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导入问题设计策略

2020-11-28方华春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问题设计导入

方华春

[摘 要]语篇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语篇教学导入环节采用提问的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六年级语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整体性设问、衔接性设问、联系生活经验设问等策略进行导入,提高导入环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问题设计;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38-02

李如密在《教学艺术论》中谈到“导课环节”为“导课艺术”,教师要“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问题要一锤就敲在语篇文本内容上,开篇一问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地抓在语篇整体的理解上,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导入问题设计存在低效现象,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与语篇的主题和背景不相符、忽略语篇内容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忽视语篇导入前的整体语境以及语篇隐含的文化因素等,从而导致学生对语篇文本的理解不透、感悟不深,影响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感知。通过对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导入问题设计的实践和研究,笔者总结出问题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整体性设问,抓准语篇内容主旨

整体语言教学观要求把语言作为整体来教学,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有整体教材观,在解读文本时从教材整体、模块整体、单元整体入手,充分挖掘教材,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进而在语篇教学导入中提出有效的问题。

1.教材整体设问,聚焦教材内容

语篇教学离不开文本内容,文本内容离不开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解读教材内容、解读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本解读的准度、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语篇教学的有效性。从教材上来看,高年级的英语语篇内容整体性更强,话题更集中。如五年级整册教材整体上以Lingling,Amy和Sam在英国的见闻为大背景,所以在涉及的每个模块教学中,都以Lingling,Amy 和Sam的生活、学习背景为突破点;六年级教材背景是大明到美国看望自己的表哥Simom,所以部分模块的课文内容是Daming在美国的经历,以及对美国的情况和美国生活的了解。有了这样的突破口,在语篇教学时,教师可紧扣这一大背景进行导入。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模块的第一单元《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中,Lingling 随Sam 和Amy来到了英国,Sam ,Amy 带着Lingling 开启了英国之旅。结合文本语境“Lingling is in London with Sam and Amy”,教师可以直接提出“Where did they go? Who did they meet? What did they do?”三个关键性问题导入语篇,这样的问题紧扣话题,使导入清晰明了。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一模块的第一单元,Daming开启了他的美国之旅。课文情境是Daming给Simon带了明信片,谈论长城,感叹长城的宏伟,同时谈及New York和Beijing的特点。这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描述一个景点或一个城市的特征。基于话题背景,在语篇导入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presents did Daming take to Simon ?How are these postcards?What are the postcards about?”。这样教学紧扣Daming带的礼物切入语篇话题,围绕长城的明信片谈论景点的特点,同时为介绍第二个模块第二单元中的中国名胜古迹做好铺垫。

2.模块整体设问,聚焦话题内容

从教材话题内容上来看,大部分模块涉及同一个话题,为凸显模块的整体性、整合性,在导入语篇话题时,教师可根据模块话题,结合单元文本,巧设问题。如外研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模块谈论的话题是兴趣爱好。在第一单元中,授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Simon 和Daming谈话的课文插图,通过问题“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引出“hobby”,接着提问“What is Siomons hobby?”,切入主语篇教学。第二单元继续聚焦兴趣爱好的话题,在语篇导入时,教师可通过以旧联新、搭桥铺路的方式进行设问,紧扣话题内容,反复重现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回顾性问题“What is Simons hobby?”,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运用,接着提出问题“What Sams/Amys hobby?”, 让学生进行前语篇的学习,然后继续设问“What is Sues /Jacks/Taotaos / Xiaoxues hobby? ”,引入主语篇文本阅读。这样的问题设计,对模块中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文本学习内容进行了无缝连接。

3.单元整体设问,聚焦文本内容

外研版教材大多围绕某一主题编排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前语篇活动、主语篇内容,即每一个单元的活动1和活动2的内容。在大部分单元文本教材中,前语篇与主语篇的內容紧扣话题主线,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问题时要思考如何从文本整体上进行提问,使两部分活动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单元文本的整体教学。如五年级下册第三模块的第一单元谈论的是一日三餐的话题,前语篇通过一个chant来呈现Daming 和Sam晚餐所吃的食物,主语篇中Daming 收到Lingling的Email,邮件中Lingling讲述她在英国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通过Fanfan和Daming的对话呈现文本内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紧密关联,因此教师可以谈论自己昨天晚餐所吃的食物:“I had rice,meat,soup for dinner yesterday.”接着,教师询问学生:“What did you have for dinner yesterday?”然后,教师通过设问“What did Daming and Sam have for dinner ?”导入到活动1的教学,最后设问“What did Lingling have for dinner yesterday?”,导入主语篇的教学。这样的导入提问紧扣主题,自然衔接,更有效地切入文本的教学。

二、衔接性设问,凸显语篇教学逻辑性

外研版五、六年級英语教材,话题内容相对集中,话题整体性较强,大多数情况下每一个模块围绕一个话题呈现,有些内容前后两个模块之间紧密相关,有些内容则是跨模块之间有关联。因此,教师解读教材时要仔细研读,找到相关联的切入点设计语篇教学导入问题,关注话题或内容上的衔接性,使学生有逻辑地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十模块的第一单元《Where are you going ?》讲述了这样的内容:Daming准备出发去美国探访他的表哥Simon,出发前一个晚上Grandma打电话给Daming询问其出国的准备情况,Daming感到紧张,一脸惆怅;Grandma在电话中建议他出发前列一个清单,逐项确认携带的物品以及去机场的时间,最终Daming消除了紧张的心情,非常高兴。这一单元的内容,其实与前面第八模块的第一单元内容有密切联系。第八模块的第一单元讲述Daming打算去美国探望他的表哥Simon,考虑带什么礼物时征求了Fangfang的意见,是Daming 出行前的准备。因此,在第十模块设计语篇教学导入时,教师应考虑模块之间的衔接性,有逻辑地设问,旧知引新知,凸显语篇教学整体的逻辑性。主语篇导入设计如下:

T:(出示Daming 拿着行李箱准备出游的照片)Where is Daming going ?

S1:He is going to ...

S2:He is going to...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第八模块的内容)

T:Daming made a Chinese dragon kite.He will Take this kite to Simon. He is going to ....

S3:He is going to New York.

T:Yes,Daming is going to New York. What is Daming going to do ?

S4:He is going to visit his cousin Simon.

T:Oh,Daming is going to New York.How does he feel?Now Grandma and Daming are on the phone ,lets watch , listen and think how does Daming feel?

这样的导入设计,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清了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紧扣主语篇中Daming的心情“nervous”进行设问,抓住了文本的关键信息。

三、联系生活经验设问,拓展语篇运用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有可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学难度进行调控,确保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外研版五年级下册第九模块的第一单元《We laughed a lot》讲述的是Daming 收到Lingling 从英国寄来的信,信里介绍了Lingling上周去儿童剧院看戏的事儿。Lingling 说演员们有的女扮男装,有的男扮女装,他们讲了很多笑话,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在英国,儿童喜欢去剧院看儿童戏剧表演,而在中国,特别是县城、乡镇的孩子,极少有去剧院看儿童剧的经历,如果从儿童剧入手进行教学,学生比较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晚会表演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用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儿引出新知识,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在设计语篇教学导入时,笔者出示儿童节晚会现场的视频,播放集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节目,让学生回忆晚会场景,并提出问题“How was the show?How was my show?How was I on that show?”,引导学生用一般过去式谈论儿童节晚会的见闻感受。随后笔者小结,导入语篇教学:“We had a show,we saw a lot. We laughed a lot.”接着,笔者出示课文活动1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Amy,Sam,Lingling的表情,并提出问题“Why did they laugh ?”,让学生进行语篇阅读,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Amy/Sam/Lingling  laughed because...”,从而在主语篇导入中自然地进行设问导入。最后,笔者出示活动2的插图,提问:“Look at the two pictures,they laughed a lot too.Why did they laugh a lot?”这样引导学生进入主语篇的学习,并对主语篇进行预测,从联系生活设问到前语篇的问题导入,再到主语篇的导入,紧扣话题,围绕一条清晰的主线进行问题设计,衔接自然有效。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时尚、运动、健康、饮食、工作等。在语篇学习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谈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以便在语篇学习中能联系起来。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活动,才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激发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问题设计导入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精设计,巧提问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