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全球经济治理
2020-11-28林毅夫
中国有责任携手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全球治理体系是协调世界各国来处理公共事务应对全球挑战的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维持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75年时间的世界和平与稳定。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段时间。在此全球治理格局下,“亚洲四小龙”由新兴经济体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中国内地经济发展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自改革开放以后,连续41年保持年均9.4%的高增长,可以说,在历史上还没有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可以持续保持这样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据预测,中国内地在2025年之前就可以跨过人均收入1.27万美元的门槛,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到时,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人口数量将会翻一番,达到34%。
但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0个主要发展中经济体来看,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台湾和韩国由低收入经济体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现在,全球仍有13亿人生活在每天1.9美元的绝对贫困之下,如果把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后减少的8亿贫困人口不计算在内,世界贫困人口经过75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传播可能会令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一些研究显示,这很可能会使得4亿~6亿人口重返贫困,由此带来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可以看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后至今,发达国家一直处于非常疲软的增长态势,一般居民收入没有增加,中产阶级的数量在减少。由于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民粹主义。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反全球化的“浪潮”逐渐出现,尤其是美国不断退出各种国际组织。这让大家产生了很多迷惑: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而绝大多数则乏善可陈?
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普遍摆脱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的目标是追赶发达国家,思路则是拥有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效仿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
比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有很先进的资本密集现代制造业,而发展中国家普遍是农业、资源产业、轻加工业。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去发展他们没有的现代化产业,推行所谓的进口替代战略。但这虽然能把现代化产业建立起来,却非常没有效率,导致经济停滞,贫困问题不能解决。
而崛起的东亚经济则正好相反,当时,他们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依靠优势出口,赚取外汇资本,然后逐渐进行产业升级。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转型的时候,中国、越南、柬埔寨等转型较好的国家都是通过推行渐进的、双轨的政策维持稳定,并充分发挥了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什么会失败?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思路上。具体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当时普遍有一种“西天取经”的思想,认为学会了发达国家实现发展的道理,拿回来就可以“指点江山”。
但任何理论不管是过去经验的总结还是现在问题的解决,它必然是以提出这个理论的国家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和文化为条件的。在发达国家,如果这一条件发生变化,理论也就跟着变化。所以,发展经济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就新形势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总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想出解决办法。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思路,目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就是完备的。在此反思过程中,中国有责任总结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携手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