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课打开综合实践活动的新空间

2020-11-28陈青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

陈青

[摘 要]微课资源具备时间短、内容精、易操作、易传播等优势,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式有很多契合的地方,适合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当中。从先学后导、化难为易、直观展示、搭建平台等四个方面,对微课资源在小学实践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微课;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89-02

微课教学是围绕着某一教学主题、重难点、问题进行的简短而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微视频,但不等同于传统视频教学,还包含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诸多方面。将微课教学融入小学实践课堂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空间,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教学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先学后导,激活课堂体验

微课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开题的导学环节,借助微课引导学生挖掘活动主题,明确活动思路和方向,感受主题活动的意义所在。这要求教师选择的微课要与活动主题密切相关,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最好能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以已有认知为切入点,主动参与到主题活动的探究当中。

例如,“垃圾分类”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教师组织“调查生活中垃圾分类情况”的实践活动时,链接了央视播放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的视频短片,短片中用不同颜色的颜料代表不同的垃圾种类,无序地将这些颜料混合在一起,意味着“浪费”和“污染”,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是一片漆黑的混沌;将其有序分开,则意味着“节约”和“环保”,带来的是蓝天白云和彩虹。视频简单易懂,视觉冲击力较强,学生看得非常投入,看后都结合自己生活情况,提出了各种有关垃圾分类的问题。教师通过简短的微视频展示,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感受到垃圾分类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激活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调查活动中。在此基础上,还有效引发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现状的反思,使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在垃圾分类中做得不足之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化难为易,突破思维难点

微课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能够集中说明和讲解一个问题,教师可围绕学生存疑的重难点知识,引入或设计微课教学,为学生的知识理解提供必要的支撑点,帮助学生一步步突破理解过程中的思维难点,准确建构所学知识。

例如,在开展“奇妙的电”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先通过“摩擦起电”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电的存在。之后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电的存在,也明白物体会带正电荷和负电荷,但对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还是存在很多疑惑之处。为此,教师搜集并引入了一个微视频,视频中用动画的表现形式,为学生详细讲解了带电云的产生过程、带正电的云和带负电的云如何在天空中相遇、碰撞,产生闪电的。有些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会提出了一些不能理解的小问题,教师会及时暂停视频,先为学生一一解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的活动反馈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发现学生思维存疑点后,及时搜集了相应的微视频引入课堂中,用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为学生答疑解惑,相比于语言讲解或画图讲解的形式,更能增强学生感官体验,为学生揭示雷电现象形成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全面的认识雷电现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教学效果。

三、直观展示,规范活动行为

以往的课堂演示時,受限于时空条件,总会有部分距离教师演示区域较远的学生无法准确观察到教师的操作步骤和演示现象,限制和影响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际效果。而微课教学的有效利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仅可以将整个操作过程近距离拍摄下来,还能借助视频处理技术,对需要注意的操作和现象进行标注、放大。讲到一些操作难点时,教师还能通过慢放、暂停进一步强调,让每个学生都看得清楚每个操作细节,规范学生操作行为。

例如,组织“我爱航模”的主题活动时,航模组装的过程烦琐细碎,分为很多的步骤,还需要学生使用螺丝刀、美工刀等各种工具,对于生活经验较为欠缺的小学生来说,整个操作过程存在不小的难度。为此,教师事先近景录制了航模制作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以慢速播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具体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遇到细小的螺丝刀如何拧紧、线圈如何缠绕、如何安全使用美工刀等重要问题时,教师会适时暂停作重点强调,并用实物再次操作演示一遍。教师立足实际教学内容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限的学习特点,针对活动中的动手操作环节录制了微视频,并在慢速播放、语言讲解、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的配合下,为学生明确操作过程的各个细节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对整个操作步骤和各个环节的操作细节形成初步认识,为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搭建平台,促进成果交流

成果展评课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课程类型之一。但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时间内,很难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而且有的活动小组得到的成果丰富多彩,靠语言或报告也无法完全展现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智慧。这时,教师可以活用微课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指导学生用手机将自己或小组的活动成果拍摄成5-8分钟的小视频,在视频中介绍学习成果,分享心得体会。既能提高课堂展评的效率和效果,也能让学生反复回味,提升学习成功的幸福感。

例如,在“零食知多少”的成果展评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将小组活动的研究成果拍成短视频,在课堂进行展示和评价。从学生呈交的视频成果来看,各个小组选择的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有的小组是从不同零食的味道开展活动的,在视频中扮演起美食博主,对各种零食的味道一一评价;有的小组走访调查了周围几家商店的零食情况,归纳总结了本校学生最爱吃和最不爱吃的零食种类;有的小组的研究对象只有一种零食,从产品介绍、营养成分、制作工艺、制作过程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由于“零食知多少”研究主题的开放性很强,学生选择的研究角度只要与“零食”有关便可,没有优劣之分。这种活用微课搭建平台的成果展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展示成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成果展评的参与度。学生提交的视频汇报过程都相对完整,小组的各个成员为了能够“出镜”,都在研究过程和视频制作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课堂展评效果比语言或报告的形式好很多。

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微课教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无论是主题探究课、方法指导课还是汇报复习课、成果展评课,都可以借助微课教学进行演绎。教师要深入探索微课教学的内涵,积极将微课资源引入综合实践课堂中来,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创设一些微课视频,以便更好地利用当地教育资源、适应实际教学情况,打造高效化的综合实践教学课堂。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微课课堂教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