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石化行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2020-11-27张太芳
赵 睿,张太芳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1 引言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2015年,为了缓解企事业单位对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的急切需求,教育部增设了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目前已有12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此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并设计了“1+X”证书制度。前三批公布的93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信息类有22个,与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相关的证书有Web 前端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等10个[1],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行业背景选取多个证书进行试点。
由于5G技术的应用,通信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出现了无人驾驶、智慧医疗、实时控制等新的应用场景。调研发现,我国大部分规模以上石油化工类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应用比较广泛,基本实现了智慧制造[2]。
在石化类企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基于智能终端的化工单元操作、控制系统维护及生产信息管理工作,企业对具备石化行业背景知识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特别青睐。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应用场景不明显、技能不突出,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3-5]。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1+X”职业技能中级标准要求,结合石化行业对移动开发类人才需求特点,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并将相关的技能要求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实现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 人才培养目标修订
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著名的软件园区调研、学习最新移动开发技术,到石化类生产企业回访毕业生、召开一线生产专家座谈会,了解智慧生产相关岗位人才规格及能力需求,修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能力结构。
培养目标:培养在石化类企业从事智能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及APP开发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专业能力:
①熟悉基于智能设备常用化工单元操作;
②熟悉基于智能设备过程控制系统的维护;
③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操作及管理技术;
④掌握Web前端开发技术;
⑤掌握Java Web程序开发技术;
⑥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3 就业岗位分析
调研发现,工业互联网在石化类企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智能终端基本替换了常规仪表和部分控制仪表,仪表维修和化工单元操作岗位非常依赖智能设备,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移动应用技术。结合石化行业背景,对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设置了2个就业方向,3个就业岗位(核心岗位1个、拓展岗位2个),见表1,拓展岗位主要体现基于智能设备对化工生产的操控能力。
表1 岗位描述
4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探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1+X”职业技能中级标准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针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有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三种类型。专业知识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在1、2学期开设;岗位能力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取证,在3、4学期开设;职业拓展课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质量,在5、6学期开设。围绕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取证,确定了7门核心课程。
表2 专业课程体系
5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成果
5.1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引入“1+X”职业技能证书、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提升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2 技能大赛成绩突出
通过对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竞技水平。2019年,学生在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成绩比较突出。
5.3 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科研能力。近3年,教学团队获厅级教学成果1项、出版教材3本、发表论文12篇、承担课题4项、建成4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6 结语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18级开始运行,通过监测2年的各种教学数据,发现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于石化行业背景,引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