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三力”,机智应对书法临帖中的“错别字”

2020-11-28吴映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感召力三力错别字

吴映红

[摘 要]基于语文课堂书法临帖中艺术字和规范正楷字的区别,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反思力和“一分为二”进行思考的思辨力,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感召力,从而让学生知晓中国书法背后的独特艺术精髓。

[关键词]书法;错别字;反思力;思辨力;感召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10-01

語文素养的基础是先学会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再追求书写的艺术美。目前小学书写类字帖中常会出现“错别字”,如“许晓俊汉字快写系列丛书”(中国书法特级教师研究组审定)的同步字帖中就有个别字的写法不同。笔者借机在教学中运用“三力”助推,让学生明白,书法作品为了追求汉字的结构美、内涵美,会有少一笔、多一笔的艺术现象。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了解我国书法妙笔生花的艺术精髓。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反思力

如果一个孩子只知道接受知识,不知道知识的对错,其接受的“填鸭式”教育就是失败的。孩子应具有质疑的反思能力,这样才能证明他学会了知识,知道了正确指出别人的错误。

例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书写小学语文同步字帖。忽然,学生发现“静”字在书法字帖中“争”的一横没有写出头,是个错别字。书法家许晓俊写错别字!学生们就像拿破仑发现新大陆般兴奋。

我当机立断地回答:“字帖上的字是错误的,掌声送给大家。”

“请大家再找一找,还有类似的‘错别字吗?”

学生惊奇地举手说:“我又发现了‘迹字,书法家故意不写钩……”

我回答:“书法家不可能写那么多的错别字!这样的字帖也不可能审核通过并出版呀。会不会这些错别字另有玄机,同学们课后去查证研究,明天开答疑辩论会。”

我一时间无法让学生明白,书法中追求汉字结构美的“错别字”是正常现象,而这个“静”字的出现,恰好是个契机。我让学生有机会理直气壮地质疑,培养了他们的反思力,在质疑中学生就能把知识学活,学深。

二、积极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思辨力

“一分为二”是指事物内部的可分性、矛盾性。朱熹在说明“理一分殊”时认为:“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一个错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借助书法字帖中的“错别字”,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天写字课,针对字帖中“错别字”的用意何在,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答疑辩论。

生1:书法家写 “错别字”是为了追求结构美。

生2:在南京明孝陵上也有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的“明”字,“日”旁写成了“目”旁;用“目”代替“日”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内的“明良千古”就是此意,故意写错别字寄托了更美好的寓意。

师: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是明知故犯,不仅追求书写的美观,而且寄托了美好的寓意。

“一分为二”的思辨力使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感召力产生了共鸣,对这样的“错误”产生了敬意!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政要故意写错字来彰显自己的独到见解,被后人传为佳话。

三、正确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感召力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和书法家故意写错字来深藏寓意的案例屡见不鲜。我利用阅读课,收集了错字的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对我国文人墨客书法碑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我国书法艺术的了解与关注。

师:(借助PPT解说)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可谓天下第一错字。“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加了一横。此错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有意多加一横,寓意他的大清江山更稳固。

生1:是的,故意写错字是我国书法文化独有的智慧和学问,妙不可言!

生2:难怪字帖上 “垂直”的“垂”字,三横长短跟书上的不一样,是为了追求美观。

小学生学习的正楷字是规范汉字,而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是艺术形式。教学中两者兼顾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教师以知识为出发点,以兴趣为动力,以思辨力为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感召力三力错别字
怎样跑出更好的成绩
做追赶的人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浅谈如何培养少儿文艺导演的感召力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我与错别字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
不断增强中国话语影响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