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黄河科技学院汽车类专业为例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方向课程体系

董 彬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引言

黄河科技学院汽车类专业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分方向培养,将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为创业、就业、考研3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培养,每个方向都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并且优化课程体系。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企业的产业资源以及科研院所进行有效融合与衔接,打通最后一学里。

2 培养融合型人才,重构课程体系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实际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实际的教学活动也要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制定。在制定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建议企业能够派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并且对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提出切实意见。这样对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1 构建项目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

实用型专业课程体系要在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建立进阶式课程体系。

2.1.1 基本素质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主要包含艺术鉴赏、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专业对于课程要求,采用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的授课方法等,同时主要讲解学科体系的经典内容,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

2.1.2 平台课程

平台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覆盖该专业相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并考虑到不同专业、跨学科选课的问题,平台课程采用了专业与非专业课时不同、授课内容不同的方式进行确定。以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称为我院)专业为例,电工电子、工程图学等课程,建筑、信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专业都有开设,但是课时可以有所区别。以汽车类专业为例,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两个学期,分别为56、48学时,而汽车营销与服务、城市轨道专业只开设了一个学期,56课时。这也充分体现了根据专业要求设定课程的特点。

2.1.3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按照专业特点以及职业行动领域进行设置,对于汽车类专业来说,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相应设计、制造的综合能力。该类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实施。这类课程教学上侧重于案例教学,可以进行合班上课,也可进行不同班级同时开课。以充分利用实训资源,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动手实践机会。采用现场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2.1.4 拓展课程

该类课程主要采用选修的形式进行,涵盖了专业前沿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修,获得相应的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最低选修学分,以增加学生选课的积极性。

2.2 建构“实践—见习—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院校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践则主要通过校内实习、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见习是在第l学期到第6学期之间分阶段、递进地,在期中或假期安排短期实训或见习。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践行每学期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尽早熟悉社会、锻炼能力,为就业早做准备。实习是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根据学生选择的职业方向,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以汽车类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接近1∶1,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3 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

以黄河科技学院的汽车检测、汽车制造、车辆工程、汽车服务等专业的课程设定为例,在进行教学内容选定的过程中,都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其中,与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了符合企业需求的,适应工作岗位的合理的授课内容。在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中,可以根据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结合汽车生产的流水线,确定四大工艺的核心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确定,紧密结合实际的工作过程,体现出企业工作岗位中工作流程的安排。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2.4 利用信息化,进行学科交叉融合

通过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我院为例,公选基础课程为本专科全部开放,本科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培养方向进行跨学科、跨学院的课程学习。同时一个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同时也可以是其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本科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升学、就业、创业方向进行学习,并进行跨学科的选课、跨专业及学科选择授课教师、还可以跨学科选择升学方向等。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多方位的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等方面的能力。

3 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一个定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三个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实战平台;专业比赛与学科竞赛平台。三个结合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与实习、实战相结合;学生作品与专业比赛相结合,着重培养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效果。

4 重视学生能力培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创业基础”、“新创企业融资”、“经济法”、“创业实践”等课程,规定了创新教学和实践学分,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科学的培养方案和组织管理,良好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学院学生杨昊霖个人开发的汽车后视镜行车导航仪,已获得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10万元。并且根据学校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要求,重新修订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132门。学院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研讨课”的申报,并探讨如何将最新的学科前沿、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融入“研讨课”的课堂教学。探讨交流如何规范课堂教学,严格课堂教学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发展需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科技活动小组中,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全程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学生取得的成果按照学校科研奖励办法给予教师同等的奖励。

5 进行毕业设计改革

往届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从题目的选取、内容的设定以及最后的答辩等过程,都是被动式的接受。没有考虑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兴趣,并且论文的设计内容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没有过多的关联性。因此,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模式进行毕业选题及相应的内容设定,答辩过程。

关于选题改革,舍弃原有的教师拟定题目,改为让学生自己拟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或者就业方向,积极设定题目,由老师进行参考、确定。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关于毕业设计内容改革,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制定毕业设计题目,并要求学生做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根据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分为升学、创业、就业三个方向。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以根据择业方向提交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涉及到的数据、图纸等应真实有效,符合实际岗位的要求。关于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研究生方向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创业方向的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应与创业内容紧密相关并做出具体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成果答辩改革,目前我院的学生答辩依旧为传统的模式,设计类的学生依旧以打印图纸为主,答辩过程主要是对主要设计内容进行阐述,并将设计理念、创新点等进行论述,最后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如果前期学生对设计或研究内容认知缺乏就会造成对着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生搬硬套,不能够展示出学生真正所学的本领。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求新的模式来展示学生的能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三维建模或者仿真分析所选择的毕业设计,或者可以作出部分实物模型进行答辩使用,这样的话可以提升学生所学所用。

6 结语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的教育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生产企业以及研究院之间进行紧密的结合,并且通过各方面、各部门之间的努力,让学生通过相应的实习、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等过程,了解到一线企业里所用到的最新的知识、技术及生产工艺等。通过整合利用这些相应的资源,各个高校可以按照合作单位、企业或实际项目的实际要求,制定更符合实践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课程内容的定制。使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方向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2年组稿方向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探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考
——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