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进步

2020-11-28

健康之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胰岛器官

胃癌血液检测有望提供无创早筛手段

胃癌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经常被人们忽视,筛查手段(胃镜检测)又会造成一定痛苦,让人们望而却步,结果往往导致人们错过了早期最佳治疗阶段。最近,新加坡国立的研究团队,成功针对胃癌研发出一套血液检测方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682名患者的578份微RNA(miRNA)样本,成功发现由12个miRNA组成的生物标志物,能够将胃癌患者与普通病人区分开来,准确性超过92%。根据这组12个miRNA生物标记,团队成功研发符合临床标准的胃癌血液检测试剂盒。整个胃癌血液检验于实验室内进行,结果可在3个小时左右出炉,并可在一个星期内得出报告交给患者和医生。它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胃癌早筛检测手段。研究表明,不论参与者的肿瘤处于什么阶段,又或是他们的年龄、性别或种族有何不同,这一血液检测方案都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出87%的胃癌患者,包括87.5%患有1期胃癌的患者。Gut/《消化道》

三类肠道菌群可将免疫治疗的效果提高四倍

近日,一份新研究報告引起了轰动,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能会增加免疫疗法的功效,这项发现使微生物疗法有可能被纳入免疫疗法中,从而更好地治疗癌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通过解除身体免疫系统的“刹车机制”来发动有效的肿瘤攻击——是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然而,这些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说在黑色素瘤中的有效率仅为40%,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几乎没有响应,并且通常伴有明显的副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对接受过PD-1抑制剂治疗的不同癌症类型的患者进行大规模分析,从中发现至少三个物种(双歧杆菌,黏液曲霉,费氏杆菌)在PD-1的免疫治疗中发挥了免疫佐剂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不过,研究还在进行中,患者切不可胡乱服用益生菌,要听主治医生指导。Science/《科学》

科学家首次构建出免疫逃逸的胰岛类器官,可持久控制血糖水平

相比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即使是胰岛移植,也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而就在最近,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个重要进展,他们构建出了第一个能够逃避免疫攻击的人胰岛样类器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在类似于人体胰腺的三维环境中培养胰岛β细胞的方法,让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胰岛β细胞样细胞群具有胰岛特性,他们还找到了能够让细胞群像天然胰岛一样对血糖水平的波动做出响应的重要蛋白WNT4。通过干扰素-γ诱导PD-L1过表达,让类器官得以在免疫系统的眼皮底下隐身。将它移植到在免疫能力正常的小鼠体内,不需要其他辅助,类器官在50天的实验期内很好地维持了葡萄糖稳态。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项证明不需要基因层面的“改造”就可以让胰岛类器官免受免疫攻击的研究,在进入临床试验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保证它用于治疗患者的安全性和持久性。Nature/《自然》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胰岛器官
器官也有保护罩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类器官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