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平的历史沿革考

2020-11-28王明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静宁

摘 要:“治平”一词来源于“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作为年号出现是在宋英宗赵曙(1064-1067)时期,取“治国平天下”之寓意曰:“治平”。自唐开元中,汉成纪县治迁离静宁县境后,不久其故址即没于吐蕃。以后长期为吐蕃所据。直至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于其地置治平砦,治平立砦后,由于其地处冲要,为兵家所必争。宋夏、宋金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事,其中最著名者,是发生在金主完颜亮正隆六年(1161)的治平遭遇战和治平攻坚保卫战。后金升为治平县,治平之名遂一直沿用至今……

关键词:治平;治平砦;静宁;成纪;吴璘

一、治平地名起源考证

治平川、治平镇的得名源于宋代名将郭逵在当地筑治平砦。[1]《宋会要辑稿》兵二八:“治平四年三月,神宗即位,未改元。闰三月三日,陕西四路沿边宣抚使郭逵言:‘秦州青鸡川蕃官首级药厮哥等愿献青鸡川土地,乞修展城砦,招置弓箭手。体量若于青鸡川南牟谷口修置城砦,则秦州与德顺军沿边堡砦相接,足以断贼来路,已发兵夫修筑。又奉诏,具青鸡川一带大小,堡砦去处,并四至远近、合役人工,次第以闻,仍以泾原路揆吴川新修堡障,赐名治平砦,青鸡川新修堡障赐名鸡川砦,仍降詔奖谕。”[2]《宋会要辑稿》一百九十四册方域载:“治平砦,治平四年润三月十九日诏:泾原路揆吴州新修堡障,赐名治平砦,青鸡川新修堡障赐名鸡川砦,仍降诏奖谕,宣抚使郭逵经画之勤。”

宋文史学家[3]范祖禹在《郭将军逵墓志铭》中写道:“郭逵祖籍河北鉅鹿,出身官宦世家。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领签书枢宻院事,任陕西四路安抚使、权泾原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司,兼判渭州。辖地土著党羌首领令征杀廵检陈敢,拥众造反,被郭逵迅速平定,顺势攻拔鸱鸮、训狐等城。郭“因驻兵塞外,观览山川,见强弱利害所在,乃城吴川(有些史籍写作“揆吴川”)。……又城青鸡川。”接着,郭逵说服羌族酋领,退牧还耕,得良田千余顷,招募弓箭手千人,人受田百畆,马五十疋,有力地巩固了边防,省却屯戍馈运之劳。治平四年,皇帝诏奖,赐吴川堡曰“治平砦”;青鸡川堡曰“鸡川砦”。第一任治平砦主景思立,抵御西夏有功,擢知德顺军,[4]《静宁州志·循卓》有传:“景思立普州安岳人,以兄思忠廕主渭州治平砦,征啰兀韩绛使摄保安军……。”

今李店镇吴家川吴川村吴家咀上的古堡遗迹,即为揆吴川堡旧址(与刘河村成纪古城直线距离不足两公里,登上关堡山其地一览无余),其水称为吴家水河,北宋名将郭逵在汉成纪县城址废墟上筑治平砦,主城面积现仅存9万平方米,略呈方形东、西开门。

二、治平砦两次大战考证

治平立砦后,由于其地处冲要,为兵家所必争。宋夏、宋金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事,其中最著名者,是发生在金主完颜亮正隆六年(1161)的[5]治平遭遇战和治平攻坚保卫战。

[7]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正隆六年(1161)十月,金军大举入侵泾源路。泾原宣抚招讨使吴璘命子吴挺与知文州节制向起等率兵迎敌,在治平砦小溪岭与敌骑遭遇。吴挺麾下刘海、曹建带领数百骑猛攻敌阵,斩其将博绰生(一名泼察孛堇),俘虏数十人。第二天,宋军趁热打铁,以优势兵力击败金军,斩首204级,并乘胜进攻治平砦。面临覆灭的金军,焚烧砦栅,火光冲天。宋军以为援兵赶到,向后撤退,丧失了在治平砦围歼金军的战机,金军又重新占据了治平砦。十二月,吴璘调整军事部署,向陇右发起全线进攻,派左军统制王中正、权知秦州刘忠中军第五将王价等再次攻打治平砦。十二月二十二日,治平砦被宋军攻占。接着,王中正率军向伺机反扑的金军发起进攻。经过两个时辰的急行军,宋军骑兵发现敌情。王中正抢抓战机,带领骑兵直扑金军营砦。金军仓惶迎战,战斗十分激烈。王中正左腮、口角连中两飞枪,但他仍坚持战斗,率军苦斗,终于击败金军,乘势追杀二十余里,“斩到首级、捉到活人各不计数目,收军回堡,当川下砦”,大获全胜。

三、治平历代建置考证

北宋旧置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统辖泾州、原州、渭州、仪州、德顺军、镇戎军。熙宁五年,废仪州。元符二年,增置西安州。崇宁三年,又增加熙河路的会州。大观二年,又增置怀德军。共统辖五州三军。

庆历三年(1043),即渭州陇干城建为军。[8]崇宁年间统计,共29269户,126241口。贡甘草。县一:陇干,(元佑八年,以外底堡置)。城一:水洛,(领王家城、石门堡)。砦五:静边,(别见“镇戎军”)。得胜,(领开边堡)。隆德,通边,治平(治平四年置,领牧龙堡),怀远砦(东至镇戎砦六十里,西至得胜砦三十里,南至张义堡四十里,北至镇羌砦二十七里),中安堡,威戎堡(东至章川堡三十里,西至同家堡二十五里,南至治平砦四十里,北至静边砦二十里)。

[9]《宋史·地理志(三)》秦州“甘泉堡”条记载:“南至泾原路治平砦一百五十里,北至泾原路通安砦一百五十里。”治平砦即今静宁县的治平乡,通安砦即今会宁县大沟乡的古通安城。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二月,金兵围攻德顺军,德顺军被金人占领。

金皇统二年(1142)改为德顺州,辖陇干、水洛、威戎、隆德、通边、治平六县及得胜、宁安、静边、怀远四砦。改隶熙秦路。

大定二十七年(1187)德顺州改隶凤翔路。贞佑四年(1216)升节镇,置陇安军。

[10]贞祐四年(1216)四月德顺州升为防御州,十月升为节镇州,军名陇安军。按金代官制,州分三等:诸刺史州,刺史为正五品,掌同府尹兼治州事。诸防御州,防御使为从四品,掌防捍不虞,御制盗贼,余同府尹。诸节镇州,节度使为从三品,掌镇抚诸军防务,总判本镇兵马之事,兼本州营内观察使事。金政权一年之内,将德顺州由上刺史州先升防御州,后升节镇州,同时州、军并存,既是德顺州,又是陇安军,可见其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据[11]《金史·地理志》载:“德顺州辖县六、砦四、堡一:陇干、水洛、威戎、隆德、通边、治平县;静边砦、得胜砦、宁安砦、怀远砦;中安堡。”以上县、砦、堡址基本与宋代相同。贞祐四年十月在德顺州升为节镇的同时,秦州西宁县(今会宁)升为西宁州,以原属秦州的甘谷、鸡川两县和原属德顺州的治平县改隶西宁州,直到元初。

关于治平建县的历史,历代史书[12]《金史·地理志》、[13]《元史·地理志》、省志、赵时春[14]《平凉府志》、[15]康乾两朝《静宁州志》……都有确切记载。宋[16]《元丰九域志》:“德顺军领治平砦,治平四年置,金升为县,元并入陇干”。清代地理学家[17]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载治平由砦而县以至终废的史实:“治平城,(静宁)州南八十里,宋治平砦,因名。吴璘尝遣王中正收金人于此。金升为治平县,属德顺州。元废。”早在皇统二年(1142),金源当局就把宋德顺军上升为州,隶属熙秦路。治平砦升为德顺州下辖六县(陇平、水洛、威戎、治平、隆德、通边)之一,大定二十七年改隶凤翔路,后一度改隶西宁州(今会宁)直至元初。

蒙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成吉思汗攻取陇安军,复设德顺州,后设治平、威戎、水洛三县入陇干。[18]《元史·地理志》载:“静宁州,元初并治平、水洛入陇干,后复省陇干,改为静宁州。领县一:隆德。”隶属巩昌路。至此,治平县治撤废。

元至元二十年(1284)后,撤废德顺州、陇干县,在今甘肃静宁置静宁州。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省德顺州,将陇干县并入德顺州,旋又废除德顺州。改属静宁州,领隆德一县,属巩昌路。[19]《甘肃省建置志》载:“元初废陇安军仍为德顺州,并省治平、威戎、水洛入陇干。大德八年复以陇干县省入,寻改德顺州为静宁州,领隆德一县,属巩昌路。”

[20]明洪武二年(1369)明徐达大军于四月攻入静宁州城,自此治平城纳入明朝版图。

洪武八年(1375)三月凤翔路庄浪州降为县属静宁州,治平城属之。静宁州设二坊即阜民坊、养民坊;十二里为泰安、乐土、遵教、仁和、义和、通化、广成、勤农、务本、从政、治安、平安里,治平属仁和里。

清顺治三年(1645)入清版图,直属平凉府。静宁州有31店镇,12里,3卫。治平属平凉卫南路治平川。

[21]顺治五年(1647)十一月始庄浪县不属静宁州统辖,治平城遂易之,为庄浪县三城之一。

雍正六年(1728),因通渭地震,县治移安定监,八年(1730)遂割安定监属地隶通渭县。其时,静宁州下设二坊十二里。二坊即阜民坊、养民坊;十二里为泰安、乐土、遵教、仁和、义和、通化、广城、勤农、务本、从政、治安、更名里;三卫:平凉卫、固原卫、岷州卫。

民国初年,境内区划同清。

民国15年(1926),全县5区,辖123村,民国24年(1935),全县设6区,294保,3159甲。

民国28年(1939),改为5个区民国29年(1940)又改为4个区,下设19联保、168保、1950甲。是年再次调整,将4个区改划为18个乡镇,164保,设1镇11乡。

民国31年(1942),庄浪广盈乡、云萃乡所属的部分地区划归静宁。直到民国37年(1948),乡镇保甲一直未变,治平乡9保。辖刘家坪、任家下头、新店子、车刘家、王家沟、孙家沟、王堡子、新王家、五方河、李家店子、化大庄、段家坪、李家川子、刘家沟儿、郭家大岔、石头河、朱家山坡、麻地湾。

1949年8月,改12乡(镇)为5个区;基层仍保留106保。广盈乡解放前,分属治平、云萃乡,解放后为第三区。

1950年2月,基层建政,6月静宁全县调整为10个区、101个乡(街)。三区:驻地治平,辖民议、民顺、飞泉、平和(治平)、新平、共同、解放、新兴、太和、永平、和平11个乡。

1955年4月,更改了所区名称为治平区。下辖永和、和平、平和(治平)、共同、解放、太和。

1958年3月改平和(治平)乡。

1958年设平和(治平)公社。

1959年改名为治平公社。

1964年11月,深沟公社并入治平公社。

1979年12月,恢复深沟公社,不再受治平公社管辖。

1983年11月,政社分設,行政区划不变,治平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村民小组。

1985年底,全乡13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辖:安宁、刘河、后沟、杜湾、雷沟、朱堡、伍坪、柳沟、马河、陈峡、杨店、阴坡、大庄。

后撤销杜湾村民委员会,治平乡辖12个行政村(安宁、刘河、后沟、雷沟、朱堡、伍坪、柳沟、马河、陈峡、杨店、阴坡、大庄),80个村民小组,3106户,14296人,总土地面积为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369亩,山旱地占81%,人均占有耕地3.3亩,年平均气温8.3℃,无霜期160天,年降雨量446.2cm,海拔1340-1600米。

2017年1月10日,静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县民政局局长李三正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治平等4乡撤乡改镇的报告》。根据省政府有关精神及我县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状况,经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意撤销治平乡、原安乡、红寺乡、双岘乡,分别设置为治平镇、原安镇、红寺镇、双岘镇,原行政区划及政府驻地不变。治平乡改为治平镇,辖12个行政村(安宁、刘河、后沟、雷沟、朱堡、伍坪、柳沟、马河、陈峡、杨店、阴坡、大庄)。

综上所述,为静宁县治平镇“治平”地名自出现之始至今的历史沿革。

参考文献:

[1][2]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宋会要辑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6

[3][宋]范祖禹撰.范太史集.郭将军逵墓志铭.钦定四库全书卷40

[4][15][清]黄廷钰、王烜修订;魏柏树点校.静宁州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5][宋]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清苑许函度

[6][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07

[7]杨倩描.吴家军.河北大学出版社年版

[8][9][元]脱脱撰.宋史地理志.集古书屋,清光绪24

[10][11][12][元]脱脱撰.金史地理志.集古书屋,清光绪24

[13][18][明]宋濂、[明]王祎撰.元史地理志.集古书屋,清光绪24

[14][明]赵时春撰.嘉靖平凉府志.北京:线装书局,2018.12

[16]嶋居一康著作.元丰九域志.中文出版社,1976.05

[17]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商务印书馆,1937.03

[19]《甘肃省建置志》

[20][22]静宁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李德奇责任编辑.静宁县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06

[21]邵陆.庄浪县志全.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作者简介:

王明,男,汉族,甘肃静宁人。2011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电气助理工程师,中国诗词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国家能源集团宁煤煤制油分公司。

猜你喜欢

静宁
静宁县苹果区域品牌化建设的成就及主要做法
BURNING ISSUE
静宁饮食文化探析
果品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氧化还原反应典例赏析
阿阳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变化
对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思考
静宁县老果园改造的调研报告
静宁苹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年静宁苹果生产形势及销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