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自贸区背景下推进两岸金融组织合作的思考

2020-11-28颜思琳

现代企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台资片区福建

颜思琳

经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贸区成为第二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台湾隔着一条海峡之距的福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阵地。回顾两岸交往的历史,早在改革开放后经贸往来便日益密切且迅速发展,相比较之下组织间合作的起步与发展就稍逊风骚。由此可见,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对于推动两岸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化两岸金融行业改革意义非凡。但是,福建自贸区在挂牌的两年多以来,虽然在机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效,但还必须关注“一区三片”发展不平衡、信息不对称、金融开放程度较低、法律法规不一等自贸区建设过程当中的难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推进在福建自贸区背景下两岸金融组织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本文将通过剖析福建自贸区下两岸金融组织合作的困难和问题,探讨进一步提升两岸金融开放实效、加快实现福建自贸区政策预期的对策。

一、福建自贸区对台优势

1.区位优势。福建省临近海洋,海运交通便利,并且与台湾仅有着一条台湾海峡的距离,对于台湾,还拥有着“五缘优势”——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不仅台湾金门与福建厦门市直线距离仅有10公里左右,福建平潭县更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县,由此可见,作为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的福建,在地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13年,福建自贸区挂牌成立,旨在建立投资便利、创新驱动、监管高效、服务健全、法制规范的基于自贸区平台的区域经济。福建自贸区分为“一区三片”——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平潭片区,每个区域根据各自地理位置特点与优势资源制订具有其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努力做出各自优美卓越的新篇章。厦门片区作为经济特区,凭借其自身较为发达的金融业,在三个片区中作为金融中心起主导作用;平潭片区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主打人员往来的便利通行,在片区内率先引入征信系统,滿足区内企业的融资需求;福州片区作为福建省会城市,主要侧重于政策方面的先行先试,大力吸引台资银行入驻福建。

2.政策优势。2015年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专门针对于福建自贸区的30条政策措施,涵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拓展金融服务、深化两岸金融合作以及完善金融监管等方面。更为符合与体现福建特色,提出进一步加强福建自贸区在两岸金融监管、货币清算、金融等方便的创新性合作。2015年,中央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支持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直接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布局。“一带一路”不仅带动拓宽了两岸金融组织的合作空间,更使得福建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伙伴的合作联系加强,创造区域经济的新成就。

二、福建自贸区两岸部门合作的困难和问题

1.“一区三片”的格局难以达成平衡。福建自贸区的格局为“一区三片”——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平潭片区,但三个片区在空间范围、跨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三个片区对于两岸合作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在资源的协同管理上都无法达成平衡或一致,在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管理困难。并且相对于福州片区和厦门片区来说,平潭片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福建自贸区内的经济举措与政策规制都无法达成兼顾,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使片区间的经济增速与增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此情况下可供参考与借鉴的经验较少,需要花费更大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考察与研究“一区三片”的平衡问题,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改革措施,使得三个片区的对台优势能保持在同一个标准线上,共促进三个片区齐头并进。

2.两岸金融合作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信息时代,数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所蕴含的价值无法估量。但目前,两岸交流合作当中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充足、无法共享征信信息的问题。由于两岸存在的政治问题影响着两岸的信息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多个层面,使得大陆央行与台湾“央行”无法尚未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因此两岸无法根据货币流通数量与流通方向调整政策,并且由于政策协调无法达成一致的问题,使得两岸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与工作人员交流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使得两岸银行无法根据台资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对应的融资。并且,现处于大陆的台资企业多数有种规模较小、透明度较小、制度不够健全等缺点,企业信用度较差、并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大陆商业银行也无法充分通过台资企业的在台信用积累或背景资料等重要信息,对台资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

3.两岸金融行业开放程度不对等。一般来说,相互开放金融市场的两个经济体应该遵循对等的原则,即双方经济体的金融机构应该以对等的待遇与竞争这一前提条件进入对方的金融市场并开展金融业务。但是两岸金融合作却仍然呈现了不对等的状态。因为台湾当局担心如果采取两岸相对等的开放状态,会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台湾的金融市场和企业而无法保护岛内的经济产业,所以台湾对大陆的开放力度小于大陆对台湾的开放力度。故在两岸金融合作当中,台湾当局往往要求大陆采取单方面的开放措施,但是台湾岛内的开放却设置了标准较高的政策壁垒与审批限制力度。

三、推进福建自贸区两岸金融合作对策

1.加强福建自贸区内的联动建设,推进三个片区协调发展。要解决福建自贸区“一区三片”格局不平衡的问题,首先就要做到三个片区协同发展、联动建设,互联互通,共同挖掘政策红利,推动福建自贸区的整合提升。其次要做到三个片区加强在运输、旅游、商贸、制造、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共享,共同发展与汇聚新业态,做到共同协作、互利共赢、取长补短,促进福建自贸区整体协调发展。接着需要三个片区相互借鉴与分享成功的经验,激发福建自贸区内的联动效益,共同分享改革的大好成果,进一步推进中国法制、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实现“辐射全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努力做到“即使自贸区的建立范围无法包含全省,但其产生的规模效应可以全方位覆盖全省”。再其次需要加强三个片区的对台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实施,积极对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进一步推进台湾地区的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

2.加强两岸征信合作,消除信息不对称。由于两岸金融信息存在不对称的问题,使得大陆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台资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且,大多数台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在某些台资企业信用担保能力低的情况下,大陆商业银行不仅无法通过严格的信贷审查程序,更无法承担高额的监督费用成本,因此这些台资企业很难在大陆取得商业银行的信贷。为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台资银行的被动局面,可由台湾有一定实力地位的金融机构或闽台合资担保公司为台资企业提供背景信息与信用资料,或者可由两岸银行业协会代理成立两岸征信中介机构,并且在自贸区内全面引入台湾地区信用报告查询系统,允许台湾同胞或台湾企业利用自己的在台信用积累提升在大陆的信用度,提高大陆银行审贷效率,拓展台胞或臺商的授信业务,为台资台企在大陆的进驻提供更强的经济支持,来解决由于两岸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征信难问题。

3.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开拓两岸特色金融业务。面对两岸金融开放程度不对等的情况,大陆方面可进一步放宽台湾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并按照国民待遇对其进行监管,在跨境结算、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比如,允许台湾金融机构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可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同时,应结合福州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厦门片区建设两岸金融创新示范区与平潭片区先行先试建设两岸全面金融合作的定位特点,拓展跨海峡人民币清算业务,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台湾的发展,并且加快建设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发展互联网金融,提高资金的高效配置,促进两岸产业链的有效整合。推动“闽台自贸区产业合作联盟”的发展,完善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由经济贸易区的产业对接合作共识。

四、结束语

福建自贸区以特有的地理优势与历史渊源,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己任,促进两岸各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有效配置,使得市场达到深度融合,使得两岸的企业有更大更广更高的发展空间,努力成为21世纪“一带一路”的新高地。从福建自贸区对外角度来看,其外接东南亚国家联盟,拓宽我国在东南亚市场上的发展路线;从对台角度来看,其深化两岸经济贸易合作,积极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从对内角度来看,其加快福建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并积极推进福建经济开放程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强福建监管体系,促进福建省经济繁荣发展。福建自贸区不仅使得两岸经济达到双赢,更为两岸关系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强台胞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台资片区福建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上海联新:台资的连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