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型企业风险控制及防范

2020-11-28薛慧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4期
关键词:贸易企业

薛慧玲

(上海骏豪嘉投资有限公司,上海 200333)

一、国有贸易型企业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一词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企业运营而言,广义的风险是指未来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由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因素所导致的,因此可视为固有的风险;而狭义上来说,预期的利润波动和企业利息也是一种风险。具体来说,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与税前利润成反比,因此盈利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

(二)贸易业务防范风险重要性

一般地讲,风险是指一件事产生我们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同样的,企业经营风险即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不希望出现的各种事件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是指不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各种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负面事件。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源自企业本身的。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迅猛,作为商品流通中不可替代的一环,贸易业务的内容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如此之大的变化,中小贸易企业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否则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就可能会面临巨额的财产损失,使得企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三)风险点和风险识别

在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中,一般要经过项目前期调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货物交接、支付结算这样一个基本流程。在贸易过程中,诸如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业务人员违规操作、单方面违反约定等问题一旦发生,都将给企业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因此,主要风险点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风险识别方法如下:

1、信用风险

(1)合同诈骗:上下游合作单位串通诱使贸易商签订合同,形成合同诈骗。

(2)诉讼风险:上下游合作单位隐瞒涉诉案件等风险事项。

(3)预付款、应收款损失:采购环节中,若采用“先款后货”的支付模式,上游收到预付款后,不按照合同约定发货,则企业面临一定的减值损失;销售环节中,若采用“先货后款”的支付模式,下游收到货权后,货款无法收回或者收回难度大,则贸易商面临应收账款损失。

(4)其他费用的损失:在自营采购模式中,垫付的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以及装卸费用的损失;在代理采购模式中,为下游采购时垫付资金产生资金占用费的损失。

识别方法:

(1)从业务的真实背景去识别,上、下游合作单位是否有关联关系,若有关联关系则有可能存在虚增收入或无实际货物的融资性贸易业务。

(2)通过实地考察,企查查网等多渠道了解上、下游合作单位信用情况。

(3)从贸易品种及合理账期其识别:国内贸易账款周期多为短期(一般15~45天不等),若账期半年以上回款则风险较大。

2、价格风险

(1)货物跌价:货物的价格总是随市场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如果货物的价格在贸易商持有货权期间跌破了此前的采购价格则该部分跌价损失将由贸易商来承担。对于库存量大且没有向下游销售锁价的情况的贸易商,通常损失会较为严重。

(2)下游弃货、拒收:在代理采购模式中,若上下游同步一口价的方式锁定了单价,一旦销售期间货物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下游出现拒收或者弃货的情况。

识别方法:

定价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口价,基差定价和即时定价,因此要考虑:

(1)是否有利润空间。

(2)是否收取一定比例的采购保证金。

(3)是否对市场供需做了前期调研。

3、货权风险

(1)虚假提货单:下游或第三方,在没有通知贸易商的情况下,利用虚假提货单据到仓库出货。

(2)虚假仓单:上游提供虚假仓单或将货物抵押、质押,造成货权损失。

(3)上、下游及第三方(仓储方)勾结:在贸易商不知情下,仓储方将货权提前转交给下游,造成贸易商对货权失控。

(4)第三方仓储监管不当:监管方不履行监管职责,随意放货出库,面临货权风险。

(5)内部管理失控:对业务人员及货物管理松散;内外勾结弄虚作假,转移货权或超额发货,最终失去货权。

识别方法:

(1)是否对第三方仓库监管审核过,有无规范的管理制度。

(2)贸易量及库存是否合理,防范存货跌价的风险。

(3)上、下游及第三方(仓库方)是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对第三方仓储监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对账检查,是否实现不合规出库现象。

4、财务风险

(1)资产负债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这种配置下整体的风险较小;另一种为负债表中出现了赤字,表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需要足够的重视;还有一种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情况,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2)企业收益中的财务风险:第一种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经营收益显示是盈利状态,但是经常收益反而是亏损的。此时企业已经背负了较多的债务和应还的利息,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第二种是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具体表现为经营收益和经常收益均为正,但是期间受益却为负的情况。此时企业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流失,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第三种是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形,具体表现为经营收益即是亏损状态。

5、司法裁定执行风险

贸易过程中,出现质量、数量、交货期、支付等没有履行合同,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则势必走上司法诉讼程序。在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上,司法裁决和裁决后执行仍存在风险。如有抵押物的执行案件,除了考虑优先受偿权外,还要考虑位置、是否直接交易商品、变现操作问题等。

经营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是五花八门,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自然风险,包括了一起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坏;其次是社会经济环境风险。社会环境包括政策和法规、同行业的竞争、市场周期性变化等;而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通货膨缩等方面;经济环境风险的不同来源于其形式的多样性。最后是贸易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风险。辨别风险的前提条件是要分析带来风险的因素,这同时也为经营管理者制定降低风险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识别方法:

抵押物是否能及时变现,否则即使官司赢了,有抵押物也不一定是一种稳妥的办法。

二、贸易型企业风险发生原因

(一)企业风险控制观念薄弱

虽然国有企业在项目管理上已经引起重视,但风险管理实务工作中,仍然执行不到位。例如:立项前没有对上下游企业做详细的调查,或者调查报告不能反映被调查的企业的真实情况;业务链条不清晰,业务人员对业务模式的风险点识别不认真;将收益明显不能覆盖资金成本的项目提交上会讨论,凭人情关系投同意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及时对企业应收账款账及账款质量进行分析,盲目赊销放账;对于部分已经产生纠纷的业务,明知逾期应收账款存在回款风险,不及时采取诉讼维权,贻误时机;对于需要留存书面凭据的业务,没有从法律角度对凭据进行考虑和设计,导致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二)风险控制机制缺乏

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基础管理牢固的根本保障。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将会大大弱化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责职能的具体管理与约束,无形中增大了管理风险的发生概率。部分贸易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没有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存在一旦个人认知出现偏差即会导致最终决策的失误。若没有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则会造成内部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最终导致应收账款缺少及时有效的跟进管理,物流、信息流、资金脱节。部分贸易企业存在规避税收的行为,往往不对出库销售进行会计处理,人为推迟了纳税时间,导致在财务账面不能及时反映该部分债权人为给应收账款的监督制造了管理盲点。

(三)经营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履职能力不强

目前国企经营贸易一般采取自营模式和代理采购模式。当采取自营模式时,若上下游一方或双方均为贸易商,当没有严格审查上下游企业资信状况,不了解合作伙伴近两年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近期发展变化情况,风险把控不好造成货、款两头失控。此外,要区别对待不同的贸易商品,因为它们的风险控制重点不尽相同。例如,油品贸易与一般商贸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第一,油品贸易是大宗集中交易,具有资金的需求量大的特点,尤其是在市场需求放缓时,资金流转缓慢,油品贸易就会出现较大的资金风险;第二,因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如物流和气候等)的影响,使交易双方在产品质量方面产生异议,从而引发结算价格下跌风险;第三,油品贸易从炼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多,从炼厂到用户,一般需要经过多次转运,战线较长,易形成亏吨风险;第四,铁路运输紧张,高峰期运力难以保证,导致无法按时交货,存在运输风险。

(四)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弱化脱节

财务部门作为国企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各方各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企业的资源配置,业务的发展,甚至于整体的战略规划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配合;其原因之一在于财务部门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即财务监督,对于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看来,多数国企的财务部门对于业务的监督还不够完善,仅仅只是做到了对资产的监管。这种监督与服务的不统一性,使得财务监督对于控制财务风险的作用大打折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遵循如下步骤:先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一部分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能将各个层面的管理有效结合,是的责任分配没能落到实处,最终导致了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大大降低。

三、贸易企业风险的防控措施

风险总是存在的,经过风险识别和分析,以风险的可能性、风险的损失度作为考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一般风险管理适用于较低的风险可能性,重点管理用于应对可能出现中度风险的情况,而特别风险管理则是针对于处理高度风险的情形。建立一套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的体系,不是一个人或哪几个人的事情,而是要企业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整体风控意识,要将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的价值观纳入企业文化体系,并将风控管理纳入企业常态管理体系中,具体建议如下所示:

(一)完善合同审核管理及控制

1、严格把控合同签订,重点审查:合同签订方的主体资格;合同能否反映真实意愿;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合规;主要条款是否齐全;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2、加强产品采购和销售执行审计,具体内容如下:是否严格执行合同内容;是否按期交货;是否完整通过验收;是否有合理的品控;是否按规定处理违约纠纷。

3、加强合同台账、合同汇兑、信息反馈审计。建立健全合同台账,重点落实合同汇兑和统计分析。向相关部门反馈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控制合同风险。

(二)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制度的建设

1、项目立项时提交的材料,要从完备性、符合性入手并以作业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进一步细化审核内容,落实管理部门责任,提高项目立项的质量,把好准入关,避免决策风险。

2、对于初次合作或实力一般的下游公司,要求每笔业务都有实力的单位为其提供担保,努力减轻风险。

3、梳理已发生的业务,要针对每一个业务链条,根据合同履行情况,按照管理分工的职责分别对贸易品种的质量情况、计量数量、异议情况、应收账款的回款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做好合同履行控制、预付款控制、货权控制、库存仓储控制、票据与结算控制。

(三)提高客户评级,规范业务运行流程

对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资料,必须对进行鉴别、整理和加工。要想实现控制好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贸易,就需要对不同类别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采购或销售策略。通常综合评价和分类客户的准则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资金、信誉状态等。一般来说,客户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基本客户:资金实力很强,经营记录良好,业务能力较强,已经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2、一般客户:虽然信誉良好,但通常规模较小,因此资金和业务能力均较一般,未开展广泛的合作。

3、可往来客户:已开展了初步接触,但信息量不足,需要进一步观察。因此在控制贸易额的情况下可有选择地开展一部分业务。

4、停止往来客户:信誉较差,业务能力弱,一般不建议开展贸易合作。若有特殊情况的,应在事前制定好完善的应急预案。

提高客户评级,寻找优质的上下游客户是降低企业风险的必要手段,客户选择优先以大型央企或国企、五百强企业为主。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必要的单据必须掌握在手中,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及合作,去上下游企业合作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操作,避免出现违规,此外,员工应从思想上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学习《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减少开展贸易过程中的盲点和漏洞。加强客户情况调查、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并履行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终身负责制。

(四)营造企业风险预警文化,建设风险监测体系

1、借鉴公司内外贸易业务,有针对性地选择已产生纠纷、可能产生纠纷和业务开展顺畅且营运效果好的三类业务分别进行案例分析,让员工在特定的情形下进行分析,使员工、管理层更为直观地掌握并巩固贸易实务知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处置能力。

2、做好案例分类,根据购销模式、贸易品种、结算支付方式的不同,就出现风险点、风险表现形式、风险形成的原因等方面加以归类,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风险事件要形成专题报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风险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4、对于我国如此之大的消费市场而言,国内外贸易企业对市场的争夺即是一场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市场的不稳定性加上经营风险的固有特性,极易造成贸易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想保证企业的稳定、持久、高效地发展,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在各方各面进行详尽的调研和分析,降低风险,排除隐患,以一套完善的抗风险体系应对未知的挑战。

(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利润率

1、应收款项实行“预防为主、动态监管、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在内部建立起“权责明确、行动有效、相互监控、协同管理”的应收款项管理体制。

2、对于已经发生的赊销业务,企业不应该坐等账期结束,而是要主动跟进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

3、对于金额大、信用差的欠款客户,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察对象,若再次出现财务周转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一旦出现超过合同约定期限未付清款项的情形即形成逾期应收款项,应立即启动催收程序,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多方渠道深入了解客户经营、财务、债务状况,并形成报告上报领导班子。总之,贸易企业货物交易,其回款才是硬道理,保证公司的各项收益应收尽收确保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六)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实现良好财务监督和服务的基础是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为此,财务部门应重视人员的培训。此外,监督与服务的重心应当同时落在业务和财务上,因此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发展就需要一套内控机制来实现。为了保证风险管理运行的有效性,只建立考核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状况不断调整,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都在事前充分考虑清楚。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来保障自身的健康发展:1、正确认识收益与风险并存这一事实,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2、加强风险监督,完善预防措施,及时地汇报财务风险,快速地反映并做出调整,将风险缩小在可控范围内。

四、结论与建议

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风险有其必然存在性,需要经营者能够正确地认识风险,科学地分析其类别和特性,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结构体系,以减少甚至是避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风险不可预知和随时发生的特性需要企业事先做好详尽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策略。完善合同审核管理和控制措施,及时查漏补缺,形成财务与业务统一发展的内控机制。

只有在经营过程从项目立项源头开始到合同履行完毕,每一道程序做得足够的细致和深入,并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实际需要的风控工作模式,尤其在预测市场行情、选择贸易对象、评估、决策和执行项目、结算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经营风险。

猜你喜欢

贸易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