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2020-11-27赵朝丛杨明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总产值化肥农作物

赵朝丛,杨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近年来中共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特别是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对农业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对促进粮食产量的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农业总产值从整体上可以反映我们国家农业生产的现有的实力和规模,研究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对实现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样本和模型设计

1.1 模型构建

1.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设Y为因变量,X1,X2…Xk为自变量,并且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时,则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1.1.2 变量选取

(1)因变量:农业总产值

(2)核心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到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指标,本文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表示农业机械化水平(孔祥智等,2014)。

(3)控制变量:考虑到农作物产量、农用化肥使用量、全国人口总量、全国耕地面积等因素可能会对农业总产值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因此本文选取农作物产量、农用化肥使用量、全国人口总量、全国耕地面积作为控制变量。

1.1.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农村部官网等,选取了近33年的样本数据。由于我国的机械化水平需要通过设定指标来计算得来,因此本文对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然后计算出机械化水平。

2 实证结果分析

表2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表2中给出了总样本的回归结果,通过图表可以看出:

(1)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为正,机械化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农业产值提高118565,此可以看出,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总产值越高。机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规模化效益水平的提高,不在是以前的人工播种,收割等,主要通过机耕、机播、机收来实现,效益水平大大提高,总的成本降低,从而对农业总产值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2)主要农作物产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主要农作物产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为正,主要农作物产量每提高一个单位,农业总产值提高1.096,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大规模提升,农业总产值大大提高。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油菜、大豆,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甜菜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农业的总产值,他们不仅种植规模大,并且种植的水平也高,从而对我国农业产值有很大影响。

(3)全国人口总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下,全国人口总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为负,全国人口总量每上升一个单位,农业总产值就下降0.6468,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全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总产值可能会降低。因为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有限性与固定性,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散,而我国农业发展是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土地流转等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我们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产总值有正向显著影响,可以通过系数看出,农业机械化水平系数很大,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产总值有很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农作物产量对农业生产总值有正向显著影响,农用化肥使用量对农业生产总值有负显著影响,这个可能和我们使用的全国样本数据有关,因为全国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各个地方的自然禀赋和社会资源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可能在某些地区使用化肥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针对我们实证研究出来的结论,为此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

3.1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一是要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是农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智能施肥、智能喷洒农药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智能农机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农机位置、农机作业情况和农机各部件状况等都可以实时监测综合分析处理,并反馈给远程终端设备,有利于人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是要大力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学校及科研院所应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解决农业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提供人才保障,提高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农机技术培训和农业知识的宣传推广,遇到农机发生故障等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待遇和地位,切实做到关心关爱农业机械化人才,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激发、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人才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作用。

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是一种有效的农机服务与合作制度,要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化、高效化生产,实现农业专业技术与先进的农机装备之间的共享,同时也方便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为实现农业生产等各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后方服务保障。

3.2 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作物产量

一是要加大农作物品种选育力度。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作物品种选育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业科研部门的联合攻关力度,研究培育优质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加强农作物品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坚决查处不合格农作物品种;加强对农作物种植主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

二是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作物生产等各个环节中的综合运用,不断提质增效,提高农作物产量;要不断优化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的内容和形式,让农民群众真正的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强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是要严守耕地红线。耕地是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最基本条件之一,要切实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对全国耕地资源实现动态监管,坚决拒绝占用耕地资源,违规变更土地利用类型;合理确定城乡发展边界,防止城市建设占用耕地资源,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3.3 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农业化肥

农用化肥虽然对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农用化肥对粮食产量促进作用是短期的、暂时的,这是因为短期来看虽然农用化肥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粮食产量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但是长期来看,过度使用化肥会会造成土地污染,造成土壤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多数地区施肥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大量使用农用化肥,造成气候变暖。要加强对科学使用化肥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绿色施肥、科学施肥;在广大农村,要积极主动引导农民施用农家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转变他们的观念,提倡绿色施肥,避免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要大力倡导改进施肥方法,减少污染,提高施用化肥的效率。

猜你喜欢

总产值化肥农作物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