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味文学的“新状元”

2020-11-28贺绍俊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叶广芩京味市井

贺绍俊

叶广芩的《状元媒》发表在2008年的《北京文学》上,当时就让我眼前一亮。

《状元媒》是一出传统的京剧剧目,叶广芩不仅将其拿来作为小说标题,而且还将其用到小说情节之中。初读这篇小说时就觉得这个构思顶有意思的,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叶广芩要以这样的构思写一系列的小说。《状元媒》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就有《大登殿》《三岔口》《逍遥津》《凤还巢》等十余篇在各家文学刊物上登出来,叶广芩又将这些小说汇集成册,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仍叫《状元媒》,这本书的出版页注明了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而发在《北京文学》上的中篇小说《状元媒》只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一章。《状元媒》这本书以长篇小说的体量,充分展示了叶广芩对于京味文学风格的突破和拓展。该书出版后即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的称号,并获得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的提名。从200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状元媒》,到2012年长篇小说《状元媒》出版,前后经历了四年,可以说这是一位作家不断酝酿、不断耕耘的艺术化过程,因此《状元媒》这本书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文学界的公认。在这一背景下,《北京文学》重新发表12年前首次刊登的中篇小说《状元媒》,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仍然有一种惊喜之感。当然这一次的惊喜与我12年前首次读这篇小说时的惊喜是不一样的,12年前的惊喜是由叶广芩小说的新颖带来的,而这一次的惊喜则是我发现了叶广芩早在这篇小说中就暗藏着自己的雄心大略。实际上,当她写中篇小说《状元媒》时,心里就已经勾画出了长篇小说《状元媒》的蓝图。因此这一次重读,我饶有兴趣地从中寻找这一蓝图的草蛇灰线。首先当然是结构,叶广芩采用了一种特别的结构,由一出传统京剧经典为引子,牵出一个独特的人物,一篇小说就是讲述一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比如《状元媒》虽说做状元媒的主人是状元刘春霖,虽说成婚应该是夫妻两人,但叶广芩重点还是在讲母亲的故事。又比如,小说中一些人物后来都成为了另外一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叶广芩为他们后来的出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比如母亲的弟弟就成为《大登殿》的主角,在《状元媒》里这个弟弟自命为是姐姐的保护人,这不过是铺垫。于是在《大登殿》里叶广芩就专门写弟弟要为姐姐争名分,带着姐姐去天津找刘状元兴师问罪,得知姐姐才是真正的明媒正娶后,他才放下心来,觉得姐姐的地位有了保障,也算是“大登殿”了。另外,又如父亲的好友王国甫,在《三击掌》里以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出现;七舅爷则在《逍遥津》里,被叶广芩塑造成一个家道没落却贵族心态不改的八旗子弟形象。

但最重要的伏笔还是对京味文学风格的突破和拓展。老舍是京味文学的领衔作家,他奠定了京味文学的风格特征,从老舍到后来的刘绍棠、邓友梅等作家的创作来看,大致上可以说,京味文学的风格是以四合院的市井文化为主料而酿造出来的。叶广芩对这种京味应该说相当熟悉,但她并非重复这种京味,她在京味中掺进了新的“作料”——皇城帝都的贵族文化。因为叶广芩不僅熟悉四合院里的市井生活,也熟悉峻宇高墙内皇亲国戚的生活,但她写的不是沉湎于锦衣玉食、香车宝马的富贵生活中的皇亲国戚,而是失去权势和地位、沦落为普通人的皇亲国戚。《状元媒》中的人物大多是在这个风云巨变时代下历经沧桑的满清贵族的后代们,他们不得不从过去的深宅大院里走出来,在四合院甚至大杂院里寻觅一块落脚地,学会过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这些失势的皇亲贵族的身上还遗留着皇亲贵族的气质,我们在读叶广芩的长篇小说《状元媒》时,明显感到她笔下的京味还透着以满族文化为基础的皇亲贵族气质。而叶广芩着重要表达的是,过去,皇亲贵族气质关闭在雕梁画栋的深门大院内,随着清帝国的倒塌,这种皇亲贵族气质弥漫到市井文化之中。因此这类人物的故事,也印证了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巨变。京味文学在1990年代之后处于停滞的状态,人们更青睐充满现代性的新北京,觉得京味风格有些陈旧了。但《状元媒》以一种典雅的京味风格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感觉出京味文学的新意来。从这个角度说,《状元媒》应该是京味文学的“新状元”。

在《状元媒》中篇小说中,叶广芩就为典雅的京味风格这一艺术追求定下了基调。她用了一个巧妙的构思,让皇亲贵族文化与四合院的市井文化碰撞起来。刘春霖这个中国最后一位状元要做的媒是将来自穷门小户的“我母亲”盘儿与出身天皇贵胄之家的“我父亲”结为夫妻。一个是目不识丁却充满着民间智慧的市井文化,一个是满腹经纶却对市井日常相当隔膜的精英文化。正是这种构思便让京味掺进了皇亲贵族文化。但京味的主体仍然是市井文化,这就决定了《状元媒》的叙述重点是盘儿在南营房的故事,这里多半是“贫穷市民的酸涩故事”。这些酸涩故事有着鲜明的京味风格,这些故事直指底层世俗生活,但叶广芩的叙述语言却带有一种典雅和精致,这正是她在京味风格上的突破点。小说的内容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小说虽然是由状元做媒引出的,但情节主干却是母亲盘儿带着弟弟艰难求生以及与南营房众乡邻的交往。那么,由状元做媒的这桩婚事到底是一桩美满的婚姻,还是一桩失败的婚姻呢?按我们平时读小说的经验,肯定会觉得这样一桩缺乏恋爱基础的婚姻只能是失败的,甚至更会把同情心放在盘儿这一边。小说中母亲的女儿也有这样的疑惑,认为这桩婚姻本身就不和谐,她带着这一疑惑询问母亲,但母亲的回答是“真的很好”。女儿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从父母完满的婚姻结局,我体会了‘恩爱的含义,‘恩在先,是责任和义务;‘爱在后,是基础和铺垫。”显然,状元做媒的这桩婚姻后来发生了很多故事,父母俩是两个非常值得深入剖析的人物。这一切叶广芩只是在中篇小说埋下伏笔,留待后面的小说去展开。当然中篇小说《状元媒》重点还是写母亲盘儿,叶广芩精心塑造了一位有主见、识大体、心善良的贫苦家出身的女子形象。盘儿与南营房有着密切关系,不仅因为她自小就在这儿长大,而且还因为是南营房给她涂上了一层沉稳的文化底色,这层文化底色体现了民间性和传统性。南营房在皇城是一个低贱的地域,但居住在这里的人尽管出身低贱却心不低贱。他们也许羡慕富贵生活,但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尊严。盘儿被一位皇家出身的达官贵人看上,做媒的还是一个状元,盘儿和她的弟弟都明白这是高攀了,但他们并没有因为高攀就自我矮化和卑微起来。弟弟在为姐姐作主时,毫不犹豫地提出要让媒人刘状元亲自上门来提亲。允诺了这门亲事后弟弟又提出了男方要穿洋装而女方这边则“要坐花轿,要凤冠霞帔”。盘儿捍卫自己尊严的行为更为刚烈,从她开始坚决不上轿到洞房花烛夜里狠狠咬了新郎一口,都充分表现出一个贫穷女子的心境,哪怕是高攀也不能让自己的尊严和真心受到伤害。捍卫人的尊严是中篇小说《状元媒》的主题之一,叶广芩也将这一主题一直延伸到接下来的写作中,她特别赞赏那些处于危难或卑贱之中的人不畏权贵、不受诱惑,为捍卫自己的尊严所作的哪怕很细微的一个举动。

责任编辑  吴晓辉

猜你喜欢

叶广芩京味市井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市井繁华桃花坞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