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里的营养液、钥匙和加油站

2020-11-28姚颂

大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斯坦福清华学期

有同学说,人生道路不求高的,也不求低的,只求对的。我认为,对的路不是求来的,也不是选择完就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脚板向下,腰杆向上,踏实辛苦,甚至历经磨难走出来的。如果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利,或是感觉自己吃了亏,一定不要光顾着抱怨,这很可能是未来的财富,积极分析、谨慎探索,去把路走对,而不是只是想著走对的路。我的点滴感悟,都是在清华读本科时得到的。

姚颂,1992年出生,2011年被保送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本科,期间发表多篇论文,担任电子系学生科协主席,毕业后创办了开发人工智能(AI)的深鉴科技公司,担任CEO,入选“2017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2018年,著名企业赛灵思(Xilinx)收购姚颂的深鉴科技公司,姚颂担任这家公司人工智能的业务主管

生活是学习“营养液”

半国英才聚清华。每个进入清华的孩子,都是中学里聪明、让家长和老师喜爱的孩子。当这样一群人集聚在一起相互竞争,需要分出个一二三名,可以想象是多么地激烈。在刚到清华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深深地体会了“天赋”的差异是确实存在的:大一上学期主要是数学课。在电子系,很快大家就发现,有些同学学起来毫不费力,每次考试都是很高的分数,年级里也流传起了“韩神”“帆神”“二神”等等各位学神的绰号。而我自己,只能成为每天所有时间都在自习、从图书馆借吉米多维奇等习题集拼命刷题,希望取得好一点成绩的普通一员。进入寒假,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出来,我的成绩是年级270个人中的第五十二名,在庆幸至少排名还在前20%的同时,我还感觉无比的沮丧、失落和疲惫。

我一直不是一个能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的人。在高中阶段,几乎每天下午下课我都会去打打球,弹奏从初三开始一直玩的吉他——在运动和音乐中,我才能获得放松,缓一口气,再专注到学习之中。但到了清华,学习的强度和知识的密度远远超过高三。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恐怖的竞争环境,让我也只能长期保持着紧绷地冲刺。在寒假的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无论是小学、中学,学校都只是单纯学习的地方,我们在家吃饭、休息,在学校认真地上课;而到了大学,我把“家”的位置丢了,只剩下学习,在宿舍也只是学习和睡觉。我决定去找回自己的节奏,找到学习和生活的平衡点。

大一下学期,又有两件事情对我有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件,是不知道哪位师兄跟我说的,在清华,你要获得85分需要花费一份努力,获得90分需要两份努力,但要得到更高的分数,就不是线性增长了,想拿到95分可能需要五份努力,而100分需要十份努力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运气。第二件事,是电子系新手歌手大赛的举办,在“找节奏”想法下,尽管我还有点怵,但还是果断地报名参赛了,凭借着多年的吉他基础和一定的创作能力,在复赛阶段拿了系里第二名,决赛拿到了二等奖。更重要的是,尽管是在非常繁忙的学业中挤出时间写歌和排练,我却发现,我的学习效率高了很多——也许是在写歌的时候,主要使用右脑,让我的左脑放松之后再继续学习时效率高了很多。

从这学期开始,我决定不再每门课追求一定要拿尽量高的分数,而是把控到90分,匀出时间给我的爱好,比如音乐、足球和篮球等文体活动。我逐渐找了一种平衡,有了一点儿生活的感觉。出乎意料,大一下学期我所有课目的成绩全都在90分以上,单学期排名到了年级前几名,让整个大一学年的排名排到了系里的20名左右——而这个学期,我花在刷题上的时间比大一上学期少很多。从这时开始,我找到了自己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的节奏。而对于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我想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综合素质是打开社会之门的“钥匙”

大学是一段从学习走向工作的过渡,而不只是一段单纯的学习。在大一的寒假突然领悟到了这点。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决定,只要对未来的工作有帮助的,无论是不是短期有用,我都想去尝试。因为我觉得,多做不同的事情、多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尽管不一定立马派上用场,但至少没坏处。

因为喜欢动手做实际项目,大一下学期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组队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也开始进入了实验室上手做科研——而实验室的导师汪玉老师,也正是我毕业后创立深鉴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因为想作出一点不一样的科创,大二我申请了科协硬件部部长,之后在举办了一届成功的全新电子设计大赛之后,又成为电子系科协主席。

在科协的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演讲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自信,让我从一个在台上讲话时腿会不停颤抖的人,变成一个能够在台上随心所欲脱稿演讲的人;让我做事能够同时注意到几十个细节,让一件事情尽可能地完美。

在实验室的第一个学期,我仅用了三四个月内完成了汪老师原计划一年内完成的一个三维集成电路电源地网络仿真加速项目,把论文写了出来。又陆续参与和负责了硬件安全、深度学习加速项目。由于在实验室表现不错,后来我又去了斯坦福做访问研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做了两个和编译器相关的项目。从集成电路底层到编译器,再到深度学习算法与硬件加速系统,几乎全栈的研究经历也给了我后续创业很大的帮助——对于AI芯片这样一个交叉领域,必须既懂AI算法,又懂芯片架构,同时还能同软件和系统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户充分地沟通。

在参加电设、进入实验室的时候,我没有想过我会毕业了就创业,也没有想到这些锻炼的能力这么快就会派上用场,而且真的帮到了自己。当时做这样的选择,让自己同时要兼顾学习、科研、社工、托福与GRE,同时还保持运动和音乐的爱好,使自己毫无其他的休息时间,也几乎没有寒暑假概念。这些是完全出于热爱,以及单纯地觉得——多锻炼自己总是没错的。

在创业有了一定成绩之后,再回到清华作报告或和一些同学交流,发现大多数同学依旧还是只关注眼前,只关注成绩、保研、找工作,每每仅考虑最近一两年的事情。诚然,学业的压力很大,同学们接触外部信息又不够。我在大一、大二时也对未来工作是什么样毫无概念。这让我想到了大一C++课程上讲的贪婪算法,步步为了当前最优来选择,却往往是局部最优解,不是一个全局最优解。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出类拔萃的人,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按部就班,只为了眼前能和别人一样,要想出类拔萃就难了。

我小时候看足球,看到AC米兰的主力前锋是因扎吉,号称“小禁区之王”,特点就是经常能够在小禁区抢点位,简单地把球踢进去。后来我自己真的成为一支球队的忠实粉丝,引以为自己踢球榜样的球员武磊,也是有類似风格。除了跑位飘忽、速度极快,武磊门前嗅觉也非常灵敏,经常在门线前一两米将球碰入球网。大学毕业后,我自己逐渐形成了每周固定踢一次球的规律,踢的位置也多是前锋或者边锋,风格也和他们有些类似。我才感觉到,看似轻松的进球,其实非常不容易——经常你跑位了,队友没有传;队友的传球也可能被对方防守球员拦截或者头球解围;队友也时常传得不够精准,传得太深接不到,亦或是传到身后了。虽然我也经常在门线附近能打进或碰进去球,但是每一个进球背后可能有十几次徒劳无功的快速冲刺跑,并且每次只要有可能的机会就一定跑。这样才能在球真的传到正确位置时,一脚简单地将球踢进。很多同学可能从小习惯了一个一个地过人,想要一次性挨个解决防守队员,把球打进——这样的人有,但世界也只有一个梅西。没有梅西的天赋,我们必须多做准备,多跑动,多冲刺,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把握那一次机会。

挫折与起伏是人生“加油站”

在我的学习旅程中,经常在“边缘”徘徊。初中我是长沙市一中本部的最后一届初中生,之后学校就不再招收初中生了。再晚一年,我就不能在一中读初中。高中物理竞赛,湖南省复赛,我发挥得不是很好,是进入湖南省队的最后一名。如果再低两分,我就进不了湖南省队,获得直接保送资格。在代表湖南参加物理竞赛的全国决赛时,我拿到了142.45分,而全国一等奖、也就是全国集训队的分数线是142.5分,我由于实验环节的0.05分之差变成了全国二等奖的第一名。很多的遗憾与刺激,反而让我对起伏有了一点点平和心态——我那时候还安慰自己,没进集训队不也挺好的,比他们多了两个月的休息,可以多打打球。

而在毕业后决定创业,也与大学遇到的一个较大挫折有关。2013年10月,大三上学期,我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并准备去美国加州San Jose参加ICCAD会议作报告。这次会议让我遇到了很多清华的师兄师姐,从交流中我开始知道在硅谷大公司的工作生活状态,开始知道一个词叫“透明天花板(职场瓶颈)”,开始知道有创业这回事,也开始思考,我自己是不是要创业呢?真正让我选择创业,而不是出国留学或去大公司工作,大约有五个重要因素:一是一直有创业想法;二是判断随着深度学习进入实用、AI需要新硬件作为支持;三是恰好在2015年本科毕业时,深度学习硬件加速项目随着几个同学的毕业设计,有了一个初步成果;四是正好汪老师也有创业想法拉着我一起;最后,还有一个戏剧性的因素——我没有拿到斯坦福大学的offer。

在2014年暑假,我有幸到斯坦福做访问研究,深深地迷上了那里——不论是大量和你同频的聪明人,周边的创业与科技氛围,还是加州明媚的阳光和斯坦福美丽的校园,都让我心驰神往。我甚至心里立下了一个flag,出国读书只去斯坦福。然而,虽然我信心满满地觉得凭着自己前5%的GPA排名、多篇论文、斯坦福研究经历,一定能拿下斯坦福offer。现实却是给人极大地冲击——斯坦福甚至连硕士的offer都没有给我。我时常在想,如果那时拿到了斯坦福的offer,我大概率就去斯坦福读书了,之后也就不会有深鉴这样一家公司,我的人生轨迹就走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当时没有拿到斯坦福的offer可能让我失望,甚至绝望,但最后这让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令我有了更好的未来。

很多事情确实都是互相转化的。在创业初期,深鉴的三个创始人是一个教授、一个斯坦福博士生、还有我这个刚毕业的本科生,出去融资遭受到无数次拒绝,然而也锻炼了自己的韧性和心性,让自己之后遇到很多事都能波澜不惊。第一年拍脑袋做了无人机市场,在大疆碰了一鼻子灰后,逼着我们认真思考潜在应用场景,调整方向进入智能安防和辅助驾驶领域,让公司后续有了长足地发展。所有的挫折和人生起伏,扛了过来,最后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清华学习的生涯,帮我奠定了自己的价值观与做事的风格,让我一辈子受益。衷心地希望同学们多尝试、多经历,不急不躁地布局好自己的未来,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让家长骄傲、也能够给国家与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人。

责任编辑:王新伟

猜你喜欢

斯坦福清华学期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清华,北大,我来啦
斯坦福华人投资家
最值得关注的80位斯坦福华人创业者
斯坦福之梦和玻璃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