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切点的创意筛选

2020-11-28孙继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筛选

孙继芳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切点筛选,这是教师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特殊情结,但对信息技术理论缺少学习的耐心,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设计方法,活用教辅手段、巧设合作学习活动、合理布设训练任务、拓宽学科实践维度等策略,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教学切点;筛选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78-02

小学生运用網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教师对此需要有更精准的判断,抓住学生学习诉求展开教学布设和调度,让学生快速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实践之中。在教学设计切点选择时,教师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活用直观教具、巧设合作活动、利用网络构建、创新任务驱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顺利构建学科认知基础,形成崭新学科能力。

一、活用辅学手段,筛选教学导入切点

信息技术教学导入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筛选工作,活用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可以形成重要教学成长点。媒体展示、教师讲解、教师演示、问题投放等,都可以成为课堂导入手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科学布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启动机会。小学生对一些直感性的教辅工具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唯有有效触动学生感官心理,才能形成崭新教学契机。

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时,教师要对教学现状有统筹考量,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学生对教辅手段有更高趋同性,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学情调查,可以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如教学“WINDOWS窗口操作”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桌面,说说桌面设计有什么特点,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之中,对桌面构成特点进行分析解析。“我认为桌面有些凌乱,需要进行整理。这个桌面背景比较单调,可以换成有个性的背景。”教师趁机展开教学导入:“WINDOWS呈现很多程序,这些程序都有特定的窗口,而且程序有很高的相似度,我们要让计算机完成一种操作工作,需要先认识窗口,而且要找到打开窗口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现在用两种方式来打开窗口:第一种为快捷方式,第二种为菜单方式……”学生在教师演示操作下,顺利掌握了窗口打开方式。教师进一步引导:WINDOWS窗口有多种功能性操作,先自行探索,看谁有更多发现。学生开始研究窗口操作要领。很快就有信息回馈:这个WINDOWS窗口可以最大化、最小化,还可以还原操作,如果有需要还能够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也可以多个WINDOWS窗口灵活转换。

教师为学生做出直观操作演示,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顺利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很快就掌握了WINDOWS窗口操作的基本要领。特别是让学生自行探索窗口功能性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学习的启迪,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教师示范操作,这是最为常见的引导方法,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做出更多调研和分析,及时切准学生学习思维,这样才能赢得学科教学的主动权。

二、巧设合作互动,筛选重点突破切点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分析,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处理。特别是上机操作,对某些群体学生来说有更多困难,教师不妨为学生布设更多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互动性操作,集合集体力量形成重点难点突破,以提升教学促进动力。学生信息技术认知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形成更多互补,这样才能建立更多教学成长点。

学生面对学习难题时,需要展开互动性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筛选,为学生布设更多探索性学习任务,制造出合作互动契机。在教学“复制和组合”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复制图块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先展示学生图画作品,并与学生展开具体图画操作:利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奥运五环标志。学生刚开始接触复制操作命令,还不是很熟悉,教师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组成四人小组,先讨论具体的操作方案,然后进行尝试性操作,看哪个小组表现更为优秀。学生听说要集体展开这项操作,都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已经掌握了复制技能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教师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分组设计,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对学生具体操作情况展开观察,发现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教师为学生布设合作学习任务,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优生发挥传帮带作用,给其他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教师讲解和演示有局限性,有些学生一个环节没有搞懂,就会形成学习阻碍。如果是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就会不一样,学生之间交流更为随和,互助作用也会更为突出。复制图块是极为简单的技术性操作,教师将这个操作技术传授任务交给了学优生,让学生互动学习,其生成效果更为鲜明。课堂教学任务繁多,教师科学筛选,给学生留下探索机会,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之间传帮带,相比教师直接传授有更多优势,教师对此需要有清醒认知。

三、利用网络构建,筛选课堂训练切点

信息技术教学启动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上机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给信息技术训练设计提供更多启迪,教师要结合学生网络应用基础展开教学训练设计,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之中建立学科综合能力。学校有网络教室,学生家里有网络终端设备,教师针对性布设信息训练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应用展开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感知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

小学生对网络信息有更多好奇心,这是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展开相关学习,学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如“保存作品”,教师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打开电脑,找到适合的位置,建立新文件夹,然后对图画作品进行保存。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很快就学会了保存作品的操作方法,并将自己喜欢的作品保存起来。为让学生对文件保存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进入网络,寻找一些喜欢的图片,复制下来,并保存在新文件夹。学生进入网络后,利用搜索引擎展开相关操作,获得海量图片信息,经过多重筛选,很多学生都找到众多喜欢的图片,并利用复制手段进行相关操作,建立起自己的图文文件夹。当学生对文件保存有了更深入了解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更多操作,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歌曲、小说、视频等内容,经过一系列操作,保存这些作品。因为涉及更多操作技术,学生进入学习探究环节,课堂学习呈现热烈局面。教师适当给予一些提示,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这些内容已经超出本课学习范围,教师没有做更多布设,但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了作品保存要领。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拓宽学生学习视野,让学生进入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进行保存操作,学生积极响应,其操作实践效果显著呈现出来。虽然借助网络进行文件保存操作超出了学习范围,但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剧烈的,教师抓住学生学习诉求展开教学调度,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探究的机会。教师适当点拨,留给学生更多探究空间,对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学习主动性有重要现实意义。

四、创新任务驱动,筛选知识构建切点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教师不妨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实践探索,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基本能力。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要求很高,教师给学生设定鲜明的任务,体现信息技术的生活运用,让学生結合生活认知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建立立体性学科认知。小学生对信息社会属性有一定认知,教师展开针对性调度,学生感知更为深刻,其训练效果会更为突出。

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观照学生接受实际,以提升教学设计适配性。如教学“指法练习有技巧”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定训练任务: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进行英语短文输入训练,注意双手同时操作,大家准备充分之后,我们要举行小组间比赛活动。设定固定英语短文,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以最后一名同学操作时间为准,并对正确率进行评价。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纷纷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展开针对性训练。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学生都顺利进入战备状态。教师利用大屏幕投放英语短文,要求学生展开集体竞赛活动。学生快速做出反应,进入到比赛环节。教师深入到班级,对学生打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如坐姿问题、指法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帮助。经过几轮比赛,评选出班级优胜小组,教师给这些小组颁发了优胜奖,极大鼓舞学生参与指法训练的积极性。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打字竞赛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这个比赛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小学生大多有争胜之心,这是教师教学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其教学启动性会更强,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显著。教师在针对性布设时,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给予重点纠偏操作,让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和体验。信息技术学习需要集体配合,也需要学生自行探索,唯有充分结合,才能形成崭新教学亮点,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调度手段展开助学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动机,自然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对教学设计展开对应调整,适时推出更多学习活动,其教学促进作用会更为丰富。

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契机,教师要注意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对教学提供更多设计参数。精选教辅手段、巧设合作活动、创新训练设计,都能够形成崭新教学切入点,以提升教学适合性。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主动探索欲望,这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合理调度,筛选教学切点,可以形成教学的促进动力。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筛选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加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