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
2020-11-27喻亚飞
喻亚飞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 九江 332000)
水库作为蓄水灌溉的大型水利工程,其整体稳定性与结构安全性是建设与维护的重要考量。本文拟讨论的芙蓉圩堤在六十年代建设后便投入使用,水库坝体的土质结构随着水库冲力的剥蚀、雨水淋滤、风化剥蚀等作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破坏[1]。
根据土层特性和裂隙水的赋存形态,拟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坝体的隐患检测,提供指定坝体点(段)渗漏情况结果,对存在漏洞、管涌、漫浸、内脱坡、蚁穴等坝体渗漏隐患进行检测,并提供相关技术成果,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及日常圩堤管理技术[2]。
1 方法原理
1.1 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高密度电法)与常规的视电阻率测深相比具有较高的测点密度,一次可完成纵横二维的测量,能够获得丰富的电性资料[3]。
当工区内介质为水平均质、无其他不良地质作用时,视电阻率等值线一般呈现有规律的近水平层状;当工区内存在一定规模的漏洞、管涌、漫浸、内脱坡、蚁穴、破碎带、断层、软弱结构面时,则视电阻率等值线将发生变化,表现为梯度变化大,出现“U”或“V”字形等异常形态。
1.2 圩堤电性参数
通过收集资料和实测部分岩性电阻率参数并统计,结合地质及钻探资料综合分析后,得到水库坝体地基的土层标准剖面,随着坝体深度的增加,视电阻率参数逐渐增大,具体为从15.1 Ω.m~36.6 Ω.m,并具有明显的分层特性。如果剖面段内有渗漏、涌水、蚁穴、破碎带等,水体的渗透会导致视电阻率值降低,剖面上呈现出明显的低阻特性。
2 方法应用
2.1 圩堤概况和工作部署
在圩堤的重点区段,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是取得较好勘探效果的关键。布置了10条剖面,长度60 ~120 m不等,剖面长度共计1 680 m。其中,在百泉湾段布置7条剖面,猛虎咀段布置3条剖面。采用温纳剖面与温施剖面相结合方法,设置点距为1 m,最大层数为30层。
2.2 高密度电法成果解释
根据涌水情况,本次重点对渗漏严重区段开展了长度不等的剖面检测,范围均是围绕芙蓉圩堤的土质坝体。
(1)K1+240~K1+360段(如图1):
G12-1异常段:位于265~270 m段,深度3.0 ~4.5 m,呈现低阻特征,推断为水库坝体漏洞形成局部富水段所致。在背水侧观察坝坡可见水滴现象,此段应高度重视,加强相关防护措施。
图1 百泉湾K1+240~K1+360段物探效果图
G12异常段:位于280~288 m段,深度2.0~5.1 m,呈现低阻特征,推断为由于水体侵入坝体形成局部富水所致。在背水侧观察坝坡可见明显的土质浸湿现象,此段应高度重视,加强相关防护措施。
G13异常段:位于303~309 m段,深度2.5~4.2 m,呈现低阻特征,推断为由于水体侵入坝体形成局部富水所致,从视电阻率值形态分析,发育为空洞的可能性很大。在背水面未见浸湿现象,但应加强相关防护和保护措施。
G14异常段:位于317~332 m段,深度2.2 ~4.0 m,呈现椭圆形低阻特征,推断为由于水体浸润坝体形成局部裂隙所致,从视电阻率值形态分析,发育为散浸的可能性很大。在背水面未见浸湿现象,但可见散居蚁穴粪便物分散堆积,此段应引起重视,加强相关防护措施。
G15异常段:位于336~344 m段,深度2.0~4.3 m,呈现平缓低阻特征,推断为由于水体浸润并渗透坝体,形成局部裂隙所致。在背水面可见明显滴水情况,此段应引起重视,加强相关防护措施。
(2)K1+590~K1+770段(如图2):
G34异常段:位于594~612 m段,深度2.8~4.1 m,呈现椭圆形低阻特征,推断为由于水体浸润裂隙并渗入坝体所致,从视电阻率值形态分析,发育为管涌的可能性很大。在背水面可见零星滴水情况,此段应引起重视,加强相关防护措施。
图2 百泉湾K1+590~K1+770段物探效果图
G35异常段:位于616~627 m段,深度1.5~4.5 m,呈现近圆形低阻特征,推断为由于水体浸润渗入坝体所致。在坝顶及背水面未见异常,此段应引起重视,加强相关防护措施。
G36异常段:位于631~653 m,深度2.8~4.5 m,长度超过22 m,呈现大范围低阻特征,推断为坝体已经严重被侵蚀导致土体流失,坝体稳定性非常差。在背水面见明显滴水情况,此段必须引起重视,应加强巡坝及管理措施。
G37异常段:位于656~676 m,深度2.5~4.0 m,长度约20 m,呈现大范围条带状低阻特征,推断为该段坝体被侵蚀导致土体流失,坝体稳定性很差,从视电阻率值形态分析,发育为管涌甚至溃堤的风险较大。在背水面可见土质潮湿现象,此段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巡坝及管理措施。
G38异常段:位于686~693 m,深度2.5~4.5 m,长度约7 m,呈现圆形低阻特征,该段下方为水库排水闸,工程管道埋深约2~4.3m。
G39异常段:位于698~702 m,深度2.2~3.2 m,长度约4 m,呈现局部低阻特征,推断为该段坝体被侵蚀导致土体已开始流失,发育为管涌甚至溃堤的风险较大。在背水面未见异常,此段应引起重视,加强巡坝及管理措施。
G40与G41段,此两处呈现不明显的点状异常特征,推测该段为坝体浸湿的发展阶段,应根据情况加强监测,按动态处理此段异常。
3 结语
根据水库坝体实际情况与地质条件,采取高密度电法进行电性参数的测定,建立起低阻特征与坝体渗漏、空洞等空间的对应关系,说明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坝体渗漏检测是有效的。
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基本查明了重点防护区段和防汛隐患点的排查情况,获得了对应区域的电性参数,分析推测了隐患的性质、规模和程度,达到了预期工作的目的,可为水库防汛指挥工作和日常管理提供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