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三种关系”,开辟基层新闻舆论新天地
2020-11-28张淼
张 淼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舆论引导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总体格局。如何深刻认识新闻舆论工作在基层部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用正确舆论导向教育引导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唱响强军赞歌,激发广大基层官兵践行强军目标的热情动力,为加快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需要在认清“三种关系”上多做思考、抓好实践。
一、认清“一域”与“全局”的关系,把准工作定位
新闻舆论的根本任务是传播党的声音,一项工作可不可以宣传、如何宣传、宣传到什么程度,不能只从本单位、本部门的主观想法出发,必须“与党同心同德,对党高度负责,为党立言发声”。一是强化党性意识,突出政治引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首要职责和使命。说到底,就是强调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出大问题。抓好新闻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主席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自觉提升政治站位,做到真知笃行。真知就是思想上的看齐,笃行就是行动上的追随,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二是强化大局意识,讴歌强军实践。备战打仗既是强军兴军的中心任务和鲜明指向,也是基层部队的主责主业和第一要务。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主席意图,深刻体悟最高统帅的忧思关切,坚持瞄准备战打仗靶标,在服务练兵备战上求作为,把笔头、镜头聚焦到火热的训练场、海战场,真诚真实地讲好广大官兵的强军故事,为大抓练兵备战擂好战鼓,为推进转型建设擂好战鼓,为投身强军实践擂好战鼓。三是强化阵地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近段时间,敌对势力借疫情对我抹黑攻击势头不减,手段不断翻新,散布各种夸大疫情影响、质疑战“疫”进展的谣言,炮制一些攻击我政治体制、诋毁国家和军队形象的话题。官兵的思想就像菜地,你不种正能量的东西,就会长满负面的杂草,就被局部的支流的东西搞糊涂了。基层部队新闻舆论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写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保持清醒坚定,知道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引导官兵激浊扬清、明辨是非。
二、认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提升层次质效
“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不仅是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对部队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的落脚点是“影响力上更强”。要扩大影响,既要讲好传统故事,也要做好创新文章。一要精烹细制,守好“招牌菜”。对于一支部队来说,典型是不可或缺的信念丰碑和精神标识。调研中了解,一些基层单位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很多有影响、导向性强的事件和人物都已经报道过了,是不是就不好再写了、再提了?当然不是。要学会紧贴时代主题、二度开发,找准现实针对性,及时发声,使精彩鲜活的事迹持续出彩,为人熟知。二要善于取材,厚实“家常菜”。“家常菜”属于我们平时大量接触的部队经常性工作的报道。对此,要学会取材用材,比如同样的竹条,你可以编筐编篓,还能选择制作工艺品,之间的差别就在于用料的手法,弄好了就提升了价值,反之牛卖猪价。要学会突破所观察的事物本身,跳出就事论事、先入为主的围框,软化自身的既定思维,用陌生的眼光观察,使其透出一种新鲜感和特别感。三要精准筹划,出彩“私房菜”。现在青年官兵旅游,愿意拿“大众点评”软件搜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赶上旺季满星的店都会排长队。这些特色小吃就是私房菜,靠特殊的味道、匠心的制作赢得口碑。具有本单位特色烙印,反映新时代官兵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干事创业的事迹都是“私房菜”。私房菜如何出彩?要把握住两点。一个是要提高思想深度。思想性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宣传报道不能围着“是什么”“发生了什么”等浅层次要求打转转,要向“意味着什么”“说明了什么”的深层次挖掘。另一个是要注重策划。策划的过程就是选题的过程,选题选好了,报道就成功了一半。
三、认清“独立”与“融通”的关系,拓展传播效应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联合作战”威力倍增。对于基层新闻舆论工作当顺势而为,“传统媒体”不能偏废,更要到“两微一端”中流击水,实现传播效应叠加。一是宣传手段要快适应。前期有人做过调查,在广大官兵心目中最喜欢的媒体排序中,排在前两位的是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后面依次是电视、书籍杂志、军网、报纸。目前,青年官兵已经成为基层部队建设的主体,他们普遍“网龄比兵龄长、入网比入伍早”,这些问题倒逼我们要习惯青年官兵获取信息的习惯、方式、工具和渠道,在合规守纪情况下用好新媒体这个新阵地,增强新闻舆论宣传主动性和实效性。二是宣传模式要有创新。现在新媒体平台管使用者统一叫用户,说白了就是我喜欢用哪个我就选哪个,对于新闻稿件来讲,就是哪个内容吸引人就点进去看哪个。电视有了客户端,纸媒有了公众号,好东西一点就分享了,只要几秒就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这启发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在给报纸写稿的同时,更要主动思考适不适合网上发布、需要配什么样的图片或视频等问题。通过文字、声像、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立体传播,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新闻宣传必不可少的依托,这是大势所趋。三是宣传文风要合口味。仔细学习近一段时间的《解放军报》以及各军种报等,不难发现各类报道文字更活了,篇幅更短了,内容更实了。反观基层原创的一些一手稿件,语言的张力还有欠缺。材料性稿子多,官兵习惯拿现成的经验材料改新闻稿,既方便又高效。如此写文章,作品干巴冷冰,让人读起来没劲头,就失去了新闻报道应有的传播效果。毛主席说:“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能够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所掌握的只是弱水三千中的“一瓢”,要像“燕子垒窝”一样,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新闻工作是一项常干常新的活,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当杂家,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储备。新媒体要求文字更精练、语言更生动、配图更精彩,要学会用好网言网语,注重用人性化、平民化、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来吸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