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

2020-11-27

江西农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猴群灵长类猕猴

何 南

(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韶关 512135)

在全球范围内,非人灵长类动物均属于保护对象。灵长类动物对生态循环、花粉和种子传播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物种的多样性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1]。中国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分布有其独特性,除特有物种之外,均属于外围或边缘分布物种,这一分布特征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灵长类动物扩散的阻碍作用。在中国范围内分析,广东地区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集中在粤北的韶关、清远地区,都属于中国东南部边缘分布区域。从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提升等方面来考虑,探究地区非人灵长类动物数量及分布非常重要。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1.1 研究地点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粤北山区的西北地区,始建于1998年12月,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8 813.6 hm2,以其珍稀濒危动物鳄蜥为主要保护对象。地势北高南低,并向南海敞开,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气候,优势植物主要有壳斗科植物、樟科植物、山茶科植物、桑科植物和木兰科植物等。

1.2 调查方法

1.2.1 访问法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有关非人灵长类分布和种群数量的文献,因此,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利用生态学知识,采用访问法来调查当地非人灵长类的种类和推测数量动态。保护区社区主要居民是瑶族,访谈的对象一般为经常上山的村民,常住在村里的老一辈村民和保护区管护人员,访谈的地点包括上坳、分水坳、大坝山、瑶族村和坪坑。访谈的过程中,首先由受访者描述他们目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形态,然后调查队伍提供广东有记录的四种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藏酋猴和短尾猴和熊猴)的照片给受访者辨认。调查者根据访谈的内容和相关信息,在1∶10 000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出猴群的大致分布区域,作为本次野外调查工作的底图。调查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12月。

1.2.2 样线调查法 基于访谈调查的基础,采用样线法对提供的区域进行野外调查。一般情况下,雇请受访者作为野外向导,携带GPS轨迹记录仪记录调查时所走路线的地理位置,若发现猴群,立即进行跟踪计数并记录经纬度。样线的长度为每条5 km,本次调查共调查了10条样线,样线长度总计50 km,包括猴寨1条,茶岩顶1条,空平角1要,新洞水电站1条,兰木坑1条,焦坑1条,黄朝2条,大坝山1条,分水坳1条。

1.3 数据处理 根据各调查区最后一次目击到灵长类动物事件的发生时间、动物种类和数量确定该保护区现有的灵长类动物种类、分布区、种群大小及其动态变化。

参照刘佳等[2]的方法估计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种群大小:

其中X为访问调查中获得的近3 a内的猴群数量的总数量,而则是近3 a内的猴群数量的标准差。

1.4 保护区的社区经济 保护区内社区人口数量为1 697人(表1),村落分布点较为密集,从能源结构来看,社区能源主要来源是电力,所占比例为40%,柴薪、太阳能和电气各占20%。近年来虽然社区对保护区的依赖有所缓解,但从收入来源看,社区经济对保护区的依赖很强。经济收入主要是茶叶,占当地居民收入的50%以上,其次就是香菇和木耳[3]。社区开垦种茶叶、砍树种植菌类、采集林下产品都是对保护区面积和功能最大的威胁。

表1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灵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在保护区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上坑、分水坳、大坝山。但在本次野外拍摄的照片中,暂未拍到猕猴活动的痕迹。

藏酋猴主要集中在上坑、分水坳、坪坑,其中拍到藏酋猴的区域有坪坑、新洞。保护区外围没有猴群分布,而在实验区(崩山地区)仅记录到两个猴群。猴群一般集中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和缓冲区域。

2.2 种群数量 根据访问调查到的数据,近三年来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藏酋猴群7个,分别在上坑(2群)、大坝山(1群)、分水坳(2群)和坪坑(2群),群大小在1(独猴)~8只。

猕猴的群为7个,群大小在1(独猴)~15只,分布地点分别为上坑(2群)、大坝山(2群)、分水坳(2群)和坪坑(1群),其中独猴为大坝山电站宿舍的一只雄性个体,疑为被赶出猴群的猴王,在宿舍附近活动数月之久。

3 讨论与结论

据记载,广东省范围内有几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包括猕猴、短尾猴、熊猴和藏酋猴;除了猕猴分布较广之外,其他几种猴类都以广东东北部的南岭山脉为分布区,种类分布的地区在某些区域是相互重叠的。在南岭山脉一带,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猕猴分布一直未被调查清楚。长期以来,当地居民只认识一种尾巴较长的猴,即猕猴,而林雪玲和黎植权[4]则提出保护区有红脸猴分布,即藏酋猴,没有提及猕猴的分布。本研究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确是藏酋猴。

红外相机虽然暂未拍到猕猴的影像资料,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猕猴的存在,并且有一定的种群数量。从生活环境选择喜好程度来看,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保存较好的森林、灌丛石山地区,这些栖息地非常适合猕猴栖息。从动物地理学上看,与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的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都有猕猴分布,这三个保护区紧密相连,栖息地类型相同,因此从群众提供的种群大小和个体特征可以推断出保护区另外一种长尾的灵长类动物是猕猴的可能性很大[5]。

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灵长类种群数量虽然不大,但对广东北部的灵长类资源的保护来说非常重要。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邻近的石门台、乳源大峡谷保护区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保护区网络,互相之间能够实现栖息地共享,能够实现彼此的基因交流,减少因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衰退现象[6-11]。非人灵长类动物野外种群数量和栖息地数量下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猕猴的分布区和种群数量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栖息地面积减少和栖息地质量下降是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收入来源对保护区依赖性强,有着潜在的威胁。可探索社区共管的新模式,减少社区对保护区的依赖,实现保护与社区经济共荣是保护灵长类种群资源及其栖息地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猴群灵长类猕猴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学习画刊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猴子吃灵芝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悬崖上的猴群
中国灵长类动物一览表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