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草研究进展

2020-11-28李晓芹杨金财吴昊天王冬云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观赏性物候花序

李晓芹,杨金财,银 征,吴昊天,王冬云

(1.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6;2.鼓楼区(大千生态)企业专家工作室,江苏 南京 210036)

1 观赏草概念和发展

观赏草(Ornamental grass)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以茎秆和叶丛为主要观赏部位的草本植物统称,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常见的还有莎草科(Cyperaceae)、香蒲科(Typhaceae)、灯心草科(Junc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1]。观赏草的研究可追溯至15世纪后期,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Karl Foerster发表《The Use of Grasses and Ferns in the Garden》一书,正式将禾草归结为优良的观赏园艺植物类群。20世纪70、8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进行观赏草资源收集、栽培、筛选、规模化生产和销售,观赏草产业在国外逐渐兴起[2]。2000年前后,Fiona Gilsenan在其著作《Landscaping With Ornamental Grasses》中系统介绍了观赏草的应用形式和配置,观赏草越来越受到风景园林师和园丁的青睐[3, 4],经过园艺学家们的长期引种与选育,观赏草种类和品种日益繁多。观赏草在我国发展的前期,主要是北京上海的一些科研机构从国外引进观赏草进行栽培和适应性筛选,后来通过采集野生观赏草资源,不断驯化,以期构建更丰富的观赏草种质资源库[5, 6]。综述国内观赏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收集、抗逆性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观赏性评价以及园林景观应用四个方面。

2 观赏草研究

2.1 观赏草种质资源

陈超等[7]发现国内外已记录观赏草种类约12科,100余属,400余种,中国应用的约50种。近些年,陆续也有一些野生观赏草资源的发现和报道,很多机构和单位通过对野生观赏草种质资源的调研和收集,不断驯化,使其能在园林中应用。王铁梅等[8]调查统计到沽源坝地区具有18种野生观赏草资源,以禾本科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和莎草科羊胡子草(Carexrigescens)为代表;刘英等[9]通过采集分析辽宁地区野生观赏草资源的信息,发现紫芒(Miscanthuspurpurascens)、大狗尾巴草(Setariafaberii)、大针茅(Stipagrandis)以及野古草(Arundinellahirta)等11种观赏草在采集到的103种观赏草中观赏性综合评价较高,可在园林中直接应用;张增可等[10]采取样线调查分析方法,调研平潭岛地区野生观赏草资源信息,发现了包括卢竹(Arundodonax)为主的超过49属77种植物。

2.2 观赏草抗逆性研究

观赏草具有抗逆性强的特性,国内对其抗逆能力的研究一般集中在耐热性、耐寒性、耐旱性、耐涝性、耐荫性和抗盐碱能力等方面。比如,宗俊勤等[11]结合观赏草物候期的观测和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对矮蒲苇(Cortaderiaselloana)、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柳枝稷(Panicumvirgatum)等8种暖季型观赏草抗寒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孟晓蕊等[12]在高温、水涝胁迫下观测金红羽狼尾草(Pennisetumsetaceum)、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setaceum‘Rubrum’)、细叶画眉草(Eragrostisnutans)和花叶芒(Miscanthussinensis‘Variegatus’)4种观赏草外部形态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变化,比较出各个观赏草的耐热、耐涝能力;王竞红等[13]通过自然失水胁迫试验,探究干旱胁迫对狼尾草(P.alopecuroides)、细茎针茅‘马尾’(Stipatenuissima‘Pony Tails’)和蓝羊茅(Festucaglauca‘Freddy’)苗期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观赏草幼苗的株高变化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观赏草抗旱能力强弱:细茎针茅>蓝羊茅>狼尾草;张朝铖等[14]在不同遮阴条件下,对蓝羊茅、披针叶苔草(Carexlanceolata)、佛子茅(Carexgiraldiana)和崂峪苔草(Calamagrostisepigeios)4种观赏草进行耐阴性的研究,通过测定株高、冠幅、叶长的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a/b、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来综合分析观赏草的耐阴性大小,发现观赏草可通过增加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叶绿素a/b的响应机制来适应遮荫环境。

2.3 观赏草观赏性评价

观赏性评价目前主要以叶片颜色、花序形态、物候期、适生性等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15~17],其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只需代表性的少量样本,计算简便,实用性强,使用频率最高。武菊英等[15]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以植株长势、观赏性、叶色、花序形态及越冬性等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20个耐旱多年生观赏草植物的观赏效果;刘宝贤等[18]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日照市引种的10科20属32种观赏草的物候期、生长情况和景观特性进行观测和综合评价,根据观赏适应性价值将其分成了(I-V)5个等级;李霞[19]通过对蓝羊茅、细叶芒(Miscanthussinensis)、小兔子狼尾草(P.alopecuroides‘Little Bunny’)等6种观赏草进行物候期、株形、叶、花序形态性状及观赏期长短的观测分析,形成3个不同的观赏等级;李达旭等[20]以物候期、形态特征、越夏性、越冬性及抗病虫害能力为观测指标,系统研究了引种的19 种多年生观赏草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表现;武敏等[21]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引进太原的玉带草(Phalarisarundinaceaevar.picta)、狼尾草、细叶芒等9种观赏草的观赏特性(观花、观叶、观形、株高、越冬成活率等特性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筛选出观赏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徐硕[22]对唐山地区引进的10种观赏草的成活率、长势、花序、叶色进行观赏价值的评价打分,其中小兔子狼尾草和绒毛狼尾草(P.villosum)花序明显,成活率高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2.4 观赏草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观赏草具有特殊的株型、叶色、花序和质朴自然的气质,茎秆姿态优美、叶色丰富、花序多样、植株自然飘逸,而且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养护成本低,具有耐寒、耐干旱瘠薄、耐水淹、耐盐碱等特性,是发展节约型园林的优良植物材料,特别是国家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打造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等战略部署后,观赏草成为重要的园林绿化材料,在园林配置中应用日益广泛[7, 20, 23, 24]。

与其它园林植物相比,观赏草植株高大,叶子茂盛,可形成防风屏障;根系强大,可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还能为蝴蝶、鸟类等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根据不同季节中观赏草叶色、花序和株型等不同形态性状的特点,做到四季有景;观赏草形态质朴,回归自然,可呈现自然野趣效果[25]。观赏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多样,包括孤植、地被覆盖、边界屏障、盆栽、水景以及与园林小品的搭配,具有广泛适应性,可在多个不同的生境条件下很好的生存。比如,狼尾草根茎粗硬,长势强,可生长于山坡及多石砾的干河床,可做固沙、护堤的水土保持植物;低矮的薹草属(Carex)细叶观赏草植物,可种植于步石、台阶的块石之间,用于柔化石块的硬质线条,做路缘配置,丰富视觉效果;欧根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血草(Imperatacylindrical‘Rubra’)等这样具有亮丽色彩叶片的观赏草可用来点缀园林小品,装饰园林节点。

3 结语

整体来看,国内开展观赏草适应性评价和推广的研究范围及类群还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野生观赏草资源调查、引种、选育、栽培及观赏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并未系统地对各类观赏草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物候期进行综合评价,导致观赏草在园林景观配置应用中存在着季节性搭配杂乱、修剪养护困难的现象。因此,全面观测观赏草的形态和物候期等特性,健全种质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观赏草在实际园林应用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是选择适应所在地区气候、环境的种类;叶色、花序形态、高度等形态性状和谐,适合感官质量;评价可提供的各种生长条件,比如光照、湿度及土壤质量等;最后一点,应考虑观赏草的繁殖特性和养护需求。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行适应性筛选,因地制宜,完善与其它园林植物,如灌木、花卉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观赏草的美学和生态价值。

猜你喜欢

观赏性物候花序
GEE平台下利用物候特征进行面向对象的水稻种植分布提取
穿龙薯蓣的花序特征研究
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冬油菜物候期时空演变分析
气候变化对民和杏发育期影响分析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葡萄花序整形修剪技术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花序最大的草本植物
“天价片酬”与“明星烂片”缘何相伴而生
古代物候知识和物候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