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方法在甘肃省高等院校中进行推广应用的思考*
2020-11-28严玉峰韩建忠赵文哲蒲彦君
严玉峰,韩建忠,赵文哲,蒲彦君
关于创新方法在甘肃省高等院校中进行推广应用的思考*
严玉峰,韩建忠,赵文哲,蒲彦君
(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应用创新方法可有效增加专利数量,提升专利质量,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切实从源头上提升研发效率、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但创新方法在高等院校中的推广应用仍然处在基础阶段,覆盖面窄,探索适合甘肃省省情的创新方法在高等院校中的推广应用模式,从源头上推进创新方法工作,促进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对建设创新型甘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高等院校推广创新方法的必要性及创新方法在甘肃省高校推广应用中的短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创新方法;高等院校;创新;对策建议
创新方法是人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是指导创新方向、加快创新进程、减少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能、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2008年中国科协、科技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随即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等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32个,培育试点示范企业1 000多家,培养创新方法人才6 000多人,这支创新方法人才队伍活跃在教育系统和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第一线,全国参加创新方法培训的人数超过20余万人,利用创新方法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亿余元。三一重工、中国南车等大型企业开展了多种创新方法的全面导入和深度应用,全国各地关注创新方法、应用创新方法的社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自2008年启动创新方法工作以来,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以后,创新方法教学研究工作在高校快速发展,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随着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在全国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组织开展创新方法基础研究工作,部分高校推出了以TRIZ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软件为基础的创新方法课程。全国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在内的百余所高校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在学术研究方面,河北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较早进行TRIZ理论和方法研究,形成了涵盖本、硕、博三级的创新方法人才培养体系。
甘肃省自2011年开展创新方法工作以来,共培育了7家示范企业和16家试点企业,培养二级创新工程师200余名。创新方法在加速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但创新方法在甘肃省高校中的推广应用工作起步较晚,推动缓慢,甘肃省开设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课程的高校不超过五所,占比不足甘肃省高校总数的1/10,高校中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和普及的氛围还没有形成,甚至部分理工类教师对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认知不足,适合在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中普及推广创新方法的课程开发和导入仍处在空白状态。
1 高等院校中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创新创业教育应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应面向实际,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切实需求和困难。所以,创新方法在高校中普及、推广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1 有利于普及创新方法知识,从源头上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较早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和应用科学工具的能力,高等院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全面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起点,是系统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在大学生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理念,是将创新方法可持续推向前进的动力,是有效缓解传统高等教育中方法教育缺失问题的手段。激发师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是从源头上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重要举措。
1.2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2018年,科技部、教育部等联合发文,开展唯论文、唯职称等问题集中清理行动,重要内容是要求扭转唯论文等人才评价手段,鼓励产学研结合,真正将科学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理工类院校及职业类院校与企业合作比较紧密,创新方法的渗透,将为高校教师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新的路径选择,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主要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有利于理工类专业教师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和研发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1.3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创新方法专家队伍
通过导入创新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研发和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创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和重视,目前中国创新方法领域的专家集中在企业和专业的培训机构,相对于企业,高校中的师资队伍比较稳定,且研究的延续性和专业性较强,一旦形成良好的创新方法研究体系,将会稳定、持续、深入地进行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高校教师研究创新方法的持续性、深入性和队伍稳定性等优势将会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创新方法专家队伍。
1.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举措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做了积极探索,确定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创新方法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构建中国的创新体系。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意见》明确主要任务包括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等。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2 甘肃省高等院校创新方法推广现状及短板分析
2.1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立,在教育系统加强了创新方法在中国高校中推广和普及的指导,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将创新方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标志,是推进创新方法教学与研究、推广与实践的重要举措,甘肃省仅兰州理工大学参与相关工作。2018年,甘肃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83 620人,研究生在校生38 457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67 380人,全省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28 939人。庞大的学生和教师群体是甘肃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甘肃省开设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课程的高校不足5所,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或其他方式开展,随着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提升,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高度重视创新方法教育普及及相关课程的开发设置,但短板依然明显,仍需进一步加强。
2.2 创新方法本土师资匮乏
甘肃省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方面注重面向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和实践,忽视了面向高校选拔兴趣浓厚、有一定工作基础的教师作为培育对象。同时,高校管理和教育体制限制了创新方法在高校教师中的推广应用,缺乏专业的创新方法教师是制约甘肃省创新方法在高校中推广应用的重要瓶颈。要在甘肃省高等院校中导入和实践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甘肃省高校创新方法研究与教学工作,首要任务是培育掌握创新方法的师资队伍。
2.3 创新方法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导入不足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甘肃省许多高校相继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或类似职能机构,具体谋划和推动高校教师、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创新方法课程的开发和导入在甘肃省高校中仍处于初级甚至空白阶段。对创新方法相关的知识仍处在简单普及或辅助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未形成独立的创新方法教学体系,对创新方法与机械工程、物理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融合研究与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和基础性发展阶段。
2.4 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氛围不足,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的理念已根植于甘肃省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各高校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虽然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在甘肃省各大企业已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在甘肃省高等院校还未形成学习、研究和实践创新方法的良好氛围。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成立,教育主管部门强化了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推广应用,甘肃省各高校教师具有开展创新方法的课程的开发和推广工作的强烈意愿,但受制于经费、科研重视度等因素,且创新方法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是耗时、耗力又不容易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各高校缺乏对创新方法专业教师激励机制,使高校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困难重重。
3 创新方法在甘肃省高校中推广实践的相关建议
3.1 多部门协作推广
当前甘肃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由省科技厅主导、省科协相关部门协作配合,部分高校在相对独立的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实践工作,教育主管部门暂未形成在高等院校中推广创新方法的体制机制,导致甘肃省创新方法推广工作形成重点面向企业、各高校相对独立开展的局面。而创新方法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科技、教育等部门相互协作,联动推动,所以在甘肃省高校中开展创新方法的研究、教学,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协调进行,建立高层次服务联动队伍,在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和科协系统聚集强大合力,形成研究、教学、生产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链条化机制。
3.2 以各类大赛为依托开展创新方法在高校中的推广应用
当前,中国创新方法领域的重要赛事是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甘肃省理工类和职业院校可以各类创新方法大赛为切入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高校专业教师可结合自身专业并联合相关企业参加企业创新方法专项赛,师生可以共同参加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国创新方法应用大赛等,通过参加创新方法大赛检验创新思维培育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成效,提高师生的实战经验,促进专业教师对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教学,促进大学生对创新方法的理解和实践,进一步培育其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
3.3 鼓励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的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是《规划》对高校的期待,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在中国技术创新体系中,“学”和“研”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提供技术支撑,而“用”则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在市场应用,技术创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真正把相关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和市场中,是解决中国长期存在的科技、经济相脱节的一个关键举措。作为中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高校必须主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将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4 导入创新方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和相关课程
高校主要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将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的能力,但当前教学目标与现实仍存在一定差距,甘肃省各专业型高校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但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相应成果的载体,应充分发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作用,做好创新方法通识课程和教材建设,重点突破专创融合课程和教材建设。在创新方法课程培育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资源库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应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创新方法专业教育课程的本土化开发,并注重多方法融合课程开发。
3.5 强化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平台的依赖及接受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方法相关的服务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甘肃省应建立涵盖创新资源、专家答疑、在线搜索、创新交流等模块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群体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平台应解放教师重复性的“线下”普及工作,让大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初识创新方法,可以在线与相关专家、创新方法研究者、实践者、教育者、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应鼓励开放式互动交流,鼓励高校教师进行课程录制和传播普及,真正发挥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的普及、宣传、咨询、互动等功能。
3.6 探索与科技计划或其他渠道项目进行深度结合
中国自2008年设立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以来,已累计投入超7亿元,用以资助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开展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和应用工作,创新方法工作专项支持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法训练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研究等,设计了较为系统的创新方法课程体系,编制了创新方法教材,研究构建了评价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的理论和方法。十多年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实践表明,中国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对中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起到了关键甚至决定性作用,所以建议甘肃省在科技计划和教育主管部门相关经费预算设置中充分考虑创新方法与科技计划项目及其他项目的结合,通过项目支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广大教师开发研究和导入创新方法课程提供必要保障。
[1]王海燕.关于创新方法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12(5):30-33.
[2]郭大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Suppl 2):8-10.
G31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2.064
2095-6835(2020)12-0145-03
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甘肃区域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编号:2018IM010300)
严玉峰(1984—),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方法推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