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及保护策略研究
——以青岛鱼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020-11-28王丽萍许大为

绿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故居界面要素

王丽萍,许大为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街区街道是由不同空间界面限定而成的带状空间。每个街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无论从材质、颜色、尺寸等无不向世人传递着街道景观的历史文化与情感。目前,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因此归纳总结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构成,保护其自然景观,突出其地域特色,传承其历史文化,是保证该街区呈现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2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概况解读

青岛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近现代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发达,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走在山东省前列。鱼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街区内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地区被划为核心保护范围。鱼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62.8 hm2。其中街区内涉及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历史建筑物32处;传统风貌建筑129处,保护庭院134处。另外,该街区内共有历史风貌保护道路7条。

“山脊海角相连、岛屿海湾辉映、黑松礁岩林立”的独特自然风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街道、建筑布局,使鱼山历史文化街区构成了青岛最典型的滨海庭院住宅区风貌。

3 街区内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构成与应用

3.1 街区内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构成

街道界面是指由建筑物、地面交接形成街道空间的围合面。从街道的空间形态分析,构成街道界面的要素为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三个界面围合成的三维空间不仅起到分隔空间、引导交通的作用,同时也通过各界面之间的组合变化形成了梯次分明的景观空间。

3.1.1 底界面的构成要素

街道空间的底界面主要指的是路面及其附属场地,作为承载居民户外活动的场所,是与居民接触最密切的界面要素,是街道界面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底界面的效果主要由街道铺装材质、样式以及颜色组成。

3.1.2 侧界面的构成要素

街道侧界面的效果主要由建筑外墙、围墙、构筑物以及植物的正立面呈现。这四种构成要素面域较广,具有极强的空间围合感。侧界面与底界面共同营造出街道的空间尺度,它是街道景观展示的主要界面,是人们视觉的焦点。

3.1.3 顶界面的构成要素

从空间的围合角度来看,街道的顶界面主要通过天空围合来实现,而人们的活动主要在路面,人的视线一般平视或俯视,因此顶界面构成要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景观的角度来看,顶界面的组合形式富于变化,建筑挑檐与树冠的局部遮挡使天空边界出现不规则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街区的认知,加深了对街区的整体印象。

3.2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应用

3.2.1 街道底界面

(1)底界面材质。

从现场调研可以看出台阶和坡道连接着建筑与街道,限定着街道与临街建筑的高差。台阶和坡道是底界面在纵向上发生的变化,以一种较为隐性的方式打破了街巷底界面的连续性,并将街巷空间与其他空间划分开来,同时使街道底界面充满了趣味性[1]。

街区内道路底界面主要以沥青为主,砖类为辅,部分道路由马牙石块铺就,具有较高的文化及观赏价值。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内10 m左右及以下的街道占大多数,由于年久失修,道路铺装状况已满足不了现代居民的日常使用,也因此对部分路面进行了一系列修整改造——将传统的石铺路面逐渐替换为砂石路面、水泥路面一直到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沥青路面。如今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内主要街道的材质呈现出的便是以沥青、砾石和砖材为主,部分街道保留着带有年代感的马牙石和花岗石。

(2)底界面色彩。

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色感,进而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反应。不同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影响人的情感变化也影响到人的心理感知的变化[2]。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底界面面域以地面铺装占绝大部分。地面铺装的材质主要为沥青、砖材、砾石混合,色彩主要以沥青所呈现的灰黑色、砖材所呈现的红、黄色以及石材所呈现的黄、灰色为主。街道底界面的沥青材料占比最多,因此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底界面的整体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局部辅以黄、红暖色调加以中和。

3.2.2 街道侧界面

(1)侧界面材质。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侧界面的材质因构成要素而呈现多样化。街区内每条街道均由3~4种围墙组成,不同材质拼贴组合,形式多样且富有韵律感。庭院外墙墙裙以及建筑的基座基本都采用了花岗岩石;木材和铁制品主要应用于围墙大门和建筑大门以及建筑窗框;少数建筑墙体全由石头堆砌,在街区内无非是一处吸引游人眼光的建筑景观;植物以攀援植物和庭院植物为主,街区内缺少公共绿化带。

(2)侧界面色彩。

街道侧界面的色彩主要体现在临街的建筑和围墙上。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沿街建筑主要以黄色花岗岩、灰黄色墙体、红色牛舌瓦以及黑红色栅栏式铁门组成。整体色彩以黄、红色为基调,形成“红瓦、绿树、黄墙”的景观风貌。

3.2.3 街道顶界面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内街道的顶界面主要取决于建筑高度、围墙高度、街道尺度、屋顶外轮廓一起形成的街道天际线。沿街屋顶坡度越大形成的街道顶界面轮廓的变化越丰富。同时,沿街街道的尺度越大所形成的街道顶界面轮廓越趋于平直,韵律感减弱。街区内植物较少,因此不足以形成顶部围合空间。

4 街区内街道景观的保护方法研究

4.1 优先重点保护文化丰富度较高的街道

为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尊重城市发展、增强街区记忆,在运用街道空间界面塑造街道景观时,应注意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交融[3]。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内共有7条历史风貌保护道路,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将7条历史风貌保护道路按文化丰富程度进行排序,并优先保护排名靠前的街道,有主有次,最终实现主街道带动次街道发展。

4.2 积极优化名人故居旅游路线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中珍贵的人文资源,是彰显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内在价值的重要体现。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名人故居数量颇丰,是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这对提升街区文化品味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目前游客对街区内名人故居的关注度不高。

通过政府宣传部门的充分调研分析,可把有价值且可供游客进入参观的名人故居分列出来,并将主要名人故居景观节点路线进行串联,优化名人故居旅游路线,开展名人故居寻踪的文化旅游活动,增强游客们的“求知”体验感。

4.3 疏通交通道路,打造慢行系统

面对国内大尺度街道、街坊带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社会问题,街道界面设计指导理念正逐步由“效率优先”向“人性化空间塑造”转变[4]。通过现场调研也发现,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道路交通系统处于“半瘫痪”的状态。由于青岛处于丘陵地区,公交系统的优先发展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5]。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前海一线为景观节点最密集的区段,因此可打造“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前海一线”慢行系统,使街区内陆与滨海步道相连,形成联动的步行街区系统,优化了街区内人行交通环境。

5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动态”的城市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科学、教育及美学价值。通过对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分析,从街道的空间形态构成入手研究,提出了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三种界面要素。在街道界面景观中,不仅要追求其特性,同时也要融合历史文化环境、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打造适合本街区的交通系统。街道界面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形成和谐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在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中,妥善解决、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是体现街道界面景观整体性的重要环节,也是街道界面景观未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猜你喜欢

故居界面要素
卫立煌故居
不同截面类型钢管RPC界面粘结性能对比研究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两代帝师归寥落——翁同龢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