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理论和应用语言学分析

2020-11-27李朦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摘要:伴随当今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学科教学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構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言类学科,其理论丰富、内容多样且复杂,因此,对其开展系统化的应用研究,有着积极意义与价值。本文围绕批评性应用语言学学者所提出的各种观点,展开深入讨论,剖析自传式民族文化学研究方法(产生于二语习得研究中),探讨重新理论化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现就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身份理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国外著名文学家Bonny Norton在其所创作的《身份和语言习得》一书中,将一个片段(加拿大多元文化小说)用于语言习得的事实与幻想描述当中;借助此引用,深入剖析了身份与语言习得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而且还解析了更大的社会环境与个体的语言习得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整个理论架构当中,个体差异实为一个普遍关注点,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要想成为一个优质的语言习得者,不仅要善于寻找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而且还应有较强动机,注重细节,内心庞大,能够忍受歧义。当前,语言习得与教学日渐成为一个蕴含丰富意识形态且彼此间纵横交错的全新领域,基于研究者视角来分析,身份、权利、话语等为其关键词;而针对学习者来分析,人们仍然在学习外语时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针对我国来安静,作为一个教学大国与英语学习大国,正在研究应用语言学方面,已取得不错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其一些概念及理论探讨如下。

1.二语习得研究中重新审视了身份概念

1.1关于身份的建构论分析

针对那些与我们有紧密关联的身份理论,可将其简单的分成两部分,其一为建构论,其二是拥有论。对于拥有论来讲,简言之,即为身份好似果核,处于内部,同时也比较连贯、固定。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对语言习得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被当作学习风格、挖掘个性等,所以在二语习得理论当中的大部分定义,均将个体当作内核,且赋予其连贯、固定、独特等特点,另外,还将其当作对整个学习过程负重要责任的人。

当前,在各种社会思潮当中,比如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及社会建构主义等,均基于各自角度指出了对身份的一些认知与见解,在此背景下,诸如萨义德、福柯等思想家的名字被广泛引用。他们借助前卫思想,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并从某一点或某层面探讨了身份并非人们天然存在的某种东西,而是将其当作一种建构的,且基于互动条件下所共同建构的;而对于主、个体而言,被当作是充满问题、矛盾的,并且在社会时态中始终处于变换状态。从基于层面来分析,身份的建构性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广泛认知或共识,且人们广泛了解到,身份主要是借助语言来明确与呈现的;人们将其语言技能、施为,以一种合理、妥当的方式,连接于他们的社会身份;而对于其身份而言,通常情况下,会处于一种变动状态。有学者基于跨学科背景下,对身份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深入剖析怎样合理、高效的选择、使用语言,对社会的、种族的、民族的、性别的及文化的身份进行构建、坚持与挑战。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与“语言和身份”之间具有紧密关联的语言学方法,主要有交际人类学、批评性话语分析等。

针对批评性应用语言学相关研究者(如Pennycook等)认为,在语言教育架构当中,试图采取各种方法、途径去理解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已使中、西方文化处于一种独立状态,并且还将拘谨的文化边界划分出来,出现了许多标签,比如“自我表达”、“扩展知识”、“个人主义”等,许多人将西方文化标签贴在上面,并片面性的认为其就是西方文化的缩影;此外,还有诸如“死记硬背”、“间接”、“集体主义”等标签,则被贴于亚洲文化上。而将其划归至外语教学当中,对于他者的构建,二语习得理论忽视了一种可能,就是学生不仅仅有学生这一种身份,而且还有其他身份,而且还善于从各种文化资源当中吸取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基于此种带有一定决定性、平板性的文化观,往往是比较单一、肤浅的。如接受身份所对应的建构论,也局势身份是多元与非固定的,那么在二语教学当中也同样是这样。

1.2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个性研究至社会文化语境体系中的身份建构

在研究二语习得时,语境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常见的词,但一般认为:尽管一些学习场所(比如课堂等),能够当作社会情境,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研究,且还能对学生是怎样学习语言的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也就是其中所囊括的认知过程;此种在社会与心理间的二分,使我们难以全面、准确的了解政治、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针对二语习得研究来讲,其注重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得到量化结果,以此为着眼点,许多研究者在特定控制环境或条件下,尽可能使用研究学习所对应的各种细微方面,而最终结果显示,其将环境环境与学习者均当作特定条件下的背景因素;针对其中的变量而言,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控制。所以,与身份之间有紧密关联的问题,便成为了整个研究中的“学习者变量”,而语言则转变成为了一个处于固定不变状态,且能够习得的物体。

现阶段,关于二语习得方面的新研究,正在朝向身份的多重性的方向而深入。Norton便对此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其理论源自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布罗迪厄等),他指出二语习得者在具体身份上,具有明显的多重性特点,并且还是一个处于斗争状态的场所,能够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对传统的身份概念予以排斥,也就是将学习者当中是静止的、固定的、单位维度的,因此,便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对其多重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并非是仅观察其课堂表现。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二语习得研究架构当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倾向,即将学习者进行削弱与划分,使之成为若干变量,但此观点受到许多人的反对与排斥。但从Norton的书籍当中可得知,若单纯分析身份的多重性,那么此点是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及具体需要,将这些身份间所存在的关联性予以明确。作者认为,对学习者在各种情境下可能拥有的多重身份进行考察,如果仅对其身份、语言习得进行研究,往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对学习者使怎样在此些身份间构建明了、全面且优质的关联性的进行深入剖析,而且还需将此些身份进行合理化整合,将其融入到语言习得所对应的叙事情境当中。

2.二语习得研究当中的民族文化学分析

在整個二语习得框架当中,除了有Norton等所提出的社会建构理论之外,还有部分学者开始围绕二语习得,对其中所充斥的民族文化学进行深入研究。比如著名学者Valerie J.Janesick在其所编写的《质化研究手册》当中,率先提出了“质化研究的设计”,其中明确指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心理测量学在整个研究体系当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且导致了对个体人的去语境化。因对人类生活、教育、社会事件等方面最个人化架构下的非个人化,使得一些人从中迷失了原有方向。而时至今日,应重回个人话语层面上来,善于捕捉个人既往经历。需说明的是,有学者早在2000年,便率先提出了几种研究策略,比如语言习得研究、语言教学研究等,其中,民族文化学研究便为其中的重要构成。针对其中所诠释的民族文化学而言,从根本上来讲,即为对既往经验的诠释与分析,以及对其中部分方法的重构。对于传式民族文化学来讲,其实为一种比较典型的自传体裁,其不仅较好的将多层面意识给体现了出来,而且还能结合现实情况,将个人与文化的内容紧密连接起来。还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提出自传式民族文化学的作用而言,其考虑的比较全面,首先利用广角镜(民族文化学),将他们个人经验架构当中文化内容、外在社会进行合理化、全面化聚焦;然后进行内向审视,将一个充满脆弱感的自我给揭示出来,并且在文化阐释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移动或被移动,且将此些文化阐释给折射出来。

3.身份理论与中国语境当中的英语教育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比较常用的外语教学法,通常情况下,与各阶段的社会文化特征之间是处于一种关联状态的,从整个外语教学法的完善过程当中,能够将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情况给折射出来。但对于当前的外语教学而言,其好像并未形成健全的方法,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状态。本文指出,注重后现代身份理论,并对“身份变化”给予重点关注,能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思路与条件;此外,对于人际意义理论而言,其中所充斥的评价理论,同样比较重要。可理解为教学法实际就是从之前的操作层面,跃升至“意识形态”层面,而其中所蕴含的“生态观”、“拥有权”等概念,能为理论研究与扩展提供依据与支撑。

若片面性的认为与话语打交道即为持续性的建构身份,那么针对第二语言教育而言,其在具体语境上,便较好的提出了关于身份的建构,或者是协商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并不是全部的英语教学,均在一种有着充足人、财、物的条件下而开展的,许多教学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培训机构中完成的,因而会有着比较有限的时间与资金,对此,怎样将学习者所对应的身份资源考虑在内?另外,是否需要将课堂当中的大多时间,均用于帮助学生重复他人话语的教学当中,这些都需要值得深思,并且还需要积极找寻可行措施,加以解决或改善。针对中学教师也然,当其处于一种特定的教学语境当中,其所持有的文化资本,往往由其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兴趣所决定,而他们是否掌握学术语言对其并不起到决定作用;换言之,从长远角度来分析,针对从事批评性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者而言,怎样投身于社会转变,并做到公平、平等,已经成为当前研究与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4.结语

综上,从某种层面上来分析,本文基于英语学习者、英语教师这两个身份,以相关理论为着眼点,对英语教学这一具有“跨文化”特点的职业进行深层次审视,以此提高相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价值。需要说明的是,身份理论与应用语言学之间,往往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善于追踪与剖析,才能更好的挖掘二者间的联系,并为相关教学研究及语言学习提供支撑与辅助。

参考文献:

[1]云润,文熹萌.英语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评《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00(008):87-88.

[2]胡微.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的情态与语用身份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000(018):53-53.

[3]赵宏.应用语言学和描写语用学之关系——以语用学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03):138-143.

[4]曹霞,孙启耀,白茹玉.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的情态与语用身份建构[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9,000(002):71-78.

[5]宋亚军.语言应用研究的意义——评《应用语言学概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00(002):0003-F0003.

[6]李存.应用语言学动机理论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4(002):199-201.

[7]张小玲.复杂动态理论视角下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123-124.

作者简介:李朦(1987.11.11)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新乡市,学历:硕士,单位:新乡学院,职务:教学督导与质量监控办公室,科员,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文艺美学,中国古典美学。

猜你喜欢

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语料库下的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发展趋势分析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红楼梦》“宝黛钗”之间称呼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