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西部膜下滴灌水氮调控对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2020-11-28孙云云刘方明高玉山侯中华窦金刚刘慧涛

灌溉排水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物质量氮量叶面积

孙云云,刘方明,高玉山,侯中华,窦金刚,刘慧涛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长春130033)

0 引 言

【研究意义】玉米是涵盖了多种功能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食用、饲料、能源等,玉米生产为国家粮食和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1]。据统计,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在1985 年仅为167.96 万hm2,到2017 年,玉米种植面积358.97 万hm2。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约为80 万hm2,其中绝大部分是中、低产田,具有较大的粮食增产潜力。该地区干旱多风少雨,干旱频率不断增加,施肥不合理,水分与氮肥利用率低,玉米产量年际间波动性较大。玉米能够获得高产的2 个关键因素就是水和氮[2]。要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就需要适宜的灌水施氮量[3],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为求高产过量灌溉与施氮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水肥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4-6]。因此,深入研究水氮联合调控机制,制定合理的灌溉施氮制度,对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进展】目前,很多学者开展了水氮联合调控研究,但因区域气候和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Kamal 等[7]认为在玉米生长期内任何阶段的缺水都会影响生长,降低产量。高亚军等[8]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对产量影响较明显,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施入充足的氮肥能够降低玉米产量的损失。但是Moser 等[9]认为在干旱胁迫下,高剂量的氮会降低产量。Pandey 等[10]研究认为,水分胁迫若发生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内,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相应地降低氮肥投入量可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郭丙玉等[11]研究指出,随着水、氮投入量的增加,玉米干物质量随之增加,但达到阈值后呈降低趋势。王丽梅等[12]研究表明,充分的水、氮投入量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累积。

【切入点】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依据作物的需水需肥特性,在玉米生育关键期将适量水肥输送到作物的根区,显著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效率[13]。因此,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农业生产中[14]。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水氮的耦合作用,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水氮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将为玉米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膜下滴灌水肥调控技术的研究多采用在田间自然降水条件下,利用补充灌溉来确定合理的灌水施氮量,得出的结论虽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玉米大田生产实践中,但因降水等条件的影响,难以做到精确的控制水肥,影响水肥互作效应的准确揭示。本研究在避雨旱棚中,通过膜下滴灌设施来控制水肥施入量,揭示不同灌溉量与施氮量对玉米生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以期制定出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乾安实验站的遮雨棚内进行,实验站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年平均气温4 ℃,≥10 ℃积温2 850 ℃,无霜期145 d,年均降水量约400 mm,蒸发量1 870 mm,风速3.35 m/s。土壤类型为淡黑钙土,耕层土壤的基本肥力水平为速效氮量126.07 mg/kg、速效磷量26.17 mg/kg、速效钾量123.28 mg/kg、有机质量1.60%、pH值7.92。

1.2 试验设计

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玉米品种富民985,种植密度7.5 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氮肥与水分二因素,氮肥4 个水平,N0:0 kg/hm2;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水分3 个水平,W1:350 mm;W2:500 mm;W3:650 mm,共12 个处理,重复3 次。P2O5、K2O 用量分别为100 kg/hm2、110 kg/hm2,并作基肥一次施入;氮肥为尿素,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进行追肥,采用膜下滴灌随水施肥方式施入土壤,利用水压表控制灌水量,具体见表1。试验小区长8.5 m,共4 行,行宽0.65 m,小区面积20.4 m2,小区四周用高150 cm 高分子树脂膜相隔,以防止水分和养分侧渗。

表1 玉米各生育期的灌水施肥比例 Table 1 The ratio of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in different stage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株高:在抽雄吐丝期后,每个处理取10 株,测定由土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

叶面积指数:每个处理选10 株,取平均值。叶面积=长×宽×0.75,LAI=单株叶面积×单位面积内株数/单位面积。

干物质量:于105 ℃下杀青30 min,然后在75 ℃下烘干至恒质量。

产量及产量构成:每个处理选取10 m2进行测产,后选取10 个果穗称鲜质量,并带回风干考种,折标准水(14%)计算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因素。

氮肥偏生产力(PFPN,kg/kg)=籽粒产量(kg/hm2)/施氮量(kg/hm2)。

氮肥农学效率(ANUE,kg/kg)=(施氮区籽粒产量-不施氮区籽粒产量)(kg/hm2)/施氮量(kg/hm2)。

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kg/m3)=作物产量(kg/hm2)/单位面积灌水量(m3/hm2)。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SPSS16.0 进行数据处理,利用Matlab 进行二因素回归模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水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 不同灌水施氮量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图1 为不同灌水施肥条件下玉米株高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内的变化情况。由图1 可知,苗期至拔节期内,玉米株高增长量最大。W3N4 处理下玉米株高增长最多,达到129 cm。苗期、拔节期各水肥处理下的株高存在显著性差异;抽雄吐丝和灌浆期各水肥处理下株高间的差距有所减小,但仍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高氮水平下,灌水量越大,玉米生长发育越早,W3N2、W3N3、W2N2、W2N3 处理的株高在吐丝期已接近最大值,之后株高增长缓慢。

在一定范围内,水分与氮肥的耦合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W3N3 处理株高最高,达到284.8 cm,W1N0 处理株高最低,为247.2 cm。在水分一定的条件下,玉米株高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除W1N3 处理),W1N3 处理的株高比W1N2 处理的低5.9 cm。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高氮量反而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所抑制。在氮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灌水量为W1 时,N2 处理的株高比N0 处理增加12.8 cm;在灌水量为W2 时,N3 处理的株高比N0 处理增加24.8 cm;在灌水量为W3 时,N3 处理的株高比N0 处理增加27.7 cm。

图1 不同灌水施氮量下玉米株高 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on maize plant height

2.1.2 不同灌水施氮量对玉米LAI 的影响

不同灌水施氮量下玉米LAI 见表2。由表2 所知,叶面积指数表现为:拔节至灌浆期逐渐增大,灌浆期至乳熟期缓慢减小。在水分一定的情况下,叶面积指数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W2N3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与W2N2、W3N3 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抽雄吐丝期,W2N2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与W2N3、W3N3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灌浆期与乳熟期,W2N2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说明灌水与施氮量对叶面积指数有显著的影响。

表2 不同灌水施氮量下玉米LAI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on LAI of maize

2.2 不同灌水施氮量对地上干物质量的影响

由图2 所知,玉米干物质量随着水氮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达到一个阈值后,干物质量小幅度降低。W3N2 处理的地上部分单株干物质量最大,达到409.5 g,但与W2N3、W3N3 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量呈增加趋势,在灌水量为W1,施氮量为N2 时,干物质量最大,比N0 增加70.3 g,但与N3 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灌水量为W2,施氮量为N3 时,干物质量最大,比N0 增加90.1 g,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灌水量为W3,施氮量为N2 时,干物质量最大,比N0 增加66.5 g,与N3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水分一致的情况下,适宜的氮肥投入能获得较高的干物质量,而过量投入不能产生较大贡献。

图2 不同灌水施肥量下玉米干物质量 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on dry mass

由图3 可以看出,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叶、茎、籽粒干物质量均有所影响。W2N3 处理的玉米叶干物质量最高,比W1N0 处理增加15.7 g;W2N3 处理的茎干物质量最高,比W1N0 处理增加45.3 g;W2N2处理的籽粒干物质量最高,比W1N0处理增加39.9 g,但与W2N3、W3N3 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

图3 不同灌水施肥量下玉米各器官干物质量 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on dry mass of different organ

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茎干物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是籽粒的干物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1N3 处理的籽粒干质量比W1N2 处理低11.3 g,W2N3 处理的籽粒干物质量比W2N2 处理低4.2 g;W3N3 处理的籽粒干物质量比W3N2 处理低4.8 g。可以看出适量的水氮供应能够提高籽粒干物质量。

2.3 不同灌水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图4 为不同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产量分别在W2N2 处理与W1N0 处理下获得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12 408.01 kg/hm2和8 289.42 kg/hm2,W2N2 处理比W1N0 处理增产49.7%。在灌水量一致的条件下,施氮肥能够增加玉米的产量,并且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氮肥施入量一致的条件下,灌水量的增加也会增加玉米产量。可以看出高水高肥处理下的产量并非最高,说明水分适宜情况下,继续增加施氮量不能起到增产作用。对不同灌溉量下的玉米产量与氮肥施入量进行回归分析,玉米产量(Y)与氮肥施入量(N)的关系拟合为:Y350=-0.045X2+21.51X+8 192,R2=0.951;Y500=-0.04X2+23.56X+8 661,R2= 0.954;Y650=-0.022 X2+16.83X+8 752,R2=0.931。当灌溉量为350 mm 时,最佳施氮量为239 kg/hm2,理论最高产量为10 762.45 kg/hm2;当灌溉量为500 mm 时,最佳施氮量为294.5 kg/hm2,理论最高产量为12 130.2 kg/hm2;当灌溉量为650 mm 时,最佳施氮量为382.5 kg/hm2,理论最高产量为11 970.7 kg/hm2。

图4 不同灌水施肥量下玉米产量 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on maize yield

图5 为对产量(Z)与土壤灌水量(X)、施氮量(Y)两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模拟,得到产量与水氮二因素的回归模型:Z=1 323.6+29.816 8X-0.029 X2+14.732 4Y-0.035 7Y2+0.118XY。

模型中,相关系数R2=0.931 1,表明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拟合程度很好。回归模型中一次项系数均为正值,表明灌水量与施氮量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灌水量与施氮量的交互系数为正值,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二次项系数为负值,说明产量随着灌水量与施氮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产量曲面灌水量方向较陡,施氮量方向较平滑,说明灌水量对产量影响更明显一些。通过计算,当灌水量达到575 mm,施氮量达到30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 160 kg/hm2。

图5 水氮耦合的产量效应 Fig. 5 Yield effect of interaction of water and nitrogen

由表3 可知,灌水与施肥对玉米产量性状有所影响,其中对穗长、百粒质量影响较大,对穗行数、行粒数影响较小。各水氮处理的玉米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均大于W1N0 处理。W2N2 处理穗长最大,W1N0 处理最小。在灌水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百粒质量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氮肥施入量为240 kg/hm2时,百粒质量最大。

表3 不同灌水施氮量玉米产量构成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on yield components

2.4 不同灌水施氮量对玉米氮肥与水分的利用效率的影响

由表4 可以看出,W2N1 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在灌溉水量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偏生产力逐渐降低。可以看出,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负相关。在W2 和W3 处理下,氮肥偏生产力下降的程度低于W1,说明灌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氮肥的胁迫。W2N2 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最高,W1N3 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最低,在水分胁迫时,高施氮量会影响氮肥的吸收与利用。

表4 不同灌水施氮量对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on PFPN, ANUE and IWUE

在灌水量为W1 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灌水量为W2、W3 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灌水量一致的条件下,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N2 水平,由此看出施入高量的氮对水分的利用产生了负影响。W1N2 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率最高,W3N0 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率最低,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水、氮在一定范围内耦合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王丽梅等[12]、Anjum 等[15]指出,水分缺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本研究表明在水分一定的条件下,玉米株高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水分不足时,高氮量反而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所抑制。在氮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水与施肥量能显著影响叶面积指数。从拔节至灌浆期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灌浆期至乳熟期缓慢减小的趋势。向友珍等[16]研究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LAI 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抽雄期出现最大值,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最大。Hammad 等[17]研究表明,干旱会减少叶面积指数,在良好的水分条件下,LAI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18]表明,干物质随着水氮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本研究表明,干物质量随着水氮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到达阈值后,干物质量小幅度降低,这可能与灌水量与施氮量设置的范围有关。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茎干物质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籽粒的干物质量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与仲爽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是在适宜的灌溉施肥条件下获得的[20-21]。本研究表明,灌水量与施氮量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产量随着灌水量与施氮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灌水量对产量影响更明显一些。陈东峰等[22]认为水肥交互作用对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施肥量的设定范围有关。高亚军等[8]提出,水肥耦合试验中,认为肥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多数旱棚与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水分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本试验是采用旱棚与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相结合,表现出水分的影响高于施氮量因素。

在灌水量一致时,施氮肥能够增加玉米产量,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一致时,增加灌水量也会增产。高水高肥处理下的产量并非最高,说明水分适宜情况下,继续增加施氮量不能起到增产作用。Pandey 等[10]报道指出水分、氮肥共同影响作物的产量,水肥的耦合存在一个阈值。当低于阈值时,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都能增加产量;氮在高于阈值的情况下,增产效果不明显。甚至会产生负效应。本研究中,利用二次回归模型计算得出,当灌水量达到575 mm,施氮量达到30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 160 kg/hm2。Kamkar 等[23]研究也表明,施用200 kg/hm2的氮肥会增加产量,而进一步施用高于200 kg/hm2的氮肥则没有效果。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时,最佳灌水施氮量也有所不同。

在灌溉水量一致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氮肥的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下降。郝小雨等[24]研究表明,过量的施氮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同时,在最低灌溉水平下,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随着灌溉水平的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这与文献[25-26]中结果一致。施氮肥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但高量的氮对水分的利用产生了负影响。增施氮肥并不是获得最大粮食产量的可靠方法,它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Al-kaisi 等[27]也指出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氮肥可以提高缺氮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过高或过低的施氮量都不能有良好效果,因此适宜的灌溉施氮量才可能增加水分利用效率。

4 结 论

1)水、氮在一定范围内耦合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在水分一定的条件下,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水分不足时,高氮量反而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所抑制。W2N2处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最高。

2)水分适宜情况下,继续增加施氮量不能起到增产作用,W2N2 处理比W1N0 处理增产49.7%。在灌溉水量一致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水分不足时,高施氮量会影响氮肥的吸收与利用。

3)在最低灌溉水平下,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随着灌溉水平的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施氮肥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但高量的氮对水分的利用产生了负影响。

4)综合高产、高效和水肥利用效率等因素,建议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生产中需水量为500~575 mm,施氮量为240~300 kg/hm2。

猜你喜欢

物质量氮量叶面积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动态的影响
2种水培观叶植物叶面积回归测定①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库工程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绿豆不同生长阶段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分配规律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