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线上心理实践活动育人的途径与效果

2020-11-27谢焜杨颎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

谢焜 杨颎

摘要: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四位一体心理工作开展的实施路径之一在心理育人中有独到的育人意义。当前,如何开展线上心理实践活动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值得探究的议题。以上海理工大学开展的线上心理实践活动为例,介绍线上宣传、云端活动、朋辈互助、高校分享等线上实践活动开展的途径和效果。

关键词:心理育人;朋辈;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7 年12 月,教育部党组颁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心理育人被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所谓心理育人,马建青的解释是指通过心理的方式来实现育人。[1]心理育人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提供重要的视角。2018 年7 月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纲要》,明确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进一步指出了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其中之一,即是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有其独到的育人意义。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实践经验,在活动中促进人际交往,通过获得成功经验提升自我效能感。并在活动互动中建构自我与环境的认知,更可能改变原有的固化的不良模式,以更宽广的视角认识自我和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线上心理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效果

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拥有多个新媒体平台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尚理之心”公众号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相关推文,既有权威心理知识,又有原创“心理调适技能包”、安利精选影片等。并依托线上平台,于3月-6月的春季心理活动月期间,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1.1开展各类征集活动,加强宣传引发共鸣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面对在线学习,人际隔离等新情境,学生们会产生诸多感悟。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倾述的渠道,同时更客观积极地看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引发共鸣。上理工组织了各类征集活动。

清明节,结合清明节的节日意义,发起了“寻梦”主题的清明线上征集活动,活动聚焦追忆故人,故事,探讨生命意义。线上征集活动共收到了70余份来自全校学生的投稿,投稿的内容有对亲人的挽留,也有与挚友未能说完的话,有对逝去的偶像的致敬,还有未能说完的故事以及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感悟。经过评选,将优秀作品在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在这个举国哀悼,致敬英烈、告慰逝者的特殊时期,倾听这些温暖的生命故事,感悟生命的意义!

语言有力量,声音有温度。开展微小说大赛和主题演讲赛。第八届心理微小说大赛主题为“暖暖小幸福”,邀请附属学校师生共同参加,历经两个月,收到作品90篇,大中小学的学子们在200字以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精致地叙述出来;开展我的“云端”心情故事演讲比赛,寻找发生在自身或周边人的生命“云端”心理故事,聚集抗逆成长等生命成长感悟、体会、成果。优秀作品于活动月闭幕式上进行了展示。同学们听到了朋辈们不同的故事:有讲述志愿者经历的,有讲述不同地方变化的,还有为“逆行者”们原创了歌曲的。作品传达出的满满正能量,让人变得更安定更有信心和力量。此后,我们还将优秀作品发布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宣传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正能量传递给更多学生;艺术创作是情绪宣泄的升华方式,艺术作品亦容易引发关注的共鸣。疫情期间,开展2020“沪江医教杯”艺术作品大赛因与附属学校及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而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大赛共收到63份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包括插画、漫画、动画、手绘、剪纸、原创音乐等,作品内容既反映出各学段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同时又将其群体在疫情期间的细腻情感和心路历程充分表达。通过艺术作品创作,引导大中小学生自然地抒发感情,降低内心焦虑,促进心理健康,将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

1.2创新在线活动形式,云端链接朋辈你我他

为了缓解同学们对学校的"相思之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云游校"活动——平日的同学,摇身变为B站里的主播,带领1400名同学"踏"进了校园。他们带领大家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了解学校的心理服务,在体育馆聊起热爱的运动,在食堂体验"赶考"式就餐,在图书馆前分享假期阅读的好书,在教学楼憧憬火爆的智慧教室等等。当然,这期间主播还和同学们介绍了学校心理学大咖们工作学习过的地方,感受了沪江大学的心理文化底蕴。而在最后一站,还带领大家去了隔壁邻居家——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带领大家参观了医院的门诊楼、心理测量室、心理治疗室等,科普了精神卫生知识,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让大家对精神卫生中心和精神疾病有了更客观的了解。

两个半小时的活动,把朋辈们的心聚到了一起,互相支持,留下疫情期间的美好回忆。而自此之后,依托腾讯会议、welink、B站、抖音、微光APP等众多平台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云端活动:“美食家”们晒出了居家做的拿手好菜,引得评论区“口水泛滥”;心灵手巧的DIYer们相约线上,来一场口罩DIY大赛,势要比一比创造力哪家强;毕业生们最近压力有点大,就业、论文挑战都不小,心中烦闷如何宣泄?全民K歌房间已建好。点一首想唱的歌,尽情在音乐里释放吧,还有手动点赞的观众们;返校后因为适应,有焦虑、有担忧?21天正念计划已制定,等你加入。

1.3专职教师朋辈导师齐上阵,14期微课传播知识和力量

2月份,上理工大学生心理协会的同学希望能贡献朋辈力量,于是,第一期朋辈心理小讲堂——放空心灵,此刻繁华盛开朋辈正念减压直播小课堂圆满开播,反响颇佳。B站峰值人气1500,各高校同学纷纷留言希望可以常态直播。

同学们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自然要满足。此后,心理中心组织全校8个学院、团体,以1-2周一期的频率,开展了8期朋辈心理小讲堂。主题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揭秘晚睡强迫症、战胜拖延小恶魔等,动的、静的、实用的、好玩的,一应俱全。9期小讲堂B站累计观看人气15000+。

除了讲座的形式,还有朋辈导师大胆创新,在线上带起了团体辅导,“正念减压线上团辅”和“禅绕画线上团辅”,让上千名在不同空间的师生们共同体验和学习了缓解压力的方法,优质的内容收获了一波好评:“学习策略很有帮助”、“PTSD有学到哦”、“了解到了家附近的心理咨询地方”,也收获一波“礼物”。每期直播结束后的反馈问卷中也看到了很多同学积极的学习感悟。

朋辈讲师们的微课如火如荼,专职教师端的电台也不甘落后。根据数据调研分析和返校返学等实际情况,指导学校小百合工作室紧密围绕当下学生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录制了5期心理主题电台微课程。内容涵盖了心理援助中发生的故事,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如何合理应对负面信息和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的资源,介绍情绪调试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SMART”原则提升学习效率。听完电台,同学们用“声音好温暖、内容超棒,晚上不觉得孤独了、期待下一期”等反馈,给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继续用心利用电台开发更多的心理微课程注入了信心。用声音传递关怀,用专业知识呵护学生心灵。

1.4整合全国高校资源,共探朋辈实践育心

如何开展线上心理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朋辈育心工作,对很多高校都是一个陌生的议题。为了更好地探索有效的线上实践活动育人方式,上理工积极搭建平台,邀请全国高校共同参与交流探讨。

3月,由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协会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绿动心弦”大学生朋辈成长联盟共同主办的2020高校心理朋辈组织线上交流会在腾讯会议app举行。本次交流会获得全国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等来自全国各地28所高校173人参与,其中7所高校分享了各自的工作经验。

通过这次分享和会后的问卷调查发现,定期不同主题的推送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活动方式,而朋辈咨询师在线咨询这一形式则着实圈了一波粉,得到了朋辈们普遍的认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发现给我校接下来的朋辈工作带来了启发和借鉴,助力后续的线上活动开展。

有了第一次合作办活动的经验,大学生心理协会在心理中心的指导下开始酝酿一场更大的合作活动。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响应教育部“聚力同心,战疫同行”的号召,由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指导,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协会、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心理协会共同举办的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大型线上心理主题活动——“‘心情调色盘525線上心理集市日”正式上线。

本次活动受到了全国高校学生的关注。活动当天,来自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的500余名大学生组队参与。活动创造性地将线下游园集市的形式搬到线上,依托HTML5,腾讯会议,B站等平台同时开展了多达十项不同类型的心理主题活动,包括正念减压体验、组队趣味心理游戏、心理即兴演讲、心理知识普及等等。

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心理健康知识、减轻线上学业压力、提高幸福感知水平、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在轻松的环境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对心理知识更加了解了”、“以前从来没想过心理学可以有这么多有趣的活动”、“通过电影片段了解到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深层原因而非只是表面病症”、“这次活动让我们增加彼此默契,一起探索心理奥秘”。

2.结语

上半年,共计举行各类线上心理实践活动55项,本校、附属教育系统及全国40所高校3万余人次参与。各级活动得到外媒报道9篇,各类公众号报道120篇。实践活动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从学生感受和反馈问卷中可以看到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习了更多的心理知识;促进了人际交往,让居家学习的大学生们彼此有了更多的联结;获得了更多积极情绪情感,潜在提升师生的心理抗逆力,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杨肖.(2018).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思想理论教育,000(009),87-90.

[2]张志军.高校育人工作途径和措施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01):49-50.

[3]张圻海.心理育人——高校育人新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2001(12):44-45.

作者简介:谢焜(1989—)男,汉,福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杨颎(1977—)女,汉,四川。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研究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