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28闫千千刘雨情苗临溪
闫千千 刘雨情 苗临溪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相关学者的关注,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农业水平不断地提高,不仅能早日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的早日实现,也能够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对于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相关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解决途径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理念,到2017年正式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概念,再到现在经历了将近八年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进大家视野,在很多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在培育过程中仍然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进行了问卷调查,综合当前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进行了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的调查研究,主要了解当前农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大致了解程度,当前相关培育机构的漏洞,综合考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政策,试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方式。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的研究概述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研究
纵观已有的文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部分学者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主要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培育的主体,如马宽斌、黄丽丽(2020)详细阐释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其职业性、终身性、时代性的特征。还有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探析越也到众多学者关注,如怀鹭鹭(2020)提出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新型职型农民培育上的应用。很多学者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各种热点相结合,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等。且众多学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在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部分在寻求解决途径时大部分集中于整体的政策框架以及体系的建立,对于体系架构内的细节关注较少。且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理论如何在实际培育中的进行贯彻关注较少。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切实寻求到培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导致的原因,寻求现有理论结合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联系
乡村振兴戰略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而农民更是其中的主体,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尽管看上去人数众多,但我国农村面积广,数量大,所以仍然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大量优质的资源人才都涌向城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差,积极发展落后。但目前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已是趋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改善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改革之下凸显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却不是农业强国。农业是国家之本,改善当前的农业架构势在必行。农民是农业的建设主体,要从根本解决农民的困境,就是让农民,有盼头,有事做,有钱挣。在这方面,我们的国家在努力,但是现状堪忧,因为没有系统的参考案例,所以一切都在摸索。所以,我们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平台的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前景广阔,政府渴望改革,农民渴望富裕,专业人士希望知识可以有用武之处,落实实践,众人拾柴火焰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带来的农业成果必将大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50份,且均为有效问卷,调研人群主要包括三种人员: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的组织人员与参加人员,普通农户。其中问卷发放人员构成情况如下
选取指标主要包括:年龄、种植规模、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了解程度以及日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感兴趣的相关课程等等。调研结果如下
由图1和图2可知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年龄主要停留在中老年,中年人是主要力量,但是在青年人阶段出现了断层,大部分青年人不愿从事农业劳作,主要是不愿从事基础农业劳作,或者说是不擅长农业劳作要领,对农业劳作并不了解。农业种植规模较小,大部分依然属于家庭劳作,目前很难实现大规模种植。农产品的种植品种较为多样化,这意味着做到针对性培训其实很复杂。
分析图3和图4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不太了解,但是有少部分农民对这些较为关注,也渴望得到关注和培养,但是身边缺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机构,往往求助无门。当前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对农业生产实操能基本掌握,但对一些理论知识了解较少,面对一些突发性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生产方法比较模板,创新意识较差。
分析图5和图6可知参加培训的农民对于跟随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抱有很大兴趣,但是在培训机构培训的课程中所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很少,不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大部分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从事时间较长,掌握一定的农业技能,农业技能和生产经验主要来自于长辈教导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但是也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不善于去利用网络和书籍去寻找方法,理论难以和实践相配合。
由上图得到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生产技术不成熟、农产品缺乏市场等,而且现存的培育机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设施较差,培育质量低,得不到良好的成果,同时也会挫败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
(一)师资和资金的欠缺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后劲不足
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和政策尚未形成健全的机制,各种师资力量、资金投入、实验设施、培训基地、成果检验等一系列环节均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牢固的闭环。负责对其进行的培育的老师主要是长期进行理论研究,专业实践经验不足,且与当地农民关系较为疏远的学者等,培训效果较差。由于农民基数过大,大部分地区在政府的各项补助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扶持与捐赠之下,人均能够分配资金补贴不足360元。培育规模过小,资金资助基数过低占据了主要影响地位。从整体来看,我国在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基础还是相对薄弱的,城乡差距相对较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培育的需求与供给水平,严重影响培育成果,将大大冲击了培育人员以及被培育农民坚持的意志。
(二)农村大环境中的轻视,导致农民参与度不高
农民自身保守性较强,不善于创新,能够获取更多的收入是农民对此项政策更加积极响应的基本条件。参加培育会占用农民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在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农民大多会坚守自己的生产方式,并不会参与到培育工作中。整个农村大环境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兴趣不高,虽然上层政策比较重视但中间层没有发挥一个传递的作用,影响不断减弱。农民对政策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的了解甚少,最终导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被农民忽视或放弃。
(三)培育课程缺乏特殊性,评判和认定的标准混乱,培育效果达不到保障
由于培育运行机制不健全,一些培育机构本身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本质不够了解,导致培育实质发生偏离。除此之外,培育人员不能“因材施教”,从而难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实际过程中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区种植操作的效率。培育工作涉及到众多机构,因此培育资源较为分散。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培育工作内容多倾向于生产技术方面,对于市场流转、供需配合、电子商务合作方面的内容涉及甚少。同时讲授方式多以视频讲解、书面阅读为主,最有效率的现场实验讲授却举步维艰,难以全面落实。并且没有明确的学习阶段以及考核机制,不能对培育质量进行衡量。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路径
(一)建设全面专业的师资队伍,打造多元化的经济资源投入体系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大都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我们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田野+课堂”的模式。线上、理论和课堂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农业院校的老师和当地农业局的相关专家组成。农业院校的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开展线上教育,建立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学术性的网络课堂。网络课堂包括针对不同作物的系列网络课程,培养农民创新意识,经营意识的课程,同时也包括网络的直播课程,由老师线上及时解决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除了线上课程,还有田野实践,聘请当地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户和当地的农业局的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开展田间实践指导,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地种植的经验,当地的气候,土壤特点,培育出充分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农民。打造一个多层次的师资队伍,让农民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得到教育,实现产教融合。在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建设多元化的资源投入机制,由政府领导,市场参与。政府要制定好完备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经济资源的投入,同时号召社会企业参与。一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可以带领广大农户成立生产合作社,采用CSA模式,企业在生产前预付资金,保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除此之外,可以吸引一些农业设备生产商的入驻,在平台为农户提供一些大型技术设备的融资租赁服务,让农民能够花最低的成本,高效的满足需求。构建一个多元完善的利益链条,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在资金,设备的等经济资源的需求。
(二)加强宣传教育,充分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很多农民对于培育积极性很弱,即使参与其中也只是走过场,充满形式主义。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较高,要想提高农民参与到平台的积极性,主要还是依靠与政府的合作。依靠于政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的宣传教育,二是政府政策的引导保障。当地政府可以在当地宣传新兴职型农民的现有的培育成果,当今农业技术发展的成果,让他们清楚地看到,农业和先进技术的结合所带来的变化,向他们讲解未来农民农业发展前景,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趋势。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一个引导作用,同时提供一些财政支持,进行补贴等等,让农民觉得有保障,可发展,敢参与。
(三)建立统一长期的网络评价认定以及反馈信息库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全国各地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培育完成后,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认定评价和反馈机制却并不健全。我们可以通过政府与全国其他的培育机构进行沟通交流,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评判标准,可以依据标准对农民进行考核和评判,统一的认定標准可以加强农民的职业化程度,增加职业农民的含金量。通过大数据建立网络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库,记录学习成员的考核成绩,后期的继续教育,形成一个长期的反馈机制,依靠反馈信息,可以对培育工作进行相关调整,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认定后的学习管理工作。
结束语: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未来农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所必需的,政府的相关政策在不断地改善,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创造出更良好的环境,部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在众多学者不断地探索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在未来一定会取得一个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农民的生活,乡村的面貌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樊月丽.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5(14): 72-3.
[2]崔红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与思考[J].农村经济,2017(09): 7-13.
[3]陈祥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当代农村财经,2018(06): 52-6.
[4]马宽斌,黄丽丽.“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20,40(402): 40-45.
[5]怀鹭鹭.“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就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400):113-115.
[6] 齐乃敏,蒋平,崔艳梅.江苏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652): 267-26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