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中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
2020-11-28姜静
姜静
(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属国企投资行为不断增加,投资规模逐步提升,投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现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一些条款和内容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影响了企业投资决策效率。
一、国企改制资产评估会计调账内容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利用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调整国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国企改制资产评估常用的方式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以及现行市价法,在具体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即对国企改制资产评估价值进行会计调账,具体会计调账的内容涉及国企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长期投资。第一,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流动资产在国企改制中可以不进行会计调账,但是如果国企的流动资产出现流转过缓,同时在评估中存在减值问题时,应该进行适当的会计调整。第二,固定资产。国企改制资产评估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一个评估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固定资产会计调账的时候,资产原值以及累计折旧,都需要依照资产评估计划书和明细表,并在基准日和调账日的基础上,对基准日的评估值和账面值进行会计调账,以此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最后按照固定资产的剩余值和使用年限进行最后的计提折旧。第三,无形资产。国企改制资产评估中的无形资产指的是土地资产,在对土地资产进行会计调整的时候,需要重点评估土地的评估值以及使用年限,进而对其进行摊销。而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在摊销的时候则需要参照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第四,长期投资。国企改制资产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各笔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需要根据评估报告进行增减值的调整。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会计账务处理的问题
(一)资产评估的问题
资产评估是国企改制过程中会计账务处理的重要内容,部分企业为了方便直接采用货币基金注册新设的方法跳过了资产评估的流程,从而加快改制的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以新设之名行改制之实,等新公司成立之后,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等通过内部协商的价格进行购买。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并非规范的改制程序,容易滋生很多问题,如暗箱操作、随意处置应收快和应付款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清产核资的问题
资产核资问题是国企改制中的一大难点,首先,很多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在进行清产核资之前就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的评估,对于企业评估之前的财产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在资产评估环节中出现很多错漏,导致后面的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其次,部分企业在巨大的资金的诱惑下,在申报评估资产时故意少报或者漏报,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后,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在申报过程中出现纰漏,而不同的评估机构采用的评估方法又有所差异,使得评估具有一定的弹性,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创造了违法乱纪的机会。
(三)资产剥离的问题
资产剥离是指一些拥有福利设施或者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资产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要进行资产剥离处理,而且改制企业要对剥离的资产进行账务上的处理。在进行资产剥离过程中容易出现“大船搁浅。小船逃生”问题。因为,在改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老公司并存的情况,对于进行部分改制的国有企业来说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原企业的出现银行债务“悬空”的现象。本来,在财务问题上新老公司就有着相当复杂的联系,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国企改制中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
(一)资产评估减值确认
国企改制资产评估除了发生增值,还会发生减值情况,在对资产评估减值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第一个工作内容是确认国企资产评估减值。资产评估减值是与资产评估增值相对立的,指的是资产评估确认值低于原本账面价值的那部分差额。国企资产评估之所以会出现减值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因为国企承建的工程或者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国企资产出现实体性贬值。第二是因为国企现有生产设备落后、生产工艺过时,与当前社会生产力不匹配,进而引发了功能性贬值。第三是因为国企外部环境变化,例如市场环境变化、产品价值下调等,会导致国企资产出现经济性贬值。第四是因为国企操作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资源浪费大,或者企业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蒸发。在确定了国企资产评估减值事实以后,则需要及时在资本公积评估减值准备账户中反映具体的减值额度。
(二)财务审计
在财务审计报告经过相关企业审核通过后,改制的企业应该查看财务审计报告结果和基准日的账面余额之间的差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产、负债和资产所有者的权益。财务审计中各项账务是否准确会影响到在改制期间净资产损溢的计算结果。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也没有相关的文件进行具体的约束或者指定相关的财务处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以财务报告为准,两者之间的差异按照实际数额当作当期损益处理;二是不进行单独的调账操作,只需和资产评估结果一起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产生的差异和资产评估之后的增值或者减值一起计入资本公积金。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具体的操作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根据财务审计的一般账务处理方法,将财务审计报告的结果和财务审计基准日的账面余额进行对比,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异相应的调整资产、负债和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其次,根据改制期间获得的各项数据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需要注意的是,财务审计报告期末数应该和资产负债表期初数相等。此外,在改制期间发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也应该包含在利润表中。最后,根据财务审计中的调整事项,对利润表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的操作如,基准日进行财务审计时对已经生产出来的成品计提存货跌价50万,在改制期间对利润表进行调整时应该将这50万作为管理费用进行回冲。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得到的最终净利润和其他资产的变动与改制期间的净资产损溢相等。
(三)资产评估减值会计处理
国企改制资产评估减值会计处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明确的工作规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实践中采取适合国企改制的会计处理办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提高处理效果。主要的会计处理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接冲减资本公积金,其二是将其作为营业外支出进行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选择。例如,在国企资产评估减值会计处理过程中,如果因为客观因素的存在致使国企资产的重置价值和评估值出现降低,从而造成了资产评估减值,则应该选择直接冲减资本公积金的会计处理方案,以此对国企实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不能将减值部分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掉。如果是因为国企自身经营不善或者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资产评估减值,则需要以资本保全和遵循谨慎为原则,将资产评估减值作为当期费用进行处理,维护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可以对国企资产进行更好的保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财政部、国资委和国务院办公厅对于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国企改制中相关的财务问题处理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企业改制实际操作中,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都各有不同,账务处理上也有很大差别,很难有全面、准确、能够完全借鉴的方法和流程。因此,在改制过程中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该在遵循相关原则和规定的前提下,总结其他改制企业成功的经验,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性。相关的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在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改制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