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2020-11-28陈皓亮
陈皓亮
【摘 要】 本文中所说的有效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方面,侧重教师数学教学的引导性,更为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多媒体、小组合作以及生活化教学三处着眼,构建属于学生的小学数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上面,运用测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注重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对此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真正让教师担任数学教学的引导者,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降低思考坡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在此过程中降低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坡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数学教学:第一,创设问题。小明想要买一块漂亮的桌布,他的学习桌为直角梯形,上底30厘米,下底60厘米,高30厘米。第二,开展授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将这个直角梯形的课桌进行分割,并让学生观察,算出直角梯形的面积。第三点,展示成果。方法一,将这个直角梯形切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分别为900平方厘米和450平方厘米,所以这个梯形的面积为1350平方厘米。方法二,制作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90厘米,宽30厘米,此图形面积的一半为所求直角梯形的面积,即1350平方厘米。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图形问题的解决思路,教师运用多媒体对图形进行拼凑与切割,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合作化教学,构建交流空间,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相对完整的解题思路,从更为全面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圆柱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考虑到此部分内容与圆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因而引导学生从圆的角度入手,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空间想象的合理性以及高效性,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真正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对圆柱形成认知。在此之前,教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以下两点:第一,注重小组之间实力的均衡性,注重保证每个小组学生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同;第二,注重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础。此外,在此次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入手,并敢于想象圆柱的形状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的讨论中,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燕同学的回答。她说:“通過本小组的交流,我们发现将圆柱的上下圆进行转化,转换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而整个圆柱会变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几何体。通过联想长方体的体积,我们可以得到圆柱体的体积为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多角度探究数学问题,真正促进了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增强,提升了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生活化教学,建立知识连接,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授课,引入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如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小明奶奶的凳子总是来回晃动。为了确保小明奶奶在使用凳子时的安全,你可以想出哪些办法?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瞬间调动后,教师运用实验的方式,讲授三角形的知识以及特性。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准备实验工具。教师准备如下实验工具:梯形教具、长方形教具、三角形教具。其次,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可以用手拉一拉面前的教具,观察看看它们图形的形状有哪些变化?”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萧赞积极地举手说:“通过拉拽几个教具,我发现只有三角形的教具形状没有发生变化。”教师适时地说道:“这就是我们讲授的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特性。”在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特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特性,让整个凳子更为牢固?”在一阵沉默后,小谭积极地举手说:“我可以在凳子的腿部以及凳面之间钉一根木棒,让木棒、凳子腿与凳子面构成一个三角形,保证凳子在使用中的稳定性!”教师运用生活化的例子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并适时地引入实验,真正让学生更为直接地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联系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地树立全面思维,从整体的角度着力,既要考虑教学的方式、观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真正构建属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秋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7(05).
[2]卞玉红.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