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多维度思考分析

2020-11-27戈慧萍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新商务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众转型管理工作

文/戈慧萍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转型升级现状

1.1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升级

互联网的信息扁平化等特点使得传统公共管理观念发生了彻底转变。传统公共管理观念十分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强调政府对社会规范与秩序的建立,将效率作为衡量公共管理效率的唯一标准。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自身治理进程不断的融入了互联网思想,使得公共管理的管理形态不再是由政府主导,而是逐步向社会治理转变。同时,市场机制也在现代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当前政府公共治理的工作模式也逐渐向服务型治理模式转变。总体来看,现代化的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充分吸收了互联网时代开放平等的思维观念,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的自主治理能力,有助于多方协同参与公共治理,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2 公共管理责权关系转变

互联网对于当前公共管理组织结构的责权关系进行了重构,将以往以政府为核心的管控局面逐渐转变策成了由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共同治理的局面。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的共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互联网促使管理环节中的每一个网络结点得以有效链接与沟通,有效地为政府以外的社会治理角色赋权,为政府角色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当前公共管理的权利更多的向责任转移,公共管理工作也更加具有多元性和权威相对性。

2 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政府业务协同能力有待提升

当成公共管理在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整合与传递功能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了多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全面与智能的服务体系。公共管理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形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加趋向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承载了社会公众更多的期待。然而随着社会公众信息的碎片化与去中心化,政府公共治理的服务体系与服务资源的整合程度仍有待提升。互联网技术不断嵌入公共管理工作虽然有益于公共管理工作效率与受众服务体验的提升,但既然是变革,就会影响到部分传统管理模式与传统部门的利益,导致互联网技术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应用范围受限。因此,当前政府公共治理的各个部门仍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局部割裂的情况,对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困扰。

2.2 相关平台无法直接对接民众需求

互联网为政府角色转变提供了契机,但当前相关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仍然保持着政府与民众单向互动的沟通现状,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的定位改变。一方面,相关平台的设计仍然以政府为主体,突出社会监管作用,尽管政令政策的集中发布降低了原有治理模式的信息不对称性,却仍然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公共管理体系中对民众意见意愿的反馈渠道仍有缺失,导致政府与民众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着实降低了非政府主体在社会公共治理方面的话语权。

3 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转型升级的应对策略

3.1 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转变政府角色

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虽然面临互联网时代的诸多挑战,但仍然难以被颠覆。作为社会公共治理的主体,政府有必要主动树立服务意识,通过积极变革实现政府在公共治理职能方面的转型升级。政府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从思维方式、技术手段、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将社会管理部门构建为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合作性、更加平等的服务平台。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公共管理应当是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因此政府有必要将自己的权力松绑,搭建其他主体能共同参与的服务平台,通过平等沟通互动全面提升非政府主体对于社会公共治理的参与度,从而实现高效满足民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目标,提高社会公共管理工作效率。

3.2 应用前沿技术,创新公共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各个公务部门协调度不够、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对此,政府应当理性应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工作所带来的风险,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为重,协调统一各个部门的意见,全面推动互联网先进技术的应用。政府需要积极调整面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心态,通过不断提高尖端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与非政府主体的互动,逐步构建开放平等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助力公共管理的转型。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互联网平台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联动社会企业与非营利机构,通过多方合作实现社会服务平台向基层的触及延伸。

总而言之,互联网将深刻影响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然而,由于传统公共管理思维模式的束缚与各方资源利益协同程度不够的现状,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转型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政府需要从转自身角色定位入手,积极树立服务民众的意识,倾听民众的声音与需求。政府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全面推动互联网时代前技术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让互联网思维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充分渗透,积极构建多方共同治理的会公共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民众转型管理工作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