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观察力培养下的美术教学实践探索

2020-11-28孙媛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观察力美术教学教学实践

孙媛媛

[摘 要]基于观察力培养下的美术教学实践探索,教师要注意从任务布设、情境创设、方法传授、写生延伸等角度展开具体的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的机会,以提升其观察力,进而使其形成丰富的学科能力。小学生有观察的期待,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调度,能够有效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观察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13-02

美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而观察力的培养,正是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为学生布设明确的观察目标和任务、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传授良好的观察方法、拓展写生的观察范围,以顺利启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建立任务,启动学生的观察意识

美术教学都有课程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也有知识目标、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设计。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也需要制定一些目标任务,让观察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目标任务展开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明晰的学习规划,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够自觉进入观察环节,并在不断观察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在观察任务设计时,要结合观察方法进行投放,学生接受任务时有更清楚的观察方向,就能迅速形成观察意识。

如教学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参观和旅行》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个“校园十分钟游”的任务:现在走出教室,对我们的学校进行一个参观,注意观察学校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特点,然后选择一个点展开具体观察,从美术角度进行归结,准备参与集体观察汇报会。学生接受任务后,都兴致勃勃地走出教室,对整个校园进行了有目的的观察。教师与学生一起行动,不时为学生做一些提示,从美术角度进行专业提醒,让学生注意调整观察角度,对学校建筑的特点进行美术化处理。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都能够找到最喜欢的地方,并针对性地观察其特点,还能用草图形式进行勾勒。在课堂展示汇报时,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发言,学生有了丰富的观察体验,自然能够踊跃参与。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简短的游览参观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对校园进行美术角度的观察。学生对自己的校园非常熟悉,但进行这样的专业观察还是第一次,自然感到有更多值得探索的“看点”,这样的学习体验十分鲜活而深刻。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

情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观察兴趣取向,利用多种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观察机会。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自然景色图片、人物视频或者动画片段,都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观察机会。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或者社区、街道和公园等场所进行针对性观察,为学生布设具体的观察任务,筛选适合的观察角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中寻找到美术学习的切点。

学生平时生活中有不少关注点,自然有主动观察的意识和兴趣,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教学契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应性设计,以提升教学的适配性。在教学《有趣的“服饰”》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展开现场观察:观看大屏幕,这是从生活中拍摄到的图片信息,观察这些人在穿戴上有哪些特点?学生开始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对一些有特点的服饰进行了重点研究。有學生认为傣族服饰最有特点,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襟或者大襟小袖短衫,以白布、水红布、蓝布包头,女子的穿戴则更为讲究,满身的银饰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教师参与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对学生的观察内容进行具体评价。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观察环境之中。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鲜明,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冲击,学生观察时教师再适时引导,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了更专业的观察体验,为美术学习提供了丰富助力。

三、传授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

美术观察和生活观察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师要在学法上给学生更多的启迪。首先,要引导学生以美术的视界展开观察,关注观察对象的形状、颜色,找到美术关联因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对观察事物的大小、比例、位置、空间关系等展开分析,自然形成美术学习信息。最后,学生观察事物大多关注其突出的特点,而对观察角度缺少筛选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美术感知和体验也会呈现差异性。

观察对象确定后,需要找到观察突破口,如何抓住其主要特征,如何变换角度,如何整合观察信息,这些都是教师引导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相关内容时,教师便给学生设计了观察任务,并进行学法指导:同桌两个人合作,相互观察对方的脸,对其多种表情进行仔细观察,利用素描的形式,画出不同表情的脸,至少要画出三张表情。学生领到这个任务后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快速进入观察环节。为形成配合,同桌两个人故意展示不同表情,给对方创造观察机会。教师则及时地对一些个性问题进行处理。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素描观察任务,成功激活了学生的观察热情。从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够看出,教师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丰富认知,为美术创作积累了鲜活素材,在观察和创作体验中建立了学科能力。

四、拓展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写生是美术学科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写生未必要走进大自然,在学校内同样可以操作,教师要为学生设定好写生对象、观察角度,让学生通过多重观察获得丰富的写生素材。写生可以观察同学、老师,可以观察教室内的静物,也可以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拓展其观察视野,使其获得更丰富的观察信息。

如教学《老师和同学》,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写生任务:选择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从不同角度展开仔细观察,画出半身像或者全身像,要注意抓其外形特征、神情特点,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览会。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先确定写生对象,然后选择观察角度,抓住外形特征进行重点观察,最后进行描绘。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跟进指导,对观察角度的选择、观察信息的处理、写生操作的设计等展开必要的干预,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教师为学生布设具体的观察任务,帮助学生选择观察角度,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跟踪指导,这些都为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帮助。学生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最为熟悉,能够快速抓住其主要特征,加上教师的准确指导和提示,确保了学生观察操作的顺利进行。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对学科教学有鲜明的促进作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有更多的支持作用。教师要在任务建立、情境设计、方法传授、写生实践等方面做出更多积极努力,以成功激活学生的观察思维,使其形成崭新的学科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媛媛.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有效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

[2] 唐琳琳.论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观察力美术教学教学实践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