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初探

2020-11-27凌霄王姝婉

大陆桥视野·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大学英语

凌霄 王姝婉

摘 要:大学英语是高校广泛开设的通识课程,理应贯彻“大思政”的导向,寓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于语言教学之中。为摆脱传统说教的枯燥弊端,教师可在授课中融入图像传播的理念,利用其象征性、临近性和娱乐性特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辩证思维能力,提振学习效率,缓解课堂焦虑,落实“三全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图像传播;大学英语;思政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图像传播这一问题。图像传播属于具有视觉符码特征的非文本传播形态,是人们获取讯息、认知世界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而言,图像传播带来了快餐式的媒介体验,在加快他们社会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们对不良信息的接触。如何利用好图像传播,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当代图像传播的特征

相关学者通常认为图像传播具有隐喻的象征性、时空的临近性和视觉的娱乐性这三大特征。以此为基础,王友萍提出文字的作用正在慢慢被图像削弱,快餐化、娱乐性成为学生阅读行为的主要特征。陈涛则归纳出高校思政理论课在图像时代面临的两项问题,一是图像遮挡了真正的价值内化,二是人们会对模糊的图像产生信息误读;他同时也建议从提升教育主体的图像素养和教学话语图像化方面改进思政教育。这些研究成果为图像传播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图像传播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带来契机

图像传播有利于辩证思维的架构。图像在大学生脑海中形成的主观映像会出现差异化倾向,这种不同角度的内容解读正是辩证思考的主要方式。比如,在英语阅读教学前的背景知识介绍阶段,教师可提供与选文立意密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供学生讨论,由于前摄抑制小,学生易于通过自由化的感性形象发现问题、寻求解释,其阅读探究的兴趣得以调动,其深入理解选文的潜力得以挖掘。这无疑有利于拓宽、深化思考能力,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之真谛。

图像传播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图像识解难度要大大低于文字整合难度,以图像形式阐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内容,有助于化抽象逻辑为直观感受,使教学内容的价值得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形象建构亦可取代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等学习方式,形成图像认知到图像分析的良性学习闭环,进而减少学习周期、加快知识转化速度,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和自觉。

图像传播缓解了课堂焦虑。由于入学时英语水平不均,大学英语教学中较易出现课堂焦虑现象,基本的语言教学尚受影响,更遑论思政教育的开展。而图像传播不同于语言,使学生无论英语语言水平高低均能有所理解;借助丰富的图像传播手段,教师便可化语言教学中所承托的思政内容为有效输入,促进语言习得的同时根植正确的价值观。

图像传播优化了教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和树状图的构建,教师可以实现概念的可视化和形象化,使得原本模糊不清的教学内容呈现结构清晰的状态。这不但减轻了英语教学中思政知识的教授压力,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知识惯性之间的有机联系,掌握知识节点之间的脉络层级。除了授课层面的图像传播,图像还可应用于知识检验之中,便于教师及时改进课堂设计及任务布置。

三、图像传播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提出挑战

图像流行趋势造成交流障碍。作为追求时尚流行的先锋,大学生在交流方面往往以特有的网络语言和表情包为主,所使用的语言符号与教师有所不同,即使其本身富有一定的逻辑性,也会致使教师不易理解实际含义。双方鉴别标准存在差异,也将引起不同程度的文化误解和交流隔阂,因此,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际教学互动中,人际断层现象不时出现。一些较为叛逆的兴趣和想法可能会被学生所隐藏,教师想要及时知晓学生的思想动态较为困难,由此形成的交流障碍最终降低了交流次数,削弱了教学效果。

四、图像传播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对策

(一)强化图像意识,提升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在利用图像传播手段实施思政内容融入时需要增进自身的解图能力。网络的匿名性为虚假图像的隐匿提供了便利,那些無来源、无依据的图像经过技术处理亦可以假乱真,扰乱意识形态秩序、挑战伦理道德。一旦这些虚假图像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危害难以估量。不论是动态图像还是静态图像,其传播速度都比文本要快得多,加之超越了语言限制,在文献资料的流转过程中独具传播力。因此,针对思政素养并不够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其对于图像内容的选择务必要做到追本溯源,万不可以偏概全或仅仅以自身角度出发做出判断,应高瞻远瞩、全面细致地对图像进行解读和分析。

(二)注重价值引领,增进社会认同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重点应当落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价值认同和意志品质决定着其三观倾向以及信念坚定程度,也同时塑造了其个性化的审美人格。图像传播所体现的舆论方向是他们三观变化的调节器,因此,教师要借助图像手段营造正确的课堂微观舆论,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内容引导其反思、端正其观念、直达其内心,以优化思政教育环境。

(三)打破信息茧房,优化视觉素养

基于大数据的协同过滤和信息整合技术使图像接触界面常将普遍的用户需求转换为个性化、精准化的内容投放,导致热衷于追求个性和自我的大学生会更容易陷入桑斯坦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桎梏。有鉴于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兼顾多样化、多角度的图像教学素材,以图像调动氛围、以氛围拉动语言实践、以实践承载认知拓展,突破“信息茧房”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锻炼出理性的判断能力。

五、结束语

当代视觉传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双重作用,将图像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授,既是对中西文化进行宏观透视,又是对个人意志的微观透视,满足了学生心理需求,丰富了教学形式。当代图像传播具有隐喻性、时空临近感,可通过特定的图像阐释出深奥难懂的理论,赋予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枯燥性以新的意义 。

【基金项目:淮南师范学院2019年度科学研究项目“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下的地方性多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项目编号:2019XJYB55)】

(作者简介:凌霄,淮南师范学院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多模态语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王姝婉,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型传播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15-16.

[2] 郑二利.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解析[J].文艺研究,2012,(1):30-38.

[3] 王友萍.当代图像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5,11-15.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大学英语
以提高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