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应用,提升素养

2020-11-28郑军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1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科学生活

郑军艳

摘  要:本文针对日常教学中科学应用意识培养的薄弱环节,提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实践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科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逐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科学;应用意识;生活

一、科学应用意识

1.科学应用意识是指通过《科学》学习,形成一种科学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2.初中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认识到大量的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是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当面对新的科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二、学生科学应用意识薄弱的原因

1.教材局限性

课改的推进与教材的改变,注重了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了科学知识的应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材编制时间等原因,一些新鲜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资源在科学教材上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应用。

2.教师的观念

初中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生活经验有限、掌握知识肤浅,所以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许多教师认为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将课本的知识点讲到位、讲清晰就已经很不错了。加上升学的压力,考试时都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就达到目的了,用宝贵的教学时间谈应用就是浪费,从而使得教学呈现功利化。

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学中要把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科学问题源于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切实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习科学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三、学生科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1.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素材的挖掘

教师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让其观察、收集信息,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真正吸引学生,并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逐步消除很多学生学科学“乏味”“难懂”的困境。

例如:《磁生电》的教学时,学生对“电生磁”和电动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直接设问引入:电可以“生磁”,磁能不能“生电”呢?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被动的。在本课教学时,我把对电动玩具车的发现呈现给学生。

师:你对玩具汽车感兴趣吗?

生:非常感兴趣!

(我就把玩具车开动起来,玩具车运动起来,前面的小灯泡会发光)

师:为什么车会动,灯会亮?

生:有电动机,有电。因为有干电池呀!

师:如果我把电池卸下呢?

生:车不會动,灯不会亮!

(我卸下电池后,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将玩具车在桌面上用力推了一下,灯泡居然也发光了)

生1:咦!怎么会这样呢?

生2:哦!我知道,我知道!可能里面产生了电!

… …

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思维瞬间被激活,整节课沿着学生对问题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发现逐步推进和达成。

2.教学应有机地渗透科学应用

(1)教学引入时

例如:在学习《指南针为什么会指方向》时,由于学生对磁现象有所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相对比较立体的认识,直接抛出课题根本不会吸引学生,于是我呈现了一幅“收废品的三轮车”。师:学习科学,观察很重要,思考更重要。这是一辆普通的三轮车,我却对它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呢?

生:跟别的车不同的是它的中部靠近地面有一横杆。

师:你认为是什么做的?有何作用?

(学生议论纷纷)

生:可能是磁铁吧……

师:据说因为有了这装置让老伯的收获颇丰,经常能捡到小铁片、易拉罐、矿泉水瓶,有时还有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甚至还有金戒指呢。

(学生当时充满疑惑)

师:你们认为这些话的可信吗?如何去验证?

生:通过实验。

(将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发到各小组,学生的学习兴致非常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中的起点,是新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取材于生活中的素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觉的应用意识。

(2)巩固提高时

例如:在学习了“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之后,规律的记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简单的记忆的结果不是学习科学的目的。如何让所学的知识能在真实环境中体现出来呢?我在介绍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有关背景后,问学生:如果你是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列车“浮”起来?你能否用简图来向同学们介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大部分学生马上答出,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过一会儿,有个别学生说:用异名磁极也可以吧。学生的注意力又马上集中起来,在纸上不断地画着。

应用教学能让学生经历自主“用科学”的过程,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鼓励学生自觉地学以致用,巩固应用意识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体验过的知识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运用。通过长期的有目的的引导后,我们班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浓、积极性高,科学应用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如一位学生对商场门口圣诞树上的小彩灯产生了兴趣,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彩灯的各个小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有几个小灯不亮了,但其它的小灯却照样发光。这让他非常疑惑。他带着这个问题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查了很多的资料,不仅知道这种彩灯的接法,还了解到根据不同需要而采用的更多接法,像家里的LED灯带、广告牌上会“流动”的彩灯等。

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科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能使学生更熟练,更透彻地掌握知识,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建立,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应用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忠.李小牛.中学生化学新课程应用意识的培养.知识窗(教师版).2010.01.

[2] 郑青岳.科学知识运用100例.浙江教育出版社.

[3] 刘闯.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考试周刊2010.32.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科学生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漫生活?阅快乐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