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飞向冰雪时别成了“鱼雷”

2020-11-28朱方泽

大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领队鱼雷摊位

朱方泽

提着同样问题的萌新们,正如我们当年

9月27日,北京大学校内组织“百团大战”,全校的社团汇聚在北大讲堂、学生中心之间的“三角地”附近设摊招新。这片区域恰好位于教学楼和宿舍区的连接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在人潮涌动中,为了吸引更多的新成员加入,各个社团无论是在自己的摊位设计中,还是在大声喊出的招新口号中,都尽力展现自己。

“欢迎加入北大滑雪协会!零基础教学包教包会!”

“周末滑雪活动!领队教学车接车送!”

北京大学滑雪协会(下简称“北大雪协”)的招新口号被成员们超大声地喊出并循环“播放”,一旦有人向他们致以目光,他们也会积极地抓住机会,上前递上精心设计、要素齐全的招新传单;也有同学举着一块贴满历年招新海报的单板在百团区域来回转悠刷存在感,将好奇看热闹的路人们尽可能多地引到摊位附近。有几位负责协会事务时间较长、经验相对丰富的成员,他们坐在桌子后面承担客服任务,向前来咨询的同学更具体、详细地讲解雪协的各项活动、福利和日常事务安排,弥补招新传单的信息不足。

从早到晚,协会的成员们几乎无暇休息。尤其是在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大批下课离开教学楼、返回宿舍的师生从这片并不开阔的区域经过,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时段——所有出摊的社团都会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地推销自己。

也许是因为冬天即将到来,滑雪作为冬季运动天然具有了特殊的魅力,雪协的摊位前几乎被围得水泄不通。前来问询的同学们大多是出于好奇——去哪里滑?需要什么装备?不会滑雪怎么办?学起来快吗?……

解答这些问题,雪协的成员一方面开心于越来越多的朋友对滑雪这项略显小众的运动产生兴趣,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有关滑雪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有些感慨和恍惚——毕竟,对于北大雪协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滑雪也是在来到北大之后才培养出的兴趣爱好;或许正是在同样的招新环境下,自己也心怀好奇和向往来到北大雪协的摊位,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今,只在短短一两年间,我们竟也从当年那个小萌新成长为了半个内行,当年的我们也正是被北大雪协打开了通往冰雪世界的大门。

来,再好好认识一下你们的雪协

北京大学滑雪协会成立于2006年春季,最初由北京大学滑雪队的同学发起建立。然而,北大雪协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北大校内滑雪爱好者的“俱乐部”,在北大,有一定滑雪基础和经验的人毕竟是少数。作为一个非盈利的学生社团组织,自建立伊始,协会一直致力于将滑雪这项充满活力和激情、又不失优雅和高贵的运动介绍给更多的师生。2010年春季,北京大学滑雪协会同清华大学滑雪协会、北京交通大学滑雪协会等七校滑雪协会组建了北京高校滑雪联盟(下称 “高校雪联”)。高校雪联与北京市区、京郊等地的多个滑雪场签订协议,为北京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争取到了低廉的雪票价格,更降低了大学生参与滑雪运动的成本门槛。

事实上,争取低价格的优惠雪票仅仅是北大雪协工作的一小部分。每个周末,组织会员统一外出滑雪,提供往来交通、安全讲解和基础教学帮助,才是北大雪协最重要的任务。对于并不了解滑雪,或者说没怎么滑过雪的新朋友来说,想要初步体验滑雪的乐趣、学习一些基本的雪上技巧,参加北大雪协统一组织的周末滑雪活动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近年来,雪协的周末活动不但持续不断地收到老朋友的好评,更有越来越多的新朋友加入进来。仅2018和2019年雪季,雪协周末滑雪活动的报名人数就有866人次,其中,半数以上的参与者接受了雪协领队免费提供的零基础滑雪教学。

每次活动的成功组织都是雪协骨干成员、协会各个部门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成果。对于他们来说,七天一次的轮回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伴随着冬天一道来临。骨干们每周的任务包括前期筹备和领队两个部分。组织部门的同学首先要做好活动策划,联系雪场。在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后,宣传部门的同学在雪协公众号“北京大学滑雪协会”发布本周的相关信息,吸引有意向的朋友前来参与。之后,另有几位同学收集报名信息,在活动前一天给报名的同学发送通知短信,告知第二天的具体安排。到了活动当天,几位基础较好的骨干会员承担起领队的责任,为同学们充当导游——这一天里,领队们的服务几乎可以称得上“保姆级”的了:上雪前,讲解滑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时间安排;在雪上,组织“零基础”滑雪教学,教授基本的滑行技巧……北大雪协的骨干同学开玩笑说,滑雪找雪协,雪票、交通花钱少,教练不花钱,还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玩。

“鱼雷”们,领队最操心之所在

谈到自己的活动经历,许多做过领队的骨干同学都有大把大把的故事可讲。如果要他们略作概括,大概也可以说是“为同学们操碎了心,痛并快乐着”。当然,快乐始终占据绝大多数。在他们看来,可以力所能及地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体验滑雪这项为自己所热爱的运动,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那些操碎了心的地方,也许很多人想不到。往往来源于在活动的筹备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诸多的麻烦和意外:比如和雪场对接出了点小问题、雪票出票慢;比如早上统一教学时因为人多混乱,“教练”和“学员”相互找不见,增加了教学难度……

操心最大的是这样的情况:下午自由滑行时,有的同学自以为在初级道上如鱼得水,便想要挑战难度更高、坡度更陡的中高级道;而等到站在山上,才发现自己并不能如想象中的那样平稳、轻松地滑行下去——这种时候,领队就必须要上山支援,以保证他们安全、顺利地回到山下。在领队的细心保护下,至今没有同学因滑雪受到严重伤害。

这种能力和野心的错位对于新手来讲是十分常见的;在滑雪爱好者眼里,这样的人被戏称为“鱼雷”,以形象地概括他们在雪道上的横冲直撞。在无法熟练掌握转弯和刹车技巧的情况下,盲目走上中高级道挑战“冲坡”,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任,也对他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但事实上,新手对自己的水平产生错误的认识,与他们对于滑雪运动的一些相关概念了解不足有很大关系。在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哪怕是那些已经有过数次滑雪经验,能夠在雪上活动自如的同学,听到例如“换刃”“立刃”“搓雪”等有关于滑雪的专业名词时,还是会显得有些迷茫。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学习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十分必要的,想要真正普及滑雪运动,向大家科普一些基本概念不可或缺。在这方面,北大雪协也一直在进行着尝试。线下,定期开设系列知识讲座。比如协会邀请专业医师来到学校,为同学讲解在滑雪及其他常见运动中如何预防受伤,以及在受到伤害之后如何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协会也正在探索常态化“滑雪沙龙”的可行性,想要邀请更多滑雪名家、国内外滑雪爱好者前来分享滑雪心得,让北大的师生更深入地了解滑雪文化。线上,在公众号特别设立“涨知识”栏目,由雪协的成员自己执笔,用最轻松活泼、浅显易懂的讲述方式,为大家提供技术入门、装备挑选等方面的参考。目前,“北京大学滑雪协会”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经近万、且依旧在持续增加。

协会的全部工作均由北大雪协的骨干同学无偿完成,他们因为志趣相投聚在一起,协作努力;而爱从“滑雪”本身溢出,流淌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使他们彼此间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友,共同进步。或许正如北大雪协的招新摊位设计那样——左边,陈列着北大雪协及协会所属北大滑雪队历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整整齐齐;右边,是之前邀请艺术家合作绘制的脸谱头盔,花里胡哨。一半严肃、一半活泼,就像北大雪协人的一贯风格,求知时认真谨慎,日常快乐欢欣。

责任编辑:朴添勤

猜你喜欢

领队鱼雷摊位
鱼雷造反
军事岛 鱼雷人
水果摊的主人
鱼雷也疯狂
一个摊位富了一家人
我们的新领队
六年援藏路 一生西藏情——记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柯东海
母亲的摊位
小鱼雷也有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