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对与防范
2020-11-28严秀丽院金谒
严秀丽,院金谒,林 静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推广、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在传播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出版界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形式多样,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技论文出版流程的实施者,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做好“三审三校”等编辑出版工作,还要有意识地积极做好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宣传以及警示等工作。引导并督促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净化学术环境是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和学术奖励等系统的学术活动中,学术主体为骗取学术共同体和社会的承认,恶意违反学术共同体一致认可并遵守的学术规则、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各种不良学术行为[1],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侵吞或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科研数据、文献,捏造事实,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等[2]。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期刊编辑校对的主要责任人、期刊质量的把关人,在学术不端防范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编辑应充分认识科技出版工作在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学术诚信问题,在深入理解学术不端的内涵、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在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担负起自身职责,提高敏锐性,严格防范出版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严把期刊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质量关。
1 学术不端行为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1)有些科技工作者不能正确区分抄袭、剽窃与合理的借鉴、引用之间的关系,在撰写论文时使用了他人的语言表述,但未注意适当引用并注明其来源,从而无意识地触犯了学术道德,实施了抄袭、剽窃行为[3]。抄袭、剽窃包括对语句的抄袭、对段落的抄袭、对整篇文章的套改、对他人文章结果部分的抄袭、对试验调查数据的抄袭、对试验方法的抄袭等[4]。作者引用他人文献的目的,是为自己论文中的某一观点提供辅助性的支持,应注意点到为止,不可以过度过量抄用[5]。如果过度过量抄用,即为抄袭剽窃行为。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应对文中引用的语句逐一标引,尤其要注意对引用最多、对自己的文章贡献最大、最关键的文献进行著录。如果作者对某些贡献最大、引用最多、最关键的参考文献故意“引而不著”,此为基于抄袭剽窃目的的故意行为,是对知识产权的恶意侵范[5]。
1)因项目验收的需要,或因职称晋升与岗位聘用的需要,急需发表论文,有些科研工作者存在急功近利之心理,无视道德约束,或抱有侥幸心理,实施了一稿多发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稿多发有二种表现:一是作者将文章同时投到几个编辑部,在明知其中一个编辑部已经录用稿件的情况下,不及时通知别的编辑部,导致一篇稿件被不同刊物同时或前后发表;另一种表现是,作者在写好一篇文章后,保持文章数据和结论不变,只将文章题目、前言、结语稍加改动,或将文章中的表格与文字互换后,以二篇不同文章投稿,导致文章重复发表,或作者对已发表的文章抽提部分内容,并将此内容直接改头换面后重新发表。
3)有些科研工作者缺乏科学研究基本素养,因职称评审、项目验收、年底考核、人情关系的需要,在论文上随意添加未对论文创作做出任何贡献的作者,此为滥用署名权。依据《著作权法》,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应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的署名应按参与创作的人对论文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每一位论文署名的作者都必须对论文有实质性学术贡献[6]。有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将实际未参与研究,但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姓名添加为共同作者,希望能引起编辑的关注,争取稿件顺利通过审稿,殊不知,这种不当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一旦出现法律纠纷,此篇论文的全体作者都将成为责任的共同承担者[7],不但造成恶劣影响,还要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2 防范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编辑应高度重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加强责任心,明确自身在审稿、编辑、校对工作中的责任,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担负起抑制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职责与责任,加强宣传,提醒并警示作者严肃对待学术不端行为,正确引导与监督作者对稿件内容及署名权负主要责任,以保护作者著作权[7],在编辑与出版发行的各环节提高敏锐性,多措并举积极主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真正担负起编辑把关责任。
2.1 做好消息警示与提醒工作,减少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编辑在组稿约稿过程中,以及就论文事项与作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应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宣传,可以在给作者介绍本刊投稿要求的同时,详细介绍一下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类型与危害,声明本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坚决抵制与严格防范的态度。编辑收到作者投稿后,在通知作者稿件收到的同时,可将提前写好的“稿约”发给作者,稿约中要与投稿人约定“文责自负”,并提醒作者“请勿一稿多投”,写明编辑部如发现稿件存在“重复发表”现象,将对该作者及其稿件做出的处罚措施,以提醒并警示作者严肃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网站上可不时转载关于学术不端论文的处理信息,提醒作者引以为戒。通过及时警示与提醒,让作者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后果,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编辑应利用所有与作者沟通交流的机会,加强对作者学术规范和科研道德的教育,培养作者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从而减少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2.2 加强编辑主体意识,做好学术不端检测与鉴别工作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技论文编辑出版整体流程的责任人与把关人,不可以仅靠作者自觉或以“文责自负”为借口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转嫁给作者,要加强自身责任感,培养自身净化学术氛围的强烈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中识别和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敏锐度[8],勇于承担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防范学术不端的责任与义务。
编辑在稿件收到后的初审环节,就应做好学术不端检测与鉴别工作,争取将学术不端稿件屏蔽在第一道防火墙外。编辑初审稿件时,须通过多种途径查询、检测论文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不可放过任何可疑之处,遇到难以鉴定的问题,耐心查资料。在稿件通过审稿之后的编校流程中,编辑还要注重检测稿件在作者修改阶段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8]。另外,编辑在科学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基础上,要敢于对一些学术权威的稿件也持质疑态度。有些作者为了项目验收、结题或者申报研究课题需要,将其已投其他影响力较高的优秀期刊的文章截取部分投到本编辑部,以期其稿件能尽快见刊。针对此种现象,编辑要加强自身责任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专业知识水平,以有效防范此类学术不端行为。总之,在期刊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编辑都应高度重视鉴别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加强责任心,明确自身在审稿、编辑、校对工作中的责任,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担负起抑制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职责与责任。
2.3 利用学术不端检测平台,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编辑部可通过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和责任编辑负责制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在稿件初审前、定稿后、出版前,均上传到知网A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维普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上进行多次检测与比对,可以初步筛选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引而不著或著而不引等学术不端行为。初审时核实作者署名与基金项目,避免出现论文代写、署名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通过制度规范审稿程序,争取每一个审稿流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缩短审稿时限,减少“一稿多投”现象。利用AMLC检测系统对论文的摘要、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等进行分段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7]。除收稿时查重外,在稿件发表前,进行二次检索查重,可以复查作者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也可避免因出版时滞导致重复发表现象的发生。对检测后重复率较高但尚未超标的稿件,还要对文章中的图表再次进行仔细对比筛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文字经过修改但图表完全一样的抄袭和重复发表的行为[9]。
2.4 丰富专业知识,增强学术敏感性
近年来颁布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和法规已经比较完善,只有各相关单位坚定地执行与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用的作用[10]。科技期刊编辑在日常编校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补充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学术敏感性。科技期刊专业性强,编辑只有对相关专业学科进行长期跟踪了解,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研究,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学术敏感度。编辑除做好所负责栏目的编校工作外,还应积极参与本刊所有栏目论文的编校工作,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并通过积极参加学科专业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活动,不断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学术素养[8]。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新的名词术语,了解学科动态,才能对上刊稿件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初步判断,从而对上刊稿件的科学性进行把关,并对论文是否存在捏造、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2.5 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督促学术不端者自律
编辑在检测出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之后,不可仅退稿了事,还需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通过这些治理措施使学术不端行为主体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术诚信的自律性,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主动净化学术环境。
首先,编辑可以给作者撰写详尽的退稿信,信中要一一详细写明文章中存在哪些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判断此行为为学术不端行为。其次,退稿信中要明确表明本编辑部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和编辑部制定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并附上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强调典型案例中学术不端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让作者了解学术不端行为会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深刻认识到不能因眼前利益面让自己的学术生涯留下不可磨灭的污点,从而提高作者从事论文撰写时的自觉性和自律性[11]。如果在期刊出版后发现有学术不端文章发表,要追究原因、总结经验,讨论编辑是否已经尽到相关的职责,今后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还要及时联系入网文库做好稿件撤销处理等工作。
3 结束语
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研究危害极大,必须调动所有力量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作为科技期刊编辑,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宣传以及警示等工作,通过加强宣传,使科技人员了解学术不端的主要类型与危害,提高科技人员科研诚信意识与道德自觉性。同时,编辑要承担起期刊“守门人”的责任,提高自身鉴定并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主体意识,加强预防与检测,严防学术不端稿件上刊;同类期刊之间可开展信息交换,建立健全联防机制,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