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020-11-28

政工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官兵政治思想

杨 旭

习主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近年来,部队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普遍推开,这一重要课题的探索研究也不断推陈出新。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部队一线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作用,充分运用网络思维、资源和手段,实现从“网络”到“网络+”的动态升级,推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着眼互联共享,创建开放便捷、功能强大的教育场

随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接近完成,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现实挑战。调研感到:政治干部人少、任务不少成常态,部队“动”起来、“野”起来教育难跟上,长期以来单打独斗的局面难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运用网络灵活组织,用网力换人力,用虚拟空间的统一弥补现实分散的不足。我们结合部署调整营区建设,打造全媒体教室,升级硬件设施、改造网络链接,形成综合、横向、互动的网络教育阵地。实现网络集成。增添一体化教学平台、激光电视、可上网教育平板等设备,架设高清摄像头和话筒,实现集互联网、强军网和数字网络电视于一体,多平台实时调用推送教育资源,实时记录传输教育现场音视频内容,让官兵在班排电脑前、营连教室内就能获取本单位以外的丰富教育内容。实现融合增效。依托营区军事综合信息网,通过流媒体服务器、音视频传播终端,构建旅—营—连一体化网络教育直播平台。通过开设网络直播房间,串联各教室课堂,共享全旅教育资源,各类营区、库室、营连部等小散点执勤官兵通过一台强军网电脑即可同步在线受教育;充分用好直播流媒体服务器存储功能,对因公差勤务、工作冲突等当堂教育未到课人员,一周内通过任何一台强军网电脑输入本单位教育直播房间号即可进行教育补课,现场重温教育内容。实现在线指导。区分旅首长和机关业务科室分级设置账号许可权限,根据账号等级通过直播平台选择切入教育直播房间。一方面,便于政工领导在教育日实时指导营连教学,并可以通过系统实现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机关业务科室可实施线上教育普查,一旦发现教育组织不认真的单位,可直插营连进行推门听课,有效督导基层提升课堂教育质量。

二、着眼体系高效,形成立场鲜明、优质分类的资源池

信息网络时代从来不缺资源,关键是怎么选、怎么用。调研感到:碎片化的解读容易带来片面的理解,拥有海量资源却无法换来高效施教,有害无用信息难以及时甄别过滤。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好网络资源,绝不能拿来主义、粗放经营,必须系统设计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们感到,“建池”时既要结构完整做加法,又要定向准确做减法;既要紧跟主流合上情,又要采活素材贴下情。收集整理实现系统性。区分“两网”做好教育资料筛选整理工作,分门别类挖掘互联网资源。手段上,用好百度网盘、有道云协作等软件的聚合、抓取功能;人员上,政治干部参加,拉群建组,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内容上,发起者设立教育专题,群组人员搜集上传资料,云端备份,不同设备可随时同步,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强军网专题版块,搭建理论武装多维矩阵,建立“习主席重要讲话数据库”,开设主题教育、“学习主席思想,听习主席指挥,做习主席好战士”等学习版块,用主流思想占领阵地。精确推送确保优质性。探索分级推送机制,区分政工领导、基层政治干部、理论骨干三级,分别在强军网头条、朋友圈和“互助学习群组”推送优质学习内容。注重思想性,用好“学习强国”APP和军地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教育资源,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占据官兵朋友圈,共同学习形成正向舆论场;注重时效性,发挥信息网络即时性强的优势,聚焦官兵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推送资源,廓清思想迷雾。自主生产保证鲜活性。紧贴单位实际制作“活素材”。注重镜头化采集,为基层营连配发摄影摄像器材,定期代培新闻宣传骨干,将镜头对准官兵,记录官兵生活中日常点滴、任务中突出表现和感动事迹,随时随地为官兵提供最鲜活的教育内容,直达教育现场;注重全息化加工,设立网络宣传教育中心,编辑整理教育素材,运用多媒体手段采写、全媒体形式推送,整体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紧密、军营内外联动增效的教育素材库。

三、着眼交互体验,打造缤纷夺人、主体凸显的载体链

信息网络时代注重大众参与、用户至上,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启发自主、官兵主体。调研感到:部队在教育模式创新上往往比不上地方,部分官兵教育的主体参与性“被设计”成分多于真自觉,官兵的教育体验不能做到求新、求乐与求知、求醒于一体。网络“移民”要想教好网络“原住民”,网络既是最好的工具也是最深的鸿沟,必须冲破固化思维藩篱,更新网络思维、用好网络手段,切实发挥官兵主体作用。追赶时代潮流勇于尝新。新鲜事物对年轻官兵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官兵参与积极性。某旅2018年主动参加军委政治工作部网络舆论局和中央网信办开办的“战鼓阵阵”网络直播活动,官兵们争着出镜亮相,比作风、秀绝活、展硬功,全方位展示旅队备战打仗的火热场景,一时间形成点击评论过千万、刷爆朋友圈的正能量舆论场,有效点燃练兵热情、提振官兵士气、催生部队战力。丰富活动形式服务个性。年轻官兵热衷自我表现,注重个性张扬。经常性开展“阳光军人,战斗军营”系列活动,开播“军营微秀场”,每期设置一个主题,让官兵自己主持、采访,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自然而然形成共识,实现自我教育;录制“军营大咖秀”,定格官兵精彩的瞬间、展现最棒的精神风貌;开展“悦读·品读·荐读”和“家书对对碰”活动,通过录制读书快评和电子家书,促使官兵读书学习,引导官兵爱军精武、崇德孝亲,让官兵亲属支持鼓励、助力强军。扩大流量效应深化认同。网络时代,官兵由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获取信息,教育内容必须是大家认同的才会有点击量和生命力。近年来,我们推开媒体网络教育,今年2月一篇《满身泥巴的女兵》在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军地媒体集中报道,反映的是雨雪天组织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考核,官兵喜欢看、愿意转发,教育效果非常好。

四、着眼评估质效,构建基于数据、实时感知的态势图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呈现难、评估难,缺少可评判的量化标准。调研感到:过多涉及主观因素的评判标准缺乏权威性,没有直观效果作依据的评定缺乏科学性,现有的教育量化评价体系很难得到认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的一个难点和亮点就是解决效果评估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或将被重构,教育选题可更加精准,全程监测变为可能,效果评估更加量化。用好网络后台数据。加强军地协作,通过搜集整理各类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等后台数据,精准掌握官兵的兴趣点和共鸣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用好手机管控系统。调研发现,当前基层官兵智能手机拥有率接近100%,官兵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于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娱乐购物,占据大部分业余时间。可以借助手机管控系统,抓好终端数据的采集与应用,宏观分析官兵思想倾向,精准把握个体行为变化,为教育效果评估和教育话题挑选提供依据。用好互动反馈数据。网络时代,“键对键”互动带来的隐蔽性和平等性,克服了官兵在“面对面”交流中产生的顾虑和担心,受教育者更加容易敞开心扉、袒露心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弹幕实时掌握教育反馈,依靠“腾讯问卷”开展思想调查,运用家属微信群侧面了解官兵思想,更加准确掌握官兵思想动向。用好人体生理数据。目前,医学上已经能够使用可穿戴设备来判定人的情绪,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将其引入课堂。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脑电波、心率、血压等参数的分析,定量评估教育效果,使原来依靠经验评价转向基于数据评价、依靠结果评价转向全程评价,使教育评估反馈更加直接真实。

猜你喜欢

官兵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