落实,快递包装随意丢弃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法律缺失下非绿色快递包装危害

1.严重污染环境。目前,快递包装过程中,基于结实、防湿性能需求,一些商家大量采用塑料袋、胶带等,加上一些商家、快递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材料选择上,主要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而不重视材料的环保性,这就导致非绿色快递包装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上一部分消费者环保意识差,进一步加剧了环境保护严峻性。

2.加大能源消耗。非绿色快递包装为了牢固和防湿的需要,采用过度化的包装方式,这种包装方式导致的直接的后果是加大能源消耗,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再加上非绿色快递包装缺乏可循环使用的意识,快递包装得不到二次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消耗问题,严重的可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快遞包装绿色化法律问题解决意义

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问题解决,将会产生连锁的效应,对于环境当前环保问题、资源消耗问题、法制体系完善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降低环境污染和能耗问题

由于法律的不完善,非绿色快递包装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高能源消耗问题。快递绿色包装绿色化法律的完善,将对快递包装做出明确的规定,从快递包装生产环节,到包装的循环利用,都将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促使企业利用环保的包装材料,规范商家和快递企业包装行为,避免快递过度包装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包装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真正促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进程。

(二)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

社会在发展,新的时代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法律加以约束和引导。当前,快递绿色化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快递行业发展、电商发展必然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的出台,将弥补当前我国法律在绿色快递、绿色包装等方面法律的空白,从而引导我国企业和社会经济法制化发展。

(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具有协同性。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问题的解决,将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促进快递业的可持续发展。快递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顺应当前生态经济发展诉求,这样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其次,促进电商发展。电商的发展,需要具有长远眼光,只有解决好快递包装绿色化问题,才能实现电商可持续发展;再其次,推进我国产业发展健康发展。在全球生态发展大环境下,我国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法律引领,完善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将引发产业链各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依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困境与建议

依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面对困境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推动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进程。

(一)依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困境

1.快递包装绿色化专门立法缺失。我国针对快递包装绿色化的专门的立法缺失,主要以单行法的形式存在,或者在既有的一些法律中涉及到,例如《环境保护法》。这样就导致针对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缺乏应有的效应,强制力不够,从惩罚的力度来看,也缺乏应有的力度,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缺乏应有的指导效应;从立法的层次来看,级别相对较低,主要是地方性文件和规定,不具备法律强制性效应,因此难以较好地促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发展。

2.绿色包装环保法制意识不强。目前,尽管我国专门针对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缺失,但对快递包装绿色化的法律或者文件还是较为常见。然而在快递包装过程中,不少企业、商家对绿色快递包装环保法制意识不强,法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更需要社会成员、企业等,强化法制意识,这是依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的关键。由于人们法制意识的弱化,没有充分意识到快递绿色包装和违法的严重后果,从而大大削弱了法律适用的效果,只有有效提高人们快递包装法制意识,才能确保立法效果的实现。

3.快递包装绿色标准不统一。目前,包装标准存在混乱现象,形成了国标、行标、地标和企业标准长期共存的现象,多种标准共存的结果是造成标准冲突。从专业性视角分析,还没有出台针对快递包装绿色标准,主要是借鉴既有的包装标准,这不仅造成不同标准之间的冲突性,而且标准之间也存在重叠现象,对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4.快递包装再循环缺乏法律依据。快递包装再循环利用层面,从既有的法律和条例、文件来看,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快递包装绿色化推进过程中,企业参与和不参与包装再循环使用,既不会对企业带来好处,也没有相应的规定要求企业参与再循环、再利用;加上再循环程序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等,产生的实际经济效应并不明显,因此企业主动参与意识薄弱。

四、依法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的建议

基于当前快递包装绿色化推进的意义,以及立法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立法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使快递包装绿色化走向法制化道路。

(一)建立专门的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

针对当前快递包装带来的突出问题,需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出台针对快递包装绿色化专门法律。法律建设的重点在于要围绕当前快递包装绿色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法律的可操作性,明确快递包装相关主体,规定各个主体在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中的权利、义务,包括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尤其要针对不同主体的责任,落实相应的惩罚机制,从而使快递包装的具体行为能够得到较好的约束;除了主体环节,还要聚焦快递包装相应的程序,针对各个链条明确责任,使各种行为做到有法可依。

(二)依法制定快递包装绿色化标准

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首先要建立起相对统一的标准,而标准的制定必须要坚持依法制定。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采用法律授权的方式,委托权威的部门制定相关的条例、政策等,例如邮政部门就具有独特的优势。标准的制定,既要具有前瞻性,充分参考、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针对中国电商发展的实际以及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要求,使标准做到清晰,内容明确。标准的制定,要落实监管权,使得相关法律能够得到落实,提高执行力。

(三)出台激励性绿色包装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的动力来自于经济效应。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企业参与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除了履行义务外,另一个重要的诱发力是经济效应。这不仅是由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内动力决定的,也是由快递包装绿色化需要成本支出所决定。因此,从上述原因综合分析,不能单单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效应,还要从企业本身考虑,避免引起企业对抗情绪和行为的出现。出台激励性绿色包装法律制度是一个有效的举措,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可以针对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出台带有引导性或者激励性的法律制度,制度的制定要落实到细则层面,例如利用税收、政策杠杆作用。此外,还可以借助标志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等,间接地对企业进行激励,从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

(四)依法建立快递包装绿色再循环体系

回收再循环是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基于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诉求,依法建立起快递包装绿色再循环体系,这在国际上是有例可借鉴的,德國就围绕快递包装再循环出台了强制性制度。再循环体系下,要明确各责任主体,包括生产商、销售商以及快递企业、消费者等。通过强制性再循环机制的出台,建立起良好的快递包装绿色化再利用、再循环体系。

总之,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律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法律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导致的问题已经敲响警钟。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不仅仅要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还要重视加强社会成员法制化意识,能够依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进程,建立起良好的法制秩序,提高社会成员、各主体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从而加速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法制化进程。[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般课题“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业绿色包装发展策略研究”(2018SJA2017),主持人:陈勤飞]

(作者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依法电商意识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