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理县林业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

2020-11-28蒋艾丽简睐明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贫困村全县林业

蒋艾丽,简睐明

(四川省会理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会理 615100)

1 引言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介于东经101°50′~102°38′,北纬26°2′~27°12′。全县辖20个乡(镇)、274个行政村、21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5万人。按照“一高一低一无”标准识别,共有贫困村58个,贫困户7078户,贫困人口25802人,全县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5.6%,贫困发生率为6.7% 。贫困人口主要在全县274个村内呈“分散式”、“插花式”分布。导致贫困原因主要有:因病657户、因残51户、因学225户、因灾139户;缺土128户、缺水799户、缺技术792户、缺劳力822户、缺资金1778户;交通条件1570户、自身发展不足98户、其他原因19户。

2 林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及贡献

2.1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两大工程的实施,全县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天然林区得以休生养息,一大批宜林荒山、陡坡地披上了绿装,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土地退化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现状得到初步控制,实现“由破坏大于治理向治理大于破坏”的历史性转变,水生态系统失衡得到根本扭转。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了46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8.85%。

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两大”工程实施和林业产业的壮大,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截至2019年,全县建成核桃基地83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建成华山松产业基地20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试验栽植油橄榄1.2万亩,实现油橄榄年产值40余万元;动员全县集体、个人营造直杆桉7万亩,每年林农就可从初加工桉叶油中获得收入。为促进林农“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林业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全县林业产业覆盖贫困村58个,占贫困村的100%,覆盖贫困贫困户5663户,占贫困户的81%,覆盖贫困贫困人口2193人,占贫困人口的86%。累计两轮实施退耕还林8.39万亩,每年退耕户能领到兑现粮改钱补助近2000万元,受益农户21364户,10.7万人。中央财政投资523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4.83万亩,37个乡镇,10万余人受益。全县实施国家、省级集体生态公益林284.1万亩,受益农户8.2万户,每年向林农兑现生态补偿资金2796.86万元。378.1万亩集体林权完成主体改革,流转林地、林木流转153宗,37.4万亩。办理林权抵押11万亩,金额39455万元,盘活了林木资源,激发了林业活力,吸引了会理东虹核桃有限公司、会理好地道公司等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工返乡以林业资源为载体创业,初步形成了以 “企业+农户”、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为主体的发展新模式,解决农民就业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从事林业产业人数近10万人,造林大户100余户,家庭农场达500余户,非公有制林业比重达到了30%以上,林业产值实现近15亿元。

3 林业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及做法

3.1 “三个”到户确保精准识别

一是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建档立卡,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二是坚持帮扶规划措施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三是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林业扶贫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3.2 五大措施推进脱贫攻坚

(1)开展林业生态帮扶。根据全县58个贫困村的生态现状,结合全县生态工程项目,生态扶贫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村生态环境问题,以保持水土、恢复植被为目的,重点发展生态林。

(2)开展林业产业帮扶。根据全县58个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和优势,结合全县林业产业化项目,以实现贫困村中长期稳定收益,解决长远生计为目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发展特色经果林、林下种养业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

(3)开展惠农政策帮扶。坚持把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等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4)开展科技支撑帮扶。以县林业科技推广站和片区林业工作站为依托,大力开展各类林业技术培训,从造林技术、种苗生产,种养植(殖)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帮扶户的业务技能。健全完善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发展家庭林场。把项目、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短缺资源输送到村到户。

(5)开展帮扶管理。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从局机关选派得力干部到联系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下派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资金深入联系村积极开展工作。局领导班子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分别落实“一对二”和“一对一”结对帮扶户,帮助找项目,出资金,教技术,既扶贫又扶智。

4 主要制约因素

4.1 贫困村发展林业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投入的林业项目资金要求地方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由于县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贫困村发展林业产业的因资金原因,水系配套不到位,林业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产业后期管理不到位,后劲不足,效益不高。

4.2 贫困村发展林业产业,普遍缺乏劳动力

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林业周期长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尤其贫困村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1/3,在实施规划扶持林业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后期管护难的情况。

4.3 贫困村发展林业产业,实用人才匮乏

因农村青壮年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受年龄和文化程度限制,加之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新技术难以普及,有些贫困村群众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4.4 贫困村发展林业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近年来,全县的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核桃、华山松种植面积很大,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老百姓效益不高,发展产业的信心不足。二是产业基地管理不到位。由于发展林业产业的周期较长,林木栽植后,不除草、不施肥、不修剪的现象普遍,导致该挂果的时候没有挂果,该丰产的时候没有丰产,效益不高。三是林产品加工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初加工、半成品阶段,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4.5 贫困村林地流转及林权抵押贷款政策难以落实

因贫困村大都处于偏远地区,林地交通不便,林木可及性低,采伐成本高,林地、林木流转只能按双方协议价格流转,导致个别地方存在林地、林木流转面积较大、时间过长、价格过低,抵押贷款少的情况。

4.6 农民发展生态旅游增收致富效益不明显

会理县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打造古城全国4A级景区、生态文化、红色旅游,全力争取会理古城和古蜀道捆绑申遗,将纳入四川凉山州第六条旅游路线。但因交通滞后,县财政困难,起步晚等原因,虽然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生态旅游增收致富的潜力较大,但至今效益不明显。

5 对策与建议

5.1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建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大户带整村、整村带贫困户”的有效带动机制,降低林农参与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门槛,为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公平机会,鼓励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以林业资源为载体返乡创业,增强扶贫开发的实效。

5.2 加大扶持力度

建议加大林业项目及资金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植被恢复,林业产业等造林项目资金和有序开展林权流转和抵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贫困村林业产业发展,增强贫困村发展林业产业的输血与造血功能。

建议每年的林业项目及资金计划任务能提前(在上年10月份以前)下达,并能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以便适时组织实施。

5.3 组织技术培训与交流学习

建议多组织一些技术培训和交流学习。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发放技术资料和现场操作指导等形式,分级开展技术培训,努力达到村村有骨干,户户懂技术,建立健全县、乡、村、组、贫困户外五级科技服务体系,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既扶贫又扶智,解决林业产业造林失管、低产、低效等问题。

猜你喜欢

贫困村全县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land produces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