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2020-11-28张俏武
张俏武
摘 要:近年来,微课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热起来的教学模式,受到广众师生的欢迎,成为目前教学经验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但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地区和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尚未明白其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微课教学实践面临多种问题,形式化、边缘化的问题普遍突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教学的质量均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高中数学为基础,探讨分析在微课基础上高中数学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微课教学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微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也呈现着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取得可观的成就,对学生的成长,教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价值[1]。但是纵观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发现,虽然微课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就,在教学中也越来越被师生重视,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师生对微课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未正视微课教学的优势、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许多问题。
一、微课教学现状和问题
(一)微课认识不足的问题
部分地区对微课认识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不仅对微课的上课内容、对微课的目的,也对微课的授课方式、微课和学生的关系、微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位置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微课认识不足,这直接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无法正确地运用微课教学方法,也就无法发挥微课教学的功用,认为微课就是在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一些教学视频,而也实际上只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无法起到微课教学本来该起到的效果,进而恶性循环,导致教师无法正视微课的作用,轻视其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不重视其运用,逐渐边缘化、形式化微课教学[2]。
(二)微课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微课教学设计科学性、合理性缺失的问题也是目前微课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设计微课课程时并未根据学生的需求,也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其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无法将微课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无法充分地发挥微课的效果,使得最终的微课教学成果大打折扣,影响微课教学质量和评价。
二、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实际的微课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对微课教学的质量评价,还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学成果均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给予高中数学微课教学以适当的调整和规范[3]。
(一)明确微课教学的具体内容
微课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和实际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而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微课教学的内容选择在微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性作用。要提高微课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和发展,就必须做好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的选择。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根据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的选题方向,保证教学的内容能和教材的内容及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保证选题的内容和题目能符合学生的教学需求,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促进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如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教学时,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关的微课课程。在整体性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4]。
(二)利用微课创设生动的情境
微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的形式,为传统课程引入更为灵活生动的教学,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成果。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立足点,让微课作为教学的载体,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空间四边形时,教师在利用黑板进行绘图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实际的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空间四边形,并将角、线等相关知识点引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三、结束语
目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还存在着对微课认识不足、认识片面化、微课教学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对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教师充分地认识微课教学,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相关内容调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宏亮. 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新智慧,2019,21(28):10-10.
[2]张梅. 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文理导航,2019,16(05):9-10.
[3]吕游.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 文渊(中学版),2019,16(07):617.
[4]蒋绘兰.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7(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