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2020-11-28辛志花
辛志花
(张掖市甘州区红沙窝林场,甘肃 张掖 734000)
1 引言
林业建设与农业发展相辅相成,农田林网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和完善,具有减小风速、调节小气候、增加土壤湿度、防范干热、固沙防沙、减少水土流失、防范洪涝灾害的重要作用。
2 甘州区农田林网建设基本情况
1971年甘州区农田林网开始建设,至1980年全县农田防护林总面积99870亩。按照干、支、斗、农四级方式建设渠道6649条、总长度4882.7 km的防护长廊;其次在1991~1995年:甘州区以“三北”二期和平原绿化工程为重点,采取带、片、网、景相结合的方式,对甘州区内村社进行了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9495亩,更新改造林带36条87.6 km,栽植各类树木70多万株;甘州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按照“树种优、结构新、效能高、抗性强”的目标,加大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力度,截至2008年,全区林业二类清查表明:农田林网折合面积17.7万亩,林网树木总株数2656万株,农村人均拥有树木76株,农田林网树木蓄积量32.3183万m3。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田林网逐步向“大网格”方向转变,切实有效保护了全区农业生产。
3 甘州区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林网树种单一,防护功能下降
甘州区农田林网原造林树种多以二白杨、新疆杨为主,树种单一,现存活的树木大多数是20世纪70、80年代栽植的,都已进入成熟、过熟林阶段,而且林层单一,林网的防护功能逐步下降。
3.2 规划多头管控,建设质量不高
近年来,甘州区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耕地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原有林网树木采伐后,农田防护林工程规划建设由发改委、国土资源等部门牵头负责,在农田建设项目中未高标准设计农田林网,没有预留绿化带,或者设计不合理,苗木多为单排栽植,起不到防护效果。同时,营造主体主要是中标实施单位或村集体,由于权责利不统一,重造轻管现象严重,新造林规模小、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大部分乡镇在项目实施后出现有田无树、田多树少等现象。
3.3 消耗大于增量,更新恢复困难
受木材价格下滑、树木胁地等影响及高标准农田整理、交通道路改扩建等工程项目大量采伐树木,农田林网缺株断带严重,有田无树、田多树少等现象普遍存在,防护效能明显下降。加之农林用水、用地和造林管护投入矛盾突出,农田防护林网更新恢复难度大。由于交通沿线多为基本农田,受国土保护政策制约,“一园三带”营造林任务、地段落实困难。
3.4 天牛危害严重,林带残缺不全
杨树黄斑星蛀干天牛严重危害甘州区农田林网树木,尽管采取了化学药物和物理方法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控,但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住危害,遏制住扩散蔓延的势头,损失逐年加重,农田林网树木出现干枯、死亡的现象,林网缺株断带,残缺不全。
3.5 林农矛盾突出,重视程度不够
农田防护林网的规划实施以四旁地和耕地周边为主,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明确规定,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甘州区属绿洲灌溉农业区,随着黑河分水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节水工程的深入实施,造成农林业用地、用水矛盾十分突出[1],农田林网更新恢复制约因素增加,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绿化工程多处出现此类矛盾和问题。
3.6 产业结构制约,任务落实困难
甘州区农业种植以制种玉米为主,“一业独大”的局面造成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由于制种玉米产业效益较高,制种企业、乡村社干部和群众对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造林积极性不高,抵触情绪和破坏林木现象严重,以树木胁地遮光、影响群众收入、矛盾纠纷难以化解等为由,无法落实农田防护林建设任务和地块。受木材价格下滑、新型建筑材料替代木材及木制品等影响,生态林营造大多数由乡镇政府作为公益事业承担,群众没有植树造林的动力和活力,农田防护林网更新恢复难度增加[2]。
3.7 成本逐年加大,造管质量不高
国家下达的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计划,人工造林补助仅为500元/亩。近年来甘州区造林要克服和解决立地条件、灌水设施配套、栽植及抚育管护经费等困难和问题,造林成本和抚育管护成本逐年增加,管护资金严重短缺,造成新造林越多包袱越重局面[3],再加之农田林网受用地、用水、林权等政策制约,抚育管护、林木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林成活率下降,绿化成果巩固率低。
4 提高甘州区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制定农田林网发展规划,重视农田林网建设
一是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的要求,统一编制农田林网建设规划方案[4],明确绿化目标任务,坚持科学规划、逐年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二是由自然资源局牵头,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进程,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各个自然要素,确保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空间,留够留足造林用地,从农田林网控制率、规模、密度着手,组织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
4.2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提高农田林网建设质量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田林网更新要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要求,建设林带宽度为5~7 m的双排林网。栽植树种要以适应性强、防护性能强的乡土树种中的新疆杨、白蜡、臭椿等高大乔木树种为主。二是大力营造生态经济型复合林网,采取“针阔叶树大林带,果树小网格”的新型农田林网配置模式[5],提高农田林网的综合效益。
4.3 完善林地林木产权制度,落实农田林网管护责任
一要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配套防护林工程管护长效机制[6]。防护林建设要在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基础上完成竣工验收后,及时移交使用人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登记造册、明确产权、明确管护责任。二要按照“一分造、九分管”的要求,加强对农田林网中新造幼林的管护,制定和完善幼林管护措施,推行幼林管护承包办法,从幼林栽植后的灌水、松土、除草、修枝、越冬等各个环节抓起,提高幼林成活率,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三要全面落实农田林网更新造林及管护的主体责任,各乡镇主要领导是农田林网更新造林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实行管护承包责任制,做到管护人员、管护面积、管护责任“三到位”;四要将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凡是当年有土地整理项目的乡镇,必须按要求完成农田林网更新改造任务,否则扣除相应分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4.4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完善农田林网建设投融资机制
一是针对造林成本和抚育管护成本逐年增加,建议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增加抚育管护经费[7]。二是加大发改委、水利、国土等相关行业部门扶持力度,解决灌水不足、管护不到位等影响农田林网建设成果的问题。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抚育管护经费,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造林大户承担管护任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投入,大力推行个体承包造林,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林业,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造林机制,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投资办林业,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五是结合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严格配套农田林网规划,在项目建设中,整合资金向农田林网建设倾斜。六是积极向上争取农田林网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田林网建设顺利实施。
4.5 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效
一是各乡镇、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农田林网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系;宣传与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内在联系;宣传绿化先进典型,曝光毁林案件,提高全民护绿守法意识。二是坚持依法治林,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破坏农田林网等违法行为。三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有偿使用机制,积极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有利政策,建立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效的长效补偿机制,以推动社会造林积极性[8]。四是强化地方法规体系建设,发挥法律效力,严格林木资源保护管理,加大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
5 结语
加强甘州区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建设,首先要做好农田林网更新规划,并建立长效保护利用机制,严格执行造林技术标准,提高农田林网建设质量,完善林地林木产权制度,落实农田林网管护责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完善农田林网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效,促进农田林网防护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